( 请牢记 ) ( 请牢记 ) 这时候,风停了,雨住了。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陈运来望着满田狼藉,心里十分难受:家里的老婆还等着谷米过日子。今日一眨眼的功夫,都成了泡影。
陈运来越寻思越觉得日子没法过,愁的在地头上掉眼泪。
陈运来正哭着,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话:
“好人呀,别哭了。”
陈运来抬头一看,身后站着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手里拄着一根弯弯曲曲的枣木棍儿。
白胡子老头儿笑容可掬,和蔼地说:“亏你救了我的孩子!为了表示我的谢意,也为补偿你的损失,你想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尽管开口。”
陈运来是个老实人,也没什么奢望。想了一会儿说道:“老人家,我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种几亩地不容易。你能让我的地里年年都能多打粮食,家里一天三顿有饭吃,我和老婆再不用愁吃愁穿,要能那样就好了。”
白胡子老头儿点了点头,看样是很赞成他的话。白胡子老头儿说道:“顺着清凉江西岸往南走出六十里路,有一个叫迷林的地方,你和你老伴儿到那里面去过日子吧。”
陈运来闻听吓了一大跳,说:“听说进迷林的人没一个出来的,那里面是不是很凶险?”
白胡子老头儿说:“如果乱闯就会这样。不过,迷林也有门,有缘人才能进的去。”
“那,我怎么能进去呢?”陈运来有些迷惘地问道。
白胡子老头儿说:“不用犯难,我有办法叫你进去。”说着把手里的那根枣木棍儿递给他。
陈运来接到手里,觉得沉甸甸、凉森森的。看去青光照眼。心想:给我这个,有什么用呢?
白胡子老头儿又说道:“在迷林的北面,有两棵对称的大槐树,你用这个枣木棍指着那两棵槐树中间,嘴里说:‘日月门开,日月门开。寻福的人要进来。’就会有两扇红漆木门同时打开。进到门里,还会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你不要害怕,趁着应对也就行了。到了里面以后,我的女儿会接待你们。告诉你们要注意的事项。但是,你们在里面千万不要起贪心,切记什么时候也不要扔掉这根枣木棍子。”
陈运来心里很惊奇,他还想再问一问,白胡子老头儿却忽然不见了。
陈运来拿着白胡子老头儿给他的那根枣木棍子回了家。老婆见他一身水一身泥,生气地说道:“下雨天也不知道早些回来!你还当自己是年轻小伙子呀?看看你,连个拐棍儿也不会找。拄个弯曲成这样的枣木棍子,多难看!”
陈运来说道:“你先别急呀,你成天价盼着自己罐儿里有米,柜里有衣裳。这回咱真的不愁吃,不愁穿了。”
于是,他就一。
“真的到了神仙所在的地方了!”陈运来高兴地对老婆说道。他老婆也喜欢的眉开眼笑。
俩人正自高兴,突然一只斑斓猛虎向他们扑来。他们吓了一跳,正不知所措,那老虎扑到他们面前,一下子卧下身子,抬起虎头望着他们,似有让他们骑上身的表情。
陈运来见状,心想:该着死活不了,该着活死不了。既然来了,就什么也不要怕。忙拉着老婆骑到老虎背上。
老虎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吓得他们赶紧把眼睛闭上。老虎飞了好一会儿才停了下来。俩人睁开眼一看,面前是一片平整的草地。于是,急忙跳下虎背,顺着面前的一条小路继续往前走。
走着走着,前面盘着一条大蟒,足有水桶那么粗,比在谷子地里打架的那两条粗多了(书中暗表:其实这条蟒和谷子地里打架的那两条蟒都是龙,陈运来不认识,以为是大蟒)。两个人屏住呼吸,手拉着手,蹑手蹑脚地想从大蟒身旁绕过去。谁知越小心越出事,陈运来老婆脚下一拌,一下子跌坐在大蟒身上了。由于两个人拉着手走路,也把陈运来拽倒在上面。
大蟒被惊动了,伸直身子,驮着他俩飞了起来。他俩只觉得耳旁风声大作,又赶紧闭住眼睛。
一会儿,大蟒停住飞翔落到地面上。他们睁开眼一看,眼前并排两处漂亮的住宅。两处同是整齐的院落,一拉溜五间青砖大瓦房,还有东西厢房,红漆大门冲南,门口有两只石狮子蹲在左右。
而在住宅的东面,是蔚蓝的大海,海水涌动着细小的波澜,上面飞着各种鸟儿;在住宅的西面,则是平坦的陆地,上面生长着各种花草树木。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住宅,只有官宦富贵人家才有!我一个种地的庄稼佬,怎么把我送到这里来了呢?”陈运来心里想着,不觉忐忑起来。
正在不知所措,从东面那处的门里走出一个姑娘来,那姑娘,眉是月,眼是星,怎么看,怎么俊,怎么相,怎么好,真好像初出的日头一样的放彩光。
姑娘说道:“好心的救命恩人,请进来吧!”
陈运来闻听一愣,想了一会儿,问道:“莫非……姑娘就是……那个白胡子老人的女儿?”
姑娘说:“正是。我是时间老人的女儿。那天因为贪玩儿走得远了,被两条恶龙捉住。他俩为争夺我打了起来。是我实在走不脱了,又在雨天,才幻化成金鳞鲤鱼向人类求救。幸亏遇见恩人,我才得以逃命。为感谢你的救命之恩,父亲给你们安排了这个住处。你们住这一处,我住西边那处。有什么事,也好照应。”
陈运来和他老婆在姑娘的指点下,走了进去。嗬,庭院里整洁清亮,屋里窗明几净。堂屋里八仙桌,太师椅,沙发茶几,立柜迎门厨;里屋里雕花枣木床,锦被锦褥……凡是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一应俱全。
“谢谢姑娘为我们想的这么周到!”陈运来由衷地说。
姑娘谦逊的笑了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恩人,你还想要些什么呢?”
陈运来说道:“我是个农民,种了一辈子的地。如今年纪大了,地也侍弄不好了。如果姑娘能保证我的地里多打粮食,我和我老婆不愁吃,不愁穿,要能这样的话,那就好了。”
姑娘听了,笑眯眯地说:“好心的恩人,你既然来到这里,一切都随您的意愿。如果您愿意活动活动筋骨,”说着向西指着无边的绿地:“这里都是肥沃的好土地,你愿开垦多少就开垦多少,只要别累着就行。犁耙锄镰一应农具,都在西厢房里。房后是牛圈,你愿用哪头耕牛就用哪头,不用跟任何人说。”(未完待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