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周府议事
作者:崆峒007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524

蛰居金陵的马云突然变成了香饽饽。x577.cm继朝廷大佬冯延巳设宴相请的第二天另一位大佬周宗也摆了家宴恭请他过去吃顿便饭。只是区别则在于冯延巳请的是马云一个人而周宗则请了马云、赵普、李节和紫英。

婚期将近双方角力却相持不下。按着为大婚贺喜的传统做法现在也到了妥协的时候了。可上午的谈判两边还是气定神闲的扯淡敏锐的韩熙载却觉得那个冯延巳冯相和前两天有点不同了。金陵城再大事情做的在隐蔽也扛不住金陵百姓雪亮的眼睛何况马云住的驿站里面还有周宗他们的人昨晚冯延巳请客的事情他们马上就知道了。看来冯延巳他们一定和马云达成了什么秘密协定。他忍不住给周宗使了个眼色周宗会意了与冯延巳他们暗箱操作相比光明正大的周宗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冯延巳那些口头军事家们盯的就是军事而周宗却是想看能不能从民政上做些突破。

不多时就来到了周府一番客套之后分宾主做下。当然由于有女眷这个家宴自是分成两部分。前院是大老爷们喝酒聊天后院则是女人在八卦新闻。

与冯延巳设三桌相似周宗也在自己的大厅里设了三桌唯一的区别在于周宗这边是两人做一桌周宗和马云坐在一起韩熙载和赵普坐在一起常梦锡和李节坐在了一起。

不知道是老夫疼少妻还是周夫人制夫家风甚言。空荡荡的大厅里就他们六个人外加两个侍女竟连一点娱乐项目都没有。

周宗率先举杯道:“今日王爷大驾光临舍下蓬荜生辉。这第一杯就祝贺楚唐联姻两国永世修好。”边说边拿就被向五人致意。

喝了几杯酒吃了几筷菜。周宗边拱手上举以示尊敬边说道:“武穆王‘上奉天子、下抚士民’这保境安民的政策与我国烈祖(李昪的庙号)休兵罢战敦睦邻国的政策相互响应有异曲同工之妙啊。故楚唐虽有隙但仍有近1o年的边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全赖此策。现今楚唐正是和好江南的彻底安定从此有望矣。”

说完他看了看马云那意思分明是兄弟该你了你也来表达几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啊。谁料想马云脸色泛红只是连连点头嘴里正嚼着一大块鸡胸铺肉哪地方肉质纤维太多死活都嚼不烂又不能一口干咽下去唯有哼哼两声表达一下自己的心声。周宗看在心里忽的想起马家不吃鸡的传闻来看着样子这小子不相识作伪说不定他真的是不知道那个地方的肉不好嚼不由得面露微笑。

常梦锡也是一脸淡淡的笑意韩熙载也是猜不透马云到底是想装傻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真的没吃过鸡。谈判虽然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实力但谈判时气势的高下对对方心里的揣摩程度都会对最终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x577.cm最理想的打算那当然是我一句你一句慢慢的把你的思路带到我的计划上来让你不知不觉中落入我的囊中。

可这第一下就被马云给打了个岔子。这小子到底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

韩熙载心如电转正想插话把这个尴尬给转回来。

就听李节插言道:“太傅所言正是我大楚和逆吴有仇而大唐则是破吴而立楚唐原本就应该亲近才是。”

李节这话说的有问题李昪确实是窜了老杨家的皇位可是唐、吴相比也就是最高领袖换了个人下边各个坛口的弟兄们可基本都没变李昪对杨氏旧臣采用怀柔政策‘高位重爵推与宿旧’除了少数几个死硬分子大家当刺史的还是刺史当节度使的还是当节度使压根就是换汤没换药。楚吴大战多次老杨家可没死一人死的都是下面的兄弟有这批人在楚唐没嫌隙才怪。

不过话虽如此可毕竟还是上了路。

周宗呵呵一笑说道:“正是此理呀。武穆王治下大楚百姓种桑养蚕采茶纺织百姓富足楚国的茶叶木棉做的丝锦潭州的丹砂都是天下闻名的。可是……”

马云终于将鸡肉给咽了下去开口问道:“周大人有话请讲小王洗耳恭听。”

周宗淡然一笑说道:“王爷人中龙凤李大人、赵先生更是天下翘楚就是下官不说三位也是明白的。武穆王这策略很好也是与当时情况相和的。当时贵国和岭南的汉国联姻楚汉和好货物流畅而北边中原正是唐明宗当政明宗可谓一代明君重农耕通商贾。故此楚国货通南北岁入百万民富国强。而时移世易现今天下形势变矣。汉国觊觎岭南之地连年骚扰贵国楚汉失和南下之路绝矣而中原的石重贵年轻气盛、鼠目寸光大晋与契丹失和连年征战赋税抽的极重百姓穷困盗贼横行商贾几近绝种。这种形势下对贵国的伤害重矣。南下之路断绝北进之路不通贵国的茶叶、丝锦不知将买往何处呀?我不忧大唐实忧贵国啊。”

李节在楚国为天策府十八学士执掌钱粮他对这种情况早就忧心忡忡所以他才会在谈判中详细的开出那么多的通商条款与李唐针锋相对。他听了周宗的话不由自主的问道:“太傅所言甚是不过形势如此为之奈何?”

周宗呵呵笑道:“南北虽绝还有东西之路嘛。”

李节面露难色说道:“可贵国条件实在苛刻下官……”他瞥了一眼正在吃东西的马云不说话了。毕竟现在这个场合马云才是老大。这话不能由他表态。楚唐议和一定要攀上马云的如果将来得利这份功绩就可以记在二王爷马光亮的头上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可以说是受了二王爷的指导可如果事情办砸了现成有五王爷顶缸。谁让他是楚王的儿子而且有官拜江湖节度使呢。

正在胡吃海喝的马云忽然又成了焦点。

马云这次不能用塞着嘴说不出话来搪塞了迫不得已他说道:“李大人说的甚是兹事体大小王也很为难啊。”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而且还不动声色的把李节给拉了回来。这球踢来踢去又回到了周宗的脚下。

周宗看了眼含含糊糊的马云他心里明镜似的冯延巳狮子打开口那条件只要不是嫌命长谁都不会答应马云这个反映倒也在他计算之中。

周宗笑道:“楚唐通商在下是万分支持的我也反对把军事的问题夹杂到民政上面来。”

李节面色一喜正要说话周宗赶紧接着说道:“但是冯相他们深的我主的器重而贵国提的这个通商的协定也过去苛刻了所以在下也甚是难办。”

李节忙道:“如果贵国的军事要求能够略略退让些通商之事也可细谈。”

李节和马云果然不是一路的。周宗心道。难怪韩熙载猜测冯延巳他们可能会秘密扶持马云挑拨楚国内乱。韩熙载对这件事只有四个字的评价:“与虎谋皮”。明天可得去看看刘仁瞻他离岳州近问问他对这个马云是什么看法。

周宗苦笑道:“实不相瞒我大唐地处沿海北可通商契丹、高丽南可通商汉国甚至南洋诸国。海上交易获利甚丰。而贵国钱币与我国流通的一样且贵国也不允许钱币外流我国商人去了贵国卖了货物挣了钱也只能重新从贵国买新的货物贩回。此举颇伤商贾们的兴趣啊。”

为了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又不准外流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进而变得富饶起来。

李节心道:终于说的正地方了。楚国不用天下通用的铜钱还不是因为楚国不产铜嘛而且楚国能拿的出手的东西除了茶叶就是丝锦了可这两样东西可不是只有楚国才有啊。如果商人卖了东西自己带着铜钱跑了那我大楚的铜钱就原来越少物价就会越来越高那百姓的日子可就苦难了。

可这是楚国的国策啊动摇了铁钱可就动摇了楚国的国本了。

看着李节有些为难的样子马云却大包大揽的说道:“这个倒也好办我可以上书父王请求放松对钱币的监制允许商贾们携带铁钱出境就是了。”

马云这招避重就轻周宗的意思是让楚国废铁钱而用铜钱马云抓着话锋轻飘飘的准了铁钱的流通。事实上马戏范当政的时候对铁钱的监控已经不严了。毕竟铁器大行铸造成本低带出去些也无所谓。

周宗又其实那么好糊弄的他说道:“多谢王爷。只是我们要通商毕竟还是要商贾自己贩货出入。大商贾动辄需要资金数万计如果全是铁钱就不方便了如果能用银子或者绢帛代替就好了。”

在古代铜钱只是小货币单位就像今天的一块、二块一样在唐朝前期大的货币单位是绢帛后期才慢慢有了银子这样的大单位货币。

马云还没说话李节高兴的说道:“这个没问题。楚王会允许的。”只要百姓手里的钱不贬值就行李节心道。

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周宗和李节兴高采烈的开始了通商方面的意见交流常梦锡也加入了其中的探讨。

而马云则自顾自的仍在胡吃海喝另一桌的韩熙载不过一个五品官虽受周宗器重不过这种场合表自己的意见也不太适合。只好和赵普聊起天来。这两人都是北方人赵普是幽州人韩熙载是青州人一个河北一个山东聊起来话题很多甚是投机。

韩熙载也算是名门出身其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书少监、平卢观察支使。不过韩熙载的曾祖、祖父似乎没有多大的作为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他的父亲韩光嗣虽然也没有多少作为却被卷进了一场兵变并且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总之是一个没落了的名门。

可韩熙载这个人和他的父祖不一样他自幼苦读年长之后还游历天下增长见识这个人是有雄心有报复的。他南下之前和好朋友李谷聊天时李谷说道:“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淮南如同探囊取物。”韩熙载不甘示弱的说道:“淮南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直入以定中原。”

这话从家乡开始聊起慢慢的就聊到了政务上韩熙载不怀好意的看了眼满嘴流油的马云说道:“则平兄天下奇才跟着五王爷不是委屈了吗?不若由我建言留在大唐共同为唐主效力他日说不定可以青史留名绘图凌烟阁。”

赵普不屑的看了一眼韩熙载道:“我待叔言兄如同至交叔言兄何故欺我。”

韩熙载不明所以的看着赵普。

赵普低声道:“叔言兄小小的五品官又能推荐我做几品官呢是七品、还是八品。呵呵我在五王爷帐下虽是小吏可五王爷对我言听计从如鱼得水犹如古之照烈皇帝与诸葛丞相。天下虽大又有几人能如此待我呢。”

你想挑拨我还早着的。不过韩熙载聪明过人赵普也不敢说别的什么只从受不受重用上面给韩熙载心里留个裂痕。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五代逆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