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中书令裴炎
作者:刀剑入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43

气势雄伟的麟德殿分为一个正殿和一个露天殿,此刻文武百官正齐聚在三丈高的麟德殿露天看台欣赏天际的月色。

大殿之上,笙竹悠扬,管弦齐奏,丝竹悦耳;虽然不能绕梁三日,却也可以久久不绝了,十几个姿色秀丽的宫女正在轻歌曼舞,为百官助兴。

麟德殿露天殿台共分为上下两层殿台,也叫做上殿与下殿,由白玉砌成的石阶分隔开,上层是一些在三品以上的重臣与王室贵族,靠近圣驾陪着太后与皇帝赏月的地方,下殿是那些正五品以上,从三品以下的官员的席位。

此时大殿上热闹非凡,文武百官已经来的差不多了,上殿的桌案左右列开,李唐王室的皇亲国戚在左,文武百官在右。

太平公主在百官此起彼伏的问候之下,面带自信的微笑,迈开轻盈的步伐走在大殿上,李易轩随后亦步亦趋的正襟相随,面上一副波澜不惊、不卑不亢的模样。

李易轩觉得这种感觉,其实与在一些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的感觉相差不大,幸好他前世不曾少经历了这种场面。

看见太平公主来到,有专门伺候筵席的礼部官员上前为之安排座次,太平公主在他们的指引下,来到了左边最上首靠着皇帝桌案的地方,位列所有李唐王室贵族之首。

这些参加筵席的王室成员,论辈分以及地位,多有太平公主的叔父辈,位居王位的兄长更是有多人,本来这王室之首的地位,绝对轮不到她太平公主来坐,但这却是武太后有意为之,早就吩咐好了礼部的官员如此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李氏王族们明白,我的女儿地位也比你们高。

不过现在整日过着提心吊胆,朝不保夕的太宗子孙们,已经没有胆量计较这些了,面对武太后的强势手段,大部分是想的只是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命。

每张桌案前只能容纳一人,却没有李易轩的地方,李易轩略显尴尬。

太平公主执意要让李易轩与自己同案共坐,礼部的官员却没有想到太平公主会带着随从来赴宴,问明了李易轩乃是太平公主幕府的宾客之后,经过一番商量,决定在太平公主后面临时加一张小桌案。

李易轩虽然心中有些怏怏不乐,不过也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介布衣,若不是太平公主带自己来,自己哪里有资格来参加这百官宴会?更遑论与当朝文武重臣、王公贵族同列了。

事实上礼部官员也觉着太平公主这种做法有些荒唐,虽然太后懿旨中吩咐,这是非正式宴会,允许百官带着家属参加,可是一些重臣贵族所带的随行人员,多半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子侄辈,哪有像太平公主这样带着一介白丁赴宴的,居然还要求他与自己同案共餐。

可是,只要这位太后的掌上明珠自己觉得高兴,谁也不愿意去做这种得罪人的傻瓜。

不大一会功夫,几个太监在太平公主身后临时添加了一张稍微小一点的桌案,李易轩也不客气,一掀衣角,在桌前正襟危坐了,他知道越是不被人重视之时,自己越要拿出风度来,以免被人瞧扁了。

太平公主眼眶微微有些发红,转过身来对李易轩抱歉的轻声道:“易轩,对不起……”

李易轩向着太平公主莞尔一笑,用右手食指在嘴唇前作出了个“嘘”的动作,然后端起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大笑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只要有美酒,在哪里还不是一样畅饮。”

李易轩脱口而出盗版了诗仙的名句,引来身边一名身材臃肿的王族搭的注意,此人乃是太宗皇帝的七子,梁王李恽,当下向太平公主搭讪道:“

“贤侄女啊,这位公子是哪位?却是好生眼生哪……怎么不见薛驸马来赴宴哪?”

太宗皇帝李世民共生十四子,到目前为止只剩下三人,除了梁王李恽之外,只有八子越王李贞,十子纪王李慎三人在世。

“呵呵,薛绍出了意外不能赴宴,他是我的朋友,也是与咱们李家同姓。”太平公主骨子里瞧不起这些叔父辈的亲王,爱答不理的敷衍道。

“哦,莫非就是最近名声大噪的李易轩公子?”李恽讨好的道。

听了李恽的话,在他身边的越王李贞、纪王李慎也不约而同的向李易轩投去目光,显然他们也对于这个名字有些耳闻。

看这几人身着绣着蟒蛇的黄袍,李易轩估计几人都是王爷一级的人物,不敢怠慢,抱腕道:“草民正是李易轩,怎敢劳烦王爷问候。”

“一箭射杀猛虎,年轻人,了不起!真勇士也!”李恽竖起大拇指道。

不过李易轩却觉着他的话更多的是为了讨好太平公主,有些言不由衷的样子,当下微微一笑算作还礼。

“裴大人到!”

随着司礼太监一声高亢的呐喊声,一名身高七尺五寸左右,身穿紫色麒麟袍,头戴紫色纱帽,足登皂底靴,年纪约莫在五十多岁,相貌威严的官员大踏步的走上了麟德殿。

此人正是百官之首,现任中书令裴炎,官职为正二品,是现在朝廷所有文武百官中官衔最高的人,素来为人高傲,以气节著称,在文武百官之中地位崇高。

裴炎自高宗时期受宠,后来高宗驾崩成为顾命大臣,对于武太后的决定,时常敢于反驳,因此武太后对于裴炎是又怒又敬,常有除掉裴炎之心,但是因为裴炎为官清廉,总是抓不住把柄,只得作罢。

众文武百官及王室之人尽皆起身向裴炎施礼,裴炎面无表情,只向众人略一抱腕还礼,随即在百官之首,太平公主对面坐了。

至此文武大臣基本到齐,在中书令裴炎下面依次坐了门下省侍中袁恕已,以及吏部尚书岑长倩,兵部尚书武三思,户部尚书任令晖,工部尚书袁智宏,礼部尚书范履冰,刑部尚书李游道等六部尚书并列而坐。

武将则以左骁卫大将军刘仁轨、以及一名本来是百济武将,后来归降李唐,现居左武卫大将军,名字叫做黑齿常之的人统帅众武官列在筵席之上。

武则天朝代的宦官李易轩最熟悉的名字当属狄仁杰,便悄悄的问了下身边的苏若惜:哪一位大人是狄仁杰?苏若惜却可怜巴巴的眨了眨眼睛,表示不认识此人。

大唐官宦何止上万,此时的狄仁杰只是个外官,正在宁州担任四品的刺史一职,不要说苏若惜一个小丫鬟,就是太平公主也记不起有这么一个人,李易轩只得做罢。

李易轩躲在太平公主身后冷眼察看裴炎,只见他虽然相貌堂堂,却有些不苟言笑,脸若冰霜,属于那种寡言少语,性格倔强的大臣,这种人若是遇见李世民那样的明君,固然能够得到赏识,有所作为,可是遇见武则天这种玩弄权术,工于心计,而又迫切想改朝换代的女强人,悲惨的命运已经注定。

李易轩心中暗自琢磨:史书记载,徐敬业反唐之后,十天裴炎下狱,二十天自缢在狱中,皆因武则天问计于裴炎,裴炎不仅不帮忙出谋划策,反而指责徐敬业之所以造反,皆因武则天废中宗,擅自临朝听政所致,并谏言武则天退到幕后,将大权交给睿宗皇帝,因此惹怒了武则天,才被陷害与徐敬业串通,然后下狱死在大牢。

李易轩掐指一算,自徐敬业宣布反唐已经有六七天了,若是历史轨迹没有改变,只怕裴炎的不出几天,将会从百官之首变成阶下之囚,随着徐敬业的反唐,武则天随即将会对李唐旧臣大开杀戒,如何保住李唐旧臣,让他们成为制约武则天重要的力量,现在看来能否保住裴炎至为关键!

经过一番思忖,李易轩决定无论如何要找个机会在酒宴上结识下裴炎,然后暗地里规劝他暂时低头,休要忤逆武则天,以免招来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