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行?”
“张博士他会同意?”宋九问,难怪刚才进来,看到张博士脸色阴沉,就象家中死了人,他是有学问的人,让他做假哪里愿意!
“他也不同意,刚才洒家劝了大半天,都是为了朝廷。况且木秀于林,风必催之,你想做宋朝的第一人?”
“刘公公,别给我戴帽子,这是学术上的第一人,与陛下的那个第一人性质是两回事。不过为朝廷,我也无所谓,但有一题有些难办啊。”
“你将答案给出就行了,过程张博士不提,等于是你两人功劳,传出去必将是佳话,也利于你这个书舍的名气,况且你以后想办一个更大的书院。”
“不是……行,无所谓了,”宋九本来想说不大好弄,因为第三道题的比率答案是81.92%,对这道题他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外侄将这道题拿出来,也将他难了大半天,难怪出现在中考试卷上,让考生哀声一片。也就是想这个瓷作坊生产这种瓷器,十次有八次是出优等瓷器,两次是劣等瓷器,优等瓷器一件能赚四十文钱,劣瓷则亏十文钱,生产四件瓷器想盈利不低于一百文钱的概率是一万次有八千一百九十二次机会。若是说百分之几十还可以,凭借张博士用现在的竹筹,能有什么水平算出概率是81.92%,难道他也是祖冲之?答案出来,别人也不会相信。
自己写出算式,最少还要写两千字解释,演算相关几十道公式,才能有极聪明的人看明白,聪明但不是极聪明的人,仍然会看不明白。
无所谓,赵匡胤给了自己一百,能识四千以上的汉字,也就是一本书或一本账薄拿到手,不会出现多少认不识的字,数学水平至少要达到小学毕业水准,能掌握部分初一知识,了解部分物理地理知识,这才能出师。至于什么经义律法的,见鬼去吧。就是这个时间,宋九还是考虑到他们都是青年,十三岁以上的少年,思想成熟,接收知识会快的因素,否则一年还是不能让他们出师。
然而这些人比较机灵,有一人看了看宋家的房屋,虽然是穷地方,宋家却占着极大的面积,有很多房屋,于是说道:“九郎,要么我们出资替你再修建两间学舍,你扩招部分学子如何?”
“不行,没有人教,扩招是害了他们!”宋九斩钉截铁地说道。开什么玩笑,马上自己就忙碌了,还扩招,找罪受啊。以后会扩招,那是两三年后,自己这些学生当中会有部分人自己出资留下来,他们来当老师,现在怎么可以?
将这些人打发走,又看着画押。
一群人走了才清醒,事实条件也不错,河洲百姓收入看上去不低,土地肥沃,能种庄稼,能种蔬菜,挑进城就是一个好价钱,可想种东西,不能种在水里,除非一起种茭白。因此还得要筑一道土堤,一南一北两道土堤,长达十一二里路,护龙河那边不算,只有二十步三十米宽,又浅,威胁不大。但就是如此,夏汛到来,十几里河堤,只有一百来户人家护堤,任务多繁重,就是这样,十年还有三年围堤冲垮,余下有一年内涝。别指望朝廷,夏汛到来,都紧张,谁顾得了一百来户人家?实际也很辛苦。于是宋九一来,眼巴巴地望着宋九立即拆迁,又有工作做,又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赔偿。
赵匡胤怕留书史册,遗臭万年,不让宋九说,宋九也担心几个姐姐吓着,同样不敢说,将他们拉到一边,悄声说道:“诸位,你们莫要问了,一定会拆的,要等到冬天来临,现在不行。”将一群百姓打发走,燕博士张博士又过来拼命,算是古怪的实习吧,也不能实习到盖房子,难道以后朝廷会让这些学子专门盖宫殿?
宋九心中打着小算盘,嘴上说得光明正大:“张博士,燕博士,何谓物格,你们看到了起重吊机,那只是沧海一粟,一旦这门学问研发出来,军事、河工、道路、城墙、开矿、房舍、器皿,那一行当都能催动。但这一切,必须要实验,我家中只有那么大,难道让房客一起搬走?搬走也不行,有些实验略有些危险性,在河中左右隔壁皆是百姓,能试验吗?这是我自掏腰包,替朝廷培养人才,你们也要阻拦?”
张博士与燕博士瞪大眼睛,不知道相信还是不相信。
继续盖房子。
但到第五天,一切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