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扭头看着宋九。
对于河中走出的学子为何优秀,赵匡胤不好与诸臣商议,但在几次家宴中与赵普与赵匡义谈过。
赵普说陛下英明,派了燕博士与张博士过去,为人方正,所以才教出一批好学子,赵匡胤摇头,赵普是臣子,他说的是恭维话,两个博士会起到一些作用,但绝对不是主要作用。
倒是问二弟,二弟说了很多,河中百姓比较清苦,又常被京城其他诸坊百姓瞧不起。作为学子,他们生长在这个环境下,自尊心强。现在给了他们机会,于是更加自尊自爱。
宋九有些驭人之道,这是褒义词,作为国家大臣,如果不会用人用民,那完蛋了,当真以一人之力治一州一县?想要河洲开发出来,前面的基础工程,后面用人,都需要用到河中或者河北苦力,于是常树一些小恩,让两河百姓很感动。但这一过程中宋九真的不恶,无论是露开式的教育,或者不受礼。这些举动学子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个个将宋九当成榜样。
最后一条很得赵匡胤赞成的,比如他以高薪养廉,虽剥夺了旧派将领地位,大肆恩赏。
不过赵匡胤还是不赞同,他的一系列政策,官吏贪墨现象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但还是有,不少,今天赵普与宋九就讲到了吏治问题。高薪养廉都不行了,那怎么办?赵匡胤也没有了好主意。
至于出身清苦,那更不是好解释,孔夫子说过。齐家治国,家人都过不上好生活。如何安心替君王治国,就是治了。先治家吧,更贪。这种思想也诞生了宋朝役制,不从四肯定是不可想像。仅靠挖人墙脚还是不行的,虽景色优美,毕竟在城外。听说宋九厨艺好,这一条也是关健。
只有河洲生意好起来,盈利厚,宋九如约将各种税务交纳,又带动许多百姓有了收入,那场豪赌才能成为美谈。不然到时候会惹起许多麻烦,自己也会被史官们毫不客气的怦击。
宋九只好做菜。
赵匡胤没有闲着,今天他要仔细地看,宋九始终只能小打小敲,但他与赵普若能看到什么,那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先是看了露天式教育,接着又来到一户百姓家中。
正在做饭,还闻到肉香,赵匡胤一头扎进去,这户人家吓得不轻。
一家老老小小匆匆忙忙跪下迎接,至于抱怨,谁敢抱怨。赵匡义大笑道:“皇兄,下次想来看,还是便装吧。今天你不知道吓坏了多少百姓。”
赵匡胤呵呵一乐,让这户人家平身,跑到厨房里看他们做的是什么,一个锅里蒸着饼,下面就着一些稀饭,饼面也不大好,黑乎乎地沾了许多麦麸,这也常见,但另一个锅里烧着猪肉烧香芋,里面还放着两粒大茴香。汤汁几乎快要熬完了,赵匡胤主动加了半碗水,吓得妇人不知道怎么办,还是抢碗自己加,还是让皇上动手替自己加水。
老百姓能吃肉,那怕是猪肉,赵匡胤也很喜欢的,用起锅铲将肉翻了翻,问:“翁翁,你家今天是什么日子?”
老汉纳闷,答道:“平常日子,陛下,难受今天是好日子?”
这就是一个大课题,百姓也吃肉,但普通百姓只能奉年过节,或者重要日子才舍得用钱买一些肉回来打牙祭。那怕是官员,象刘温叟这样的清官,虽官居御史中丞,也不敢天天食肉。因此听后立即问道:“翁翁,你家以何为业?”
“这位使君,老汉家中有两子,侥幸十分孝顺,包括老汉自己在内,皆以苦力为生。”
“常食肉否?”
“也不是,不过因孙子嘴馋,侥幸日子能过得去,每隔几日买回一些肉做来吃。”
刘温叟不由张大嘴巴,每隔几天就吃一回肉啊,那敢情能与自己家生活相比了。这还是苦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