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冬天格外的冷,以至于十来年都没有下过雪的回水县城今年都是连降大雪,甚至踏入到了阳春三月的开头,整个县城依然是白茫茫的一片。
虽然街头有着顽童兴奋而尖细的“瑞雪兆丰年”的喊叫声,但对于那些经久未修的茅草房屋来说,对于那些瑟缩着在寒风当中流浪汉来说。这场雪却是下得如此的肃杀,如此的凌厉,仿佛是催命符一般要将他们撵入到阴曹地府里面去!
林封谨就陪伴着又胖了一圈的林员外在街头漫着步,两人脚下的雪在嘎吱嘎吱的作响,林老爷的脚印明显是要深并且阔一些,他那圆滚滚的肚子已经令宽松的袍子无法遮掩住了。
“这一场雪下来,估计咱们家的粥棚又得扩建了。”埋着头的林封谨皱起眉头道。“老爹,有一句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去去去!小兔子崽子,翅膀长硬了会飞了?”林员外很不耐烦的数落着他道:“你老子我吃的盐多过你吃的米,难道还要你提点我怎么做?做了两笔小买卖尾巴就翘到了天上去!骄兵必败,骄兵必败!”
林封谨叹了一口气,很想和自己的老头子争辩一番自己的“小买卖”此时至少令林家的不动产和现金都翻了两番------此时林家的粮船已经接近四十艘,可以名正言顺的挂着襄都羽林卫的旗帜在南郑各地水道航行,无论是谁前来查验或者试图收税,都是由羽林卫这种禁卫军的蛮横军士出马接待,拿出来的还是兵部会同馆的印信文书。
当然,粮船里面大概也只装了十分之一的粮食,其余的都是在襄樊走俏的货物,盖印证明自己有下命令,结果当月不仅仅没有盈利,反而亏损了三万多两银子!
这一下子田府震动,因为这几个月林家商队孝敬不断的缘故,府邸里面的开支增加得不是一点半点,结果这个月不但指望不了商队这边,反而还要倒贴钱进去。
因此府邸里面的气氛都紧张了起来,自然便有人前去查账本,发觉最关键的几处亏损地方的决策,都是忠心耿耿的秦庆作出,并且还签字画押......俗话说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此事虽然没有那么严重,但也仿佛是在秦家身上狠狠斩了几刀一般…..
所以当田公子怒气冲冲(太久没喝花酒憋的)的在家里面砸了几个杯子拍坏两张桌子,并且以撂挑子不干来威胁老头子以后,田柱国也只能长叹一声,将秦庆重新调回到了自己的身边,一切恢复照旧。
***
林家两父子的关于赈灾的争论,最后以林封谨全面投降而告终,林家作为此时河仓县内数一数二的大户之一,很是慷慨的在县内一共设立了五六个粥场,整整开到了三月十三,耗费了七八千两银子。
这个时候,春风终于姗姗来迟,朝廷的赈济和赏赐也开始着落了下来。
大概是林家的赈济做得名声实在是有些大了的缘故,甚至都有两三个御史派出了家人在暗访-------收买民心图谋不轨这种罪名拿来上奏的话,也可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功劳。
御史不就是风闻奏事,替君王监察天下的么?
不过,当那些老练的家人见到每个粥棚当中都摆放了天地君亲师的牌位,每次施粥之前,都有人要求领粥的灾民叩拜,三呼万岁以后,便知道这林家当中有明白人,而现在的吏治也还没有黑暗到可以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地步,所以这些御史也只能悻悻然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也就是在粥棚撤销的当天,林封谨也整理好了行装,是时候准备出发了。他此行的目标乃是在南郑西南面的房康郡,那里乃是比邻硐蛮的州郡。
用流行一些的话说,就是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杂居地,在目前的主流文化当中,基本是被认为是荒僻流放之地。去那里做官,哪怕是升职也认为是被贬斥了。
不过,在几十年之前,当时的儒门如日中天,连续有王阳明,朱熹等等大儒出世,抢占中原腹地。几乎逼迫得其余的诸多派系喘不过气来,面对这种情况,纵横书院,五德书院选择了联合其余的派系硬顶,苦苦支撑当时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