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冲突
作者:曾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907

第二百三十一章冲突

历七年十月初一。御前内阁全体会议。

根据议程汪广洋提出将台湾、琼州岛、琉球岛、广西建设成为大明蔗糖生产中心。满足国内市场。台湾、海南地理偏僻人口不多展农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开荒修水利更需耍大规模地移民可是现在大陆上的人口本身都不够用如何能抽调出百姓到这两处“荒岛来?

农牧研究所和当的官府分别到台湾岛和琼州岛实的考察了一番几级商议终于确定以制糖业为展重点。

先甘蔗制糖法在中国历史悠久前唐年间唐太宗遣人前往天堑学习当时比较先进的熬糖法几十年后便明了滴漏制取白糖法即用一套漏斗形的陶器。配以瓦缸和其他小设施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瓦溜(漏斗形陶器)中从上淋入黄泥浆借助黄泥浆的吸附脱色制取土白糖。

进入前宋年间更多的制糖方法被明文士王灼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制糖专著一《糖霜谱》。到了大明之后凭借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大明很快就研制出了水力三棍榨糖机即保证了多重压榨的功能又提高了效率;明了多效蒸罐使得糖汁的浓度得到提高;明了高水力飞轮离心机使愕糖汁中糖晶粒和糖蜜完全分离得到的不再是带蜜的糖。而是干净的砂糖;总结了石灰澄清法;加入了过滤设置。

如此一来大明的制糖技术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随着大明国内地安定百姓们对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有的生产工艺和能力已经不够用。在另外一方面虽然日本、朝鲜从唐宋时学会了熬糖法但是它们缺乏必要的原材料一甘蔗所以产量不大。而瓜哇岛、遣罗等地虽然即有原材料又在宋时学会了制糖术但是大明拥有更先进的制糖术生产出来的砂糖根据农牧研究所的人员推测成本只有它们的一半。

所以农牧研究所认为这是一个前途极大的展项目。向农牧部打了报告要求进行大力扶植和展。而正在为各自的岛屿治下如何展而愁的福建省、广东荐听说有这个好处连忙也以地方官府的名义要求中枢上马这一项目。而管辖着琉球群岛的淅江省也赶紧插了队。

正当中枢和各省正在协商如何出资出人手进行制糖业大扶植时广西省闻讯也参与进来了。广西山多地少展正常的农耕非常困难但是它地处亚热带。可以大量种植甘蔗因此也可以大力展制糖业。

经过几番酝酿和讨论最后确定下来一个方案计划就是中枢出设备和资金地方出土地和人手。甘蔗种植业可以以大片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只需要提供少部分技术和监工人员雇佣大量的南海地区如原越陈地区百姓进行耕种就可以了。而制糖厂工人也可以从现在的安南省大量招募。现在还实行“军管”的安南省正愁没有地方分流数百万“原居民”

经过一段时间的清剿安南省反抗势力和活动已经逐渐地减少和下降不少原居民除了一部分被迁居占城之外很大一部分以“逃难”的形式流入真腊和遢罗等国。使得现在安南省人口足足少了一半多。

现在安南省留下的百姓都是想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既然他们已经成了大明的子民。官府也必须对他们的生活负责任于是便以展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为名开始向琼州岛、台湾岛、琉球岛大批地移民。

制糖狭植和展计划已经经过数年的讨论和酝酿早就是非常成熟的很多早期工作都已经开始了。

今天拿出来只是正式立项而已所以很快便获得了刘浩然的同意和学士会议的一致通过。根据刘浩然制定的律法学士会议算是最高国事决策机构了在该会议上以少数服从多数通过的政策方略经过刘浩然的批准内阁和各省地方必须遵照执行。

接着学部尚书罗复仁提出了几项议程。

先第一项是正式确定拼音声调等语言规则和标点符号等文字规。

拼音是大明学部和国史馆一直非常重视的重点项目。原本中国有反切这个注音传统方法该法是后汉末年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原理的启示而明的。后来唐代时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六声母宋人又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反切法益为精密成为最通行的注音法。

但是反切法有很大局限性先是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成分在拼合时有一定障碍;其次是反切上下字可用的字过多使用的人难于掌握;还有就是有些窄韵不得不偶尔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确的弊病。尤其是随着历史的生中国官话也是几经变化声母和韵母都生了很大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因此。随着时间的展。以前非常简单的反切法变得异常的复杂连很多读书人都学不懂完全丧失了其原本的含义。

刘浩然当政以来。他一直希望完善拼音等一整套汉语注音规则使得普通老百姓和小孩很容易就学会了识字也可以因为有这么一套标准的注音规则使的“老外”也很容易学习汉语。

刘浩然小学时学的拼音是还记得可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所学的拼音是以普通话为主也就是改良过的北京方言与大明流行的官话相差甚远。有个这个局限刘浩然就不好开金手指了只能进行相应的指导。

根据刘浩然的指导学部和国史馆先就确定何种方言为官话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先入选了是合肥方言毕竟这是“帝王之乡”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合肥话流行区域过小而且很多话语带有的方特色其它地方的人不知道什么意思。接着入选的是淮西”口因为这里聚集了大明很大一部分重臣。可是经过讨论旦“三荐陷不少。

最后国史馆和学部选定了京师南京话。原本南京话主流是本地吴依之语但是在后晋时期皇室南渡大批名士世家也随之南下在南京安居带来了当时的“官话”一洛阳话经过上百年的融合展便形成了以洛阳话为主掺杂了当地吴语的南京话。

而经过多年的战乱和百姓迁徙这时的中原话和北方话已经失去了四声的入声调而南京话却很好保留了。经过几经讨论国史馆和学部认为南京话有三大优势:帝王都邑;接近中原官话;保全汉语传统的四声。所以最后确定南京话为官话。

在展注音方面国史馆和学部产生了分歧国史馆坚持使用反切法而学部却准备采取新法。

在国史馆忙着改良反切法学部找上了精通拉丁语的犹太和欧州传教士。他们来到大明先第一件事情是学习汉语而在他们心目中汉语的标准便是南京话。这些传教士由于需要四处传教所以算得上是语言天才。几年下来很有些传教士算是精通汉语了一口南京官话比当地人说的还要“标准”这主要是他们用拉丁字母去注解每一个汉字。

相比国史馆局限于一国学部的志向更加”远大”它希望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其它国家的百姓学习汉语从而将汉语推向全世界。因此在前唐宋声母、韵母的基础上学部组织人手与精通拉丁语和汉语的传教士联手。很快根据汉语的音特点确定了二十三个元音和四十八个辅音分别表示汉语的声母和韵母其中元音就用二十三个拉丁字母表示而四十八个辅音则用拉丁字母的草体和变形来表示。

因为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而标准的南京话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小入声五个声调而连在一起读又会产生变调。这些都必须要能完整的表现出来。于是学部的学者便确定了五个声调度数分别用”234三来表示再用这五个声调度数来表示五个声调高低如阴平声调是高而平。叫高平调音时由度到度简称巫;最特殊的是入声它是古代中原话遗留下来的代表真古汉语完整的四声系统没有它你根本体会不出什么是平厌。因此学部学者就用单个数字来表示入声如31。这一整套注音的好处是即方便大明百姓学习汉语。也方便学者们去研究其它语言如拉丁语系和非洲语系而其它国家的人尤其是拉丁语系的人只要搞懂了这套注音方法和规则则就可以很方便地学习汉。

但是这套方案受到国史馆的反对这些老夫子和儒生还是希望用反切来表示汉语语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改良后的反切法大明学子学起来虽然容易许多。但是对于老外来说依然是“天书”但是这些国史馆的院士们却认为汉语我大明学子们学会就好了外国蛮夷学不会是他们愚笨而已。

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辩学部这套利于交流的注音方案受了刘浩然、太平学派、北方学派等势力的力挺尤其是大明商人集团和海军部他们深深地明白。海外贸易和探险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的沟通必须有一套既能让别人容易学习汉语大明子民又能轻松学习他国语的方法规则来。所以学部这套方案被摆上了内阁会议1接受学士会议的最后确定。

很快这套注音方案被冠以《大明注音标准》的名头被正式通过将由学部和国史馆联合颂布各学校将正式采用这套方案。学习汉语拼音和外国语。

接着学部尚书罗复仁提出了另外一个议程对大明现行的诸多学科进行改名和分拆以及对格物院、弘文院以及分支机构的职责明确。

随着大明科研技术的展过去笼统的命名已经不合适了。根据这个草案格物院要分拆出物理、化学、生物算学要改名为数学农牧改名为农业加上原本的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便组成了格物院的“八大金网”;弘文院要分拆出哲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商学要改名为经济学加上法学算是弘文院的“六大金刚”刘浩然还准备根据最新传入的古希腊拍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设立政治学专门研究研究国家及其赖以挥治理效能的各种机构和制度。只是这门学科在当时的大明“太前”了有点骇人听闻所以就只好归在社会学里面。至于文学、语言学、史学则划归国史馆。

罗复仁还提出新设工程院将此前大明非常先进的机械制造、冶炼、营造建设、地理勘探、船舶制造、交通运转、精密机械、测绘、化工、兵器工程、农业工程全部划在里面。

按照刘浩然的想法中国古人太注重“学以致用”了结果学文科的就变成了“学而优则仕”少数学工科的文人就过于注重实用经验中来再回到经验中去虽然应用性强但是对事物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和分析。

刘浩然早就决心打破这一传统大明的教育体制已经完全打破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科举制度学历考试和“公务员录取考试”完全分开一来打破了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局面二来使得这些精英不再将出路局限于出仕之上因为根据大明正在逐渐推行的改革官员和司政虽然福利好名声好还有“权力”的诱惑但是责任也越来越重。而且这个责任需要承担的后果也越来越大。任何想考司政、司法的精英们都需耍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担任这个职务如果没有能力很有可能会因为一次错误丧失一生的前途。这大批精英们转向其他行业如地位越来越高的商岖知梯1、医。

在刘浩然的设想中格物院、弘文院和国史馆侧重理论研究而工程院则侧重应用科学的研究他们互相是可以“客串”的。如现在风头正盛的刘承志因为其在天文、地理和社会学的造诣一人兼任了格物院和弘文院两院院士工程院成立也少不了他的一个院士身份。而三院一馆的院士人选则由各大学相应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推举产生再由学部聘任一般任期是终身制。满六十五岁便可“退休”或期间自己。

罗复仁建议中还提出设立学会以及明确研究所和学会的职责。

研究所是负责具体学科的研究工作它虽然也是三院一馆的下属机构但一般都由相应部门赞助和监管如机械研究所归工部赞助和监管兵工研究所归陆军部赞助和监管船舶研究所归海军部赞助和监管;学会也是三院一馆的下属机构但是它主要职责走进行学术交流以及对新的科研成果、行业技术标准的认定如早前成立的地理学会它即可以对地理勘探的赞助也被授权对新现的岛屿、大陆、海洋进行确认和正式命名同时也包括对动植物等生物研究、明成果的认定。

学士会议很快通过了罗复仁的几项提议各学科确定之后各大学便根据这一原则重新定和增设专业学科。同时学士会议也通过了罗复仁关于加快大明格物、弘文诸专业学科的建设增设南京工学院、东京工学院、武昌工学院三所理工大学的建议。

接下来便是礼部尚书胡惟庸提出建议一是在南京大学、江苏大学、淅江大学、安徽大学增设传播学专业以应对大明越来越达的传播业;二是申请开设南京戏剧学院小专门培养戏剧人才申请开设南京音乐学院和南京美术学院专门培养音乐、美术等艺术人才。

在得到学士会议通过之后。这揽子事情便要归学部接手了。

不过商部尚书杨元呆提出的建议草案却激起了与会人士的强烈反。

杨元呆要求内阁制定律法先严禁大明各地百姓乞讨违者监禁一年1重犯者劳役五年;二各地城镇居民百姓必须从事一项职业并在当地官府登记确认一年无业者加以重惩劳役三年;这两项说白了就是要把乡村城镇严禁“小逸民逸夫小游食。无籍之徒”;三劳役者可放至各地工厂做工等等十余项。

看到这里刘浩然不由眉头紧皱小他没有想到这场冲突居然还是被摆到了大明最高国事会议上而且是由杨元呆这位淮西派干将提出来的。

这场冲突早在数年前就开始产生只是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激化而已。冲突的起源非常简单对劳动力的争夺。大明的工商业迅展尤其是工业的展使得这一行业劳动需求日益增大。在开始的时候各地的降军、俘虏每年恩赦令“解放”出来的地主豪强家的农奴数以十万计总算是满足了大明工业启动的劳动力需求。可是随着工商业的展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商社需要更多的伙计船队需要更多的水手港口需要更多的码头工人一切需求都在不停地增长。而大明建立之后施行的《土地法》是保证广大乡村农民耕者有其地广大农民在经历长期战乱之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田地1便一心开始耕种经营一头扎进了土地之中。

工商业只好从没有田地分配的城镇居民中招揽劳工随着不断地展尤其是北伐和漠北战事对兵工工业、仿织工业、钢铁工业等诸多工商业的刺激它们需要的劳动力达到了一个顶峰而与之相反的是大批原本在战乱中逃入城镇的百姓被遣回原籍重新分配田地从事农业生产。到后来工商业无计可施只好仿效官府基础建设的做法利用农闲招募当地的农民使得劳动力需求得到了部分缓解。

可是这就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农民出来打工是利用农闲挣点工钱他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农业上一到了农忙时分便纷纷还乡耕种和收获结果使得相应的工商业被人为的制造出“淡季”和“旺季农闲时是旺季农忙时是淡季这一淡一旺就严重地影响了工商业的正常运转减少了工厂主和商人们的收益。

当欧洲海路开通来自欧洲、非州的需求将给大明工商业带来一夫批订单可是这些工厂主和商人们却现已经没有足够的人手去生产这些订单“淡旺”季的影响将变的更加严重。这使得这些工厂主和商人们不可忍受了于是便开始动起脑筋来。

抽们把目光投向逃荒和行乞者虽然大明的土地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还算完善。但是仍然有时不时出现的地方局部性自然灾难使得当地的农民走上传统之路逃荒和行乞加上官府赈灾的场所一般都在城镇所以受灾的百姓们便纷纷涌向城镇。

此外还有大明各地关押的罪犯由于新朝初定这些年官府围剿了不少占地为王的盗匪统统在各的监狱里进行劳役他们也是“上等”的劳动力。

这些工厂主和商人依仗自己是皇帝陛下重点“扶植对象。”于是便要求国家制定相应的律法和政策。以解决他们的劳动力不足的要求。开始的时候他们将这个要求诉求到新任工部尚书胡探结果一向以民生为本的他给一口拒绝了。于是工厂主和商人只好又诉求到商部尚书杨元呆这边。

杨元皋虽然是江南文人出身但是从龙已早身上早就打上了淮西派的印记后来又加入到太平学派当中。当太平学派一些文人带着工厂主和商人代表找到他要求他为此出谋划策时他的心思便活泛开了。在他想来皇帝陛下对丫坦怀业支持一向是不遗余力地支持。现在他们遇到大问期1。又关系到大明财政收入的增加。肯定是要想办法解决的。自己主动集击应该算是政绩吧。

杨元呆的建议刚一提出。刘浩然还在那里皱眉不语罗复仁却开口反对了:“此建议不妥。百姓受灾官府当安抚赈济为上怎么还要落井下石?”

罗复仁是江西学派的翘他虽然也支待展工商业以足国用但是这必须站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杨元最这一建议很大一部分就是针对农民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录夺农民的田地迫使他们进入工厂做工这让罗复仁如何能答应。

罗复仁一开口刘基和宋镰也开口了支持他的言论坚决反对杨元皋的“妄言建议”

这三位一开口杨元呆知道事情难办了罗复仁和刘基都是重臣都挂着直学士的衔可以直接在学士会议上投反对票。宋镰虽然没有挂直学士衔但是他是江南学派和清流的领军人物又是太子太傅他出声反对不少直学士和大学士心里都要掂量掂量。于是杨元皋把目光悄悄地投向了刘浩然。只要皇帝陛下支持这项建议还是能够在学士会议上通过的。

可是刘浩然把案卷一掩说道:“既然三位先生都说不妥先放下。”

句话就让杨元皋心冷如冰深知这次恐怕是闯了祸。果然不出所料会议网一结束消息便传遍南京城。第二日江南学派便开始难上书通政司说杨元呆建议是急功近利妄动国本。刘浩然接下此上书批了几句便转给了内阁。如此一来杨元呆承受的压力便剧增而江南学派受此鼓舞当即乘胜追击猛烈抨击杨元皋与某部分工厂主、商人唯利是图不以国本为重。江南学派几经挫折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只是将矛头指向杨元皋等一撮淮西分子和某些工厂主和商人。并将整个淮西集团和大明商业与其划清开来。

刘浩然静静地看着这些他非常恼火杨元呆和某些工厂主、商人的这一建议大明工商业展急需劳动力这些他也知道可是杨元果一行人的做法简直就是在杀鸡取卵。现在的大明还是要以农业为重整个大明的农业网才才缓过劲来他们就如此迫不及待了难道不怕生出什么事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展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在大明废除人头税执行田产赋税。百姓们没有什么约束和压力人口增长将会非常迅。而现在美洲已经现许多高产农作物即将被引入大明欧洲海路也打通他们值的学习的马耕技术很快就会被引入而且漠北、漠南的马匹有的是大明还少用来耕种的马匹吗?

所以说如果杨元皋等人有远见就应该制定出大力鼓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当农业生产效率和总量大幅提高了农业人口又迅增长再加以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吸收农业富余人口自然就解决了工商业劳动力缺口。

最让刘浩然无法谅解的是杨元呆等人居然提出让劳役罪犯入工厂做工。刘浩然在大明实现的是“技术工人”方法通过学校、专学、扫盲班努力提高工人的文化程度也随之提高了原本地位很低的工匠社会地位。现在杨元呆等人将劳役罪犯与工匠们混为一谈这岂不是让天下百姓以后将工匠与罪犯视为一等自己此前做的事情岂不是白做了以后谁也还愿意当工匠?

刘浩然不由在心里骂杨元果等人是鼠目寸光为了眼前的利益竟然不惜将来长远的利益。十几年时间都等不及了吗?大明工商业因为劳动力缺乏产量提不上去又如何?大明现在虽然科技展到了一定水平但是依然不具备工业革命的条件依然走得是“稀缺资源”和劳动密集性生产模式这种方式下还要大幅提高生产能力肯定会影响农业生产没有商品出口。那些老外能把大明怎么样?要是百姓们没有饭吃就会酿成社会动乱!产量不足你价格卖高些嘛还不是要赚那么多钱像这种“低技术附加值”的产品你生产的越多价格就下降得越厉。

过了几日大明劳工联合会也起来上书严厉斥责杨元呆等人的建议说这是对广大劳工**裸地贬低和侮辱想想也是杨元呆等人将劳役罪犯与劳工混为一谈。这些好不容易有了尊严和自信的劳工们如何能接受得了。

在各方的压力十月二十日商部尚书杨元呆向内冉提出辞呈而李善长知道这个局面也保不住这位谁西派干好了只好接受辞呈于是杨元皋成为第一个被民意“轰下台”的内阁尚书大员。

江南派受此鼓舞准备再接再厉向那些唯利是图的某些工厂主和商人起进攻时一件大事的意外生中止这次冲突。按察院总使秦从龙于十月二十二日去世了享年七十二岁。

刘浩然得知这一噩耗。决心平息这一次冲突。十月二十四日就在内阁宣布为秦从龙这一开国元勋进行国丧时大明劳工联合会向应天府按察司起诉那二十七位向杨元最诉求并提出那项建议的工厂主和商人。

十一月二十八日在一月国丧期结束后应天府按察司做出裁决判定二十七工厂主和商人犯有侮辱罪罚款五十万圆。

这次冲突虽然逐渐平息下来了但是不少人从中看到了许多东西开始暗中酝酿和商议一时间南京城里暗潮涌动。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明历八年二月十日。刘浩然突然颁布命令对云南采取军事行动这股暗潮才被即将生了大明统一战争暂时压制下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