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谁敢惹(下)
作者:午后方晴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54

衙内们还在吵闹,几个大佬带了一床被子回去,外面天寒地冻,那个盖着暖和啊。实际他们家中也有一些毛毯制品,只是感觉不一样,就象到顺店吃饭,也许菜未必合口味,但这么贵的菜吃下去,那就是好吃。

此事也迅速传开。

宋九说道:“真没有,这么多年过去了,何必急在今年?要么我这里还有一些棉籽,你们拿回去种,我派人教你们家仆役种植载培方法。到了明年,你们手中棉花多,想要盖着滚着爬着翻着都有。”

潘怜儿咯咯地乐。

衙内们无辄了,只好一人要了一包棉籽回家。这时宋九才发现自己也陷入一个误区,拼命地想纺织工艺,但宋朝暂时不缺布,奢侈的用丝绢,贫困的可以穿葛麻。真正缺的乃是御寒衣服与御寒被褥。这个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将纺弓改一改,那个铁铤同样也能改进。那么棉花就以走进千家万户。推广与改进种子并不会发生冲突。

第一年还得让衙内种,他们不在乎钱,舍得施肥,一边派人指导一边就能观察与记录。那将是几百亩棉田的记录,并且灌溉条件不同,土地土壤属性不同,更能全面的记录。

吃过了饭,潘怜儿撒娇地说:“官人,我要睡觉。”

别误会,她是想图棉被柔软,早一点进棉窝享受的。

第二天宋九当值,开始听赵匡义的话,能管的就管。不能管的就当没看到,权当进三司休息去的。就听到一条消息。李继勋兵临太原城下,久不见郭无为动静。他也弄得郁闷了,这时候听到契丹大军已到了北汉边境。他未必害怕契丹,可在这个大冬天的与契丹人野外作战,那毫无疑问是找死的。于是派快马禀报赵匡胤。赵匡胤也莫明其妙,也怕出意外,只好先将李继勋大军召回京城。然而这几人也未害怕,明知道契丹铁骑随时能南下,依然从容地将北汉晋绦二州大掠一番,不仅掠财产。也没有什么财产,主要是掠人。从容地带着大批人口,返了回来。

宋九不知道内情,就想不懂,若是只图掠夺人口,没必要出动那么多精锐军队,以及各个勇将,那么此次出兵显得很无理。送了一份公文去中书,没想到赵普将他召入。先是让他坐下,问:“宋九,老夫前天看到你圈的那些地,你打算派什么用场?”

宋九迟疑地看着赵普。难道他看出来了?

虽他动机不纯,可是十分害怕赵普。

前一段时间大理寺通判看到属下官员与堂吏多附会赵普,又无故增减刑法之名。忍无可忍,想见赵匡胤将此事说明。赵匡胤没有接见他。于是他强闯讲武殿,喝道:“臣有急务。陛下为何不见臣。”

赵匡胤就问他什么事,雷德骧便将大理寺官员附会赵普的情况反映,又强买市民民宅,聚敛财贿。聚敛就是指做木头生意赚钱,贿就是接受贿赂。雷德骧既然说了,手中肯定有一些证据,但具体的宋九也听不到。然后又弹劾赵承宗种种不法行为。

其实这些事赵匡胤怎能不知?

他不怕官员发财,甚至还默许官员发财,只憎恶一点,不能过多沾染兵权,危害他的安全,又使显然将潘惟德吓着。

“不要愁钱,这非是河洲,是我们的生意,但你天天赖在顺店,大把大把的花钱,太嚣张了,嚣张过头就会遭雷劈的。”

“妹夫,你别说得太严重,我听你的就是,回去与二弟商议商议,然后将钱捐出来。”

“嗯……不急,不能这样捐,”宋九忽然说道,想了想说:“你莫急着捐,改天我向皇上提出请求,让他勒迫你们捐。”

“那还不如不捐。”

“必须要捐的,明年大批镜子南下杭州,就象蔬菜一样,一窝蜂而上,结果菜价大跌。到时候会有人不开心。不过也不能直接捐,你想一想河北交了多少税?赵相公赚了那么多钱,又捐出多少?”

“就是,那我为何要捐?”潘惟德显然没有这么高思想觉悟。

“你想与赵相公比,他家装饰得比皇宫还要奢侈,谁敢说?你行吗,丈人行吗?就怕皇上不同意,皇上若同意勒迫你们交出五万缗钱,那反而是对你对丈人的一种保护。”

宋九说的是事实,乾德末到天宝初这几年,谁敢惹赵普,谁惹谁完蛋!物极必反,因此最后被罢相,然而他将赵匡义打压得那么惨,最后又上位,这才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