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回 石中自蕴万年精 纸上却有千钟粟
作者:慕容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666

“黎先生,请先付三成定金。您也是时常光顾鄙号的老客户了,抹去零头一方元石就好了。”

黎昭昌面上颜色不变,微微点了点头放下账单,从怀中掏出一只书本大小的皮册,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来。

这是一张比书本略小的黄色纸张,上面只有竖着排列的三行字,用的是伞顶格。

当中顶天的是一行小篆,上写:当元石壹方,在这行字上盖着通红的印章。

左右较低的两行都是标准的楷书,左边写着,本门见票即兑。右边则是,当地市价完粮。在右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天通门敬制。

这张纸上还有各种暗记、纹饰和画押,想来是用来防伪的。

少年看到此物心中不由得一动。他虽然听说过此物,倒是第一次看到实物,便问道:“父亲,这就是粮票吗?”

黎昭昌不在意地回道:“正是。”

说到这粮票,就不得不提,花原淳大公子的花家也列名其上的扬州九大家了。

这荆州的西边是梁州,东面就是扬州,这两个地方和荆州的气候相似,水文条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土壤肥沃度上甚至比荆州还要高了那么一点。这三地的稻米基本都是一年两熟,而在扬州南部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所以扬、荆和梁州都可称得上鱼米之乡,产粮大州。

粮食有了剩余自然要销售到其他地方去,前文书里提到这赤县中洲商业本来没有人为的阻碍,有仙术的帮助,长途行路的地理隔绝也不是大问题。

却说那扬州地理条件极好,在这里开辟山门建立家族的人也极多。渐渐地,一些有粮食生意的宗派就走到一块了。他们一开始的初衷只是为了节省物流费用,减少运输路途的风险。

有点经济常识的人都知道,运输业靠的就是规模,整体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于是不同门派和家族联合在一起,在不到一百年前成立了天通门的前身—万通商会。

其实一开始这不过是一个整合了镖局、车行和船行的专门服务于粮食交易的物流供应商。它的建立给扬州当地的客商提供了不少便利,他们也不用随货押运。只要把自家粮食交给扬州本地分会,他们自会送到北方的目的地。

仙侠世界的通讯又发达得不得了,这下商人连赶路都不需要了,和远方的顾客商量好价钱或者交换的货物,确认了付款方式以后,直接发出自己从万通商行里拿到收据给顾客,让他们去商会提货就可以了。

接下来,交易双方觉得何必这么麻烦,直接让商会成为第三方岂不是更简单?于是商会有了代为这双方收款交货的第三方交易业务。

列位看官是否知道,在这个很简单的第三方交易上面能玩出些什么花头吗?大家肯定知道,因为看看阿里巴巴和支付宝就知道了。

简单地说,在此基础上万通商会从一家纯运输性质商人互助会变成了贸易巨头。

由于商品的多样化和需求的多元化,商业形式也变得复杂起来。而因为有这样一个第三方交易平台存在,大大简化了交易各方的交易成本,万通商会成了九州最大的中间商,光是其中赚取的差价和手续费就让人咋舌。

而真正让万通商行跻身于天门之列的是这些贸易行为产生的商业票据,和围绕着这些票据的金融服务业。

可能有些看官不太熟悉贸易和金融实务,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举一个不那么复杂的例子,

一位扬州的粮商在雍州卖了一批粮食给老客户,可是这个老客户现金不足,于是写了一张借据给他。自然这张借据上面有双方名号,借款金额、利息计算、还款日期和可有可无的抵押方式。

在这之后,扬州粮商和别人谈妥购买马匹的生意,这次轮到他资金不足了。那笔借款的还款日期又没有到。

于是他找到了万通商会,希望能把这笔借款转给商会,自己只要借款原金额和到期利息就行了。扬州商人牺牲了在此之后的利息,拿到了现金。这个行为在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作贴现。

商会鉴于双方都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而且欠款方有货物在商会内部可以作为抵押,于是接受了这项提议。商会承接了这次兑换,这便是承兑。

等到了还款日期,商会从雍州客人拿回了借款和全部利息,三方都有所获。

雍州客商付出一些利息提前获得货物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扬州商人卖出货物赚取了利润和借款前期的利息,同时他又靠贴现盘活了资金可以参加下一轮的交易再次赚取利润。而商会利用闲置资金取得一笔利息。

就像我们老祖宗说的,钱货至神之物,无留藏积蓄之道,惟通融流转方见其功用。

在这个时刻,如果dnd费伦位面的财富女士沃金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估计能一下子从微弱神力提升到中等神力。

这个简单带有帮忙性质的举动意味着,票据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商品!从此票据像商品一样,可以转让、购买、销售,参与其中的各方还能从这些行为获得利润。

顺便说一句,借据在目前天朝属于无价证券,是不能转让的。

且慢,有些专业或者细心的看官看到这里就要说了,那他们借来借去转来转去的通货到底是什么呢?

各位看官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这个世界有这样一种神奇的矿物,它不仅可以让人增进体质、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甚至还是一种燃率非常高的清洁能源,塞进特制的机械和工具中就能提供动力而且还是零污染;更神奇的是它同时还是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业原料,是制作精密电子设备的必须材料。

那么我们很可能不会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是直接在此之上建立起一个文明,而且这个文明的所有经济活动也必然是围绕着它。

没错,前文书里提到的通货就是又一个仙侠世界的特产,元石。

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句话,元石天然不是货币,但是货币天然就是元石。

但是使用元石作为本位货币,就会面临一种困境。这个困境其实也一直贯穿着我们这个世界里的古代天朝历史,至少是明中叶之前的历史。当然现在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法,通货紧缩。

这种通货紧缩不是由于总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经济问题造成的,因为古代中国一直保持出超地位可以说是在向全世界倾销产品,而是单纯的货币供应量不足这样的技术性问题。

当然,不是说中国古代没有通货膨胀。而是把尺度拉长,从西汉实行就显示了粮票和真正货币的区别。持票人是可以拿着这种不记名的票据直接到天通门以及所属分行当场兑换粮食。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按照所谓“市价”。

自然,这市价自然是天通门根据市场情况自己制定的。由此,他们掌握了各地的粮食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