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章 扫荡者杨丑
作者:鲈州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674

有人高兴,就有人倒霉。

太史慈的进展顺利,张杨可就郁闷了。

事实上,打从北上助战开始,他直在后悔,后悔不该千里迢迢的跑来淌这滩浑水。

河北乱局最的特点就是乱,如同六月的天气般,前刻还晴空万里,下刻就暴雨倾盆,谁也预见不到未来会发生什么。

盟军的四面合围之势被打破倒也罢了。联盟这东西,向靠不住,诸侯们各自为战,给被围攻者提供了诸多各个击破的机会,当年在洛阳如此,如今在河北也是样。

不过,盟军也不是点积极意义都没有,刘岱、曹cāo先后覆灭、败退,但终究是牵制了王羽的jīng力。若没有这两路敌军,也许遭受前后夹击的就是冀州军了,王羽的霸气加上张燕的贼猾,这个组合真是想想都让人心碎。

千辛万苦,提心吊胆,总算是在王羽抽身之前,解决了张燕,战局看似明朗起来。

可谁想到,王羽突然变身成了张燕,先是诱敌斩了颜良,然后方方的跑来议和,不等议和的结果出来,又调头就跑,口气跑出了好几百里,追都追不上。

看起来袁绍捡了便宜,可只有身在局,才知当家之苦。曾经财气粗的袁将军,此刻也穷的叮当响了。

冀州比青州富不假,可架不住冀州的官员多,兵也多啊!打仗,耗费就要成倍增长,官员要捞钱,士卒要吃饭。加上搬运的民夫,几百双手伸出来,十几万张嘴张开来,金山银山也只有被扫而空的份儿。

本来这和张杨没多关系。

他在袁绍之父袁逢手下当过差,和袁绍做过同僚,关系走得比较近。后来在诸侯讨董之战,又得袁绍之助,得了个河内太守的官职,等到袁绍入冀州后。两人就变成了半附庸关系。名义上,张杨是附庸于冀州,但实际上,他并不需要象臣僚那样,对袁绍亦步亦趋。

不过。前面步错了,后面就拐不回来了。

因为时心软,时贪心,他上了袁绍这条贼船,和王羽对敌,提心吊胆不说,现在连粮饷都供应不足了。

面对张杨的质问。袁绍轻飘飘的丢过来句话:清河富庶,且从贼者众,稚叔尽可就地筹集,此乃举两得之法也。

张杨对此很愤懑:去你娘的举两得。你这就是让老子做坏人去抢,自己倒把包袱给推开了。

愤懑归愤懑,军队缺粮断饷是肯定要完蛋的,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心里自我安慰着:自家的兵马是仁义之师,只取自己需要的。不会扰民,就算扰,也不会扰得太重。

这么想着,他手挥,几十支征粮队出发了。

征粮队走在军前面,这样就省了来回运输的烦恼,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吃不了的都带走,张杨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结果,出事了。

“你看清楚了?来的果然是青州军?什么?白马银枪,是那个常山赵子龙?这人不是募兵未归吗?怎么就赶在这个节骨眼上冒出来了?这,这可如何是好?”张杨急得心头冒火,脚底冰凉,在军帐内走来走去,团团乱转。

他与冀州的关系比曹cāo、刘岱要紧密得多,多少知道些秘闻,比如:界桥之战,赵云的战绩。单挑打败丑,指引王羽攻破玄襄阵,连沮授这样的能人都阻止不了他,自己岂不危险?

怎么就让自己遇见了这么个狠角sè呢?

严格说起来,青州,因为排行第十,就这么直叫着了。”

“他现在也是个校尉?”杨丑的声音,带了点不愉快的味道:“那你为什么不跟着他去青州?有这么个亲戚照拂着,不是比在河内有前途?莫不是你已经暗投了青州,来里应外合的诈本将吧?”

“哪能呢!”李响赶忙辩解,将自己很早就背弃了王羽,不肯背井离乡的经历和心路历程说了遍,然后唏嘘道:“那王羽小肚鸡肠得紧,给机会通常只给次,再回头的,就别想再得好了。”

看他那唏嘘不已的样子,显然对错过机会颇为懊丧,但杨丑看在眼,反而信了。王鹏举那是何等人物,这人胆小怕死,就算有裙带关系,又岂会被看在眼里?还不如回来卖卖情报,赚点外快逍遥呢。

内应?有这么不靠谱的内应吗?

杨丑目视李响,再问:“某再问你遍,青州骑兵果然只有三百?”

“千真万确,他们是从北面直接过来的,到了近处,才发现咱们的人,是临时遭遇的,肯定没有事先的预谋!若有半点虚言,就让我万箭穿心而死!”李响发誓诅咒,怎么看都看不出破绽。

“那就好。”杨丑终于放心了,点点头,扬长而去。

“恭送将军。”李响抹了把冷汗,长吁口气,口喃喃低语:当然是真的,如假包换,我那出手方的堂弟,给了我两万钱,让我说真话呢,不说的是傻子!做得好,事后还有另外五万!比你这个抠门校尉强太多了,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