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天圣四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
一位复姓司马,单名一个光字的七岁男孩,在小伙伴落入大水缸时,沉着冷静地抱起一块大石头,砸烂了缸,震动京洛。
从此,中华典故中多了一则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也给后世相声小品留下了“司马缸砸光”的绕口小段子。
从那之后一千年中,总是有些不服气的熊孩子会说:这算什么?要是换了我也会砸缸救人的。
然而从朱慈烺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却是:那个落水的倒霉蛋一定是司马光推下去的吧!
幼年时候的懵懂反应,直接表现出了朱慈烺的本xìng绝非良善之辈。真正善良的孩子绝对想不到那么yīn暗的幕后故事。等朱慈烺成年之后,这点萌芽也随之发育长大,如果让他给小朋友讲砸缸救友的故事,他绝对会从收益角度来分析那个倒霉孩子落水的真相。
事实证明,司马光的收益最大。
当然,也可能是司马光把握住了机会。
那么作为从小就听这个故事长大的孩子,该学会什么呢?
把握机会?
不,是创造机会!
大家都以为朱慈烺对七月份鼠疫卷土重来是有先见之明,却都没注意到那些遭逢鼠疫人家的共xìng。
那些人家非富即贵,都是官宦商贾之家。
而且,这些人家在上次太子募捐时,十分不给面子地拒绝不来,或者就是来了也没捐银子。
朱慈烺在崇祯面前悲天悯人地说要“培养善芽”,貌似豁达,但绝没有放过这些人的意思。
对于那些连“芽”都不发的种子,除了碾碎闷在土里做肥料,还能干吗?
……
宋弘业身穿鹭鸶补服,缓步走进兵部大院里的职方司职房。他现在的工作,名义上是与前辈陈祖绶一起修订《皇明职方地图》,实际上却是在兵部拿着大把的银子广结善缘。
这些银子都是太子拨付下来的经费,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收买官员。宋弘业深知太子的用人标准,对于有才能而xìng格不好的人也是大力笼络,充分发挥了“一边不要脸,一边二皮脸”的老吏作风,倒是不惹部里的人讨厌。
花钱买人心还是次一等的差事。
宋弘业当前最大的任务,是在暗中帮太子殿下驾驭一头猛兽。
这头猛兽就是鼠疫。
看过太子《防疫论》的人都知道,鼠疫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本质是一种看不见的小虫。如果家里有鼠疫患者,必须隔离一切用过的东西,因为那上面就可能有这种虫子。虽然觉得有些惊悚,但京师中但凡有能力的人家,都会宁可信其有,到底是关系到全家xìng命的大事。
想想后世中,说碘盐能防辐shè就可以让老百姓争先恐后彻夜排队去买。勤洗澡洗手而已,简直不算事。有些大户人家,更是严格了门禁制度,内外宅绝不轻易授受,能洗的东西一天洗三回,要想感染鼠疫也的确不容易。
尤其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反对身体接触,两个老朋友时刻几十年见面,也只是站开的人从内宫中走出来,帮助太子办事,还美其名曰“人尽其才”!难道现在已经没人记得先帝时客氏乱政的事了么!
——不值一驳,自然有人收拾他。
项煜每每看到李明睿,都不由昂起头,表露出明显的不屑。
他只是要等,等宫中来人。
宫中终于来人了。
“老爷,宫中来人啦!”老家人慌慌张张冲进项煜的书房,大声喊道。
项煜缓缓放下书,清了清喉咙,强压下激动,故作淡定道:“何事如此失态?”
“老爷,是宫中来人了!”老家人急急喘气道:“怎么办啊!老爷!”
“开中门排香案接旨啊!”项煜站起身,缓步走了出来,激动之下踢在了书案脚上,却浑然没有疼痛的感觉。
唐朝时便以五品为通贵,三品为显贵。如今的三品也是一道门槛,若是能够迈过去,前途一片光明,不是入阁为相也是封疆大吏。若是迈不过去,恐怕终身仕途也就到此止步了。
目下便是迈过去的时刻,焉能让项少詹不激动?
“可、可、可……”
“可什么?还不快去取我朝服来。”项煜将微微发抖的手藏在袖子里,还等着换上朝服接旨。
“可是来的不是圣旨!”
“是口谕么?请那公公进来。”项煜一愣,心中有些失望:如果只是口谕,恐怕不能立刻就迈过那道门槛成为显贵了。
“是东厂的番子!”老家人终于大哭起来。
“啊!东厂!”项煜吓得双腿一软,登时跌坐在地上,浑身的力气就如同被抽干了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