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杨邠、苏逢吉、史弘肇、郭威、王章、苏禹珪六人在刘知远的病榻前立下重誓扶保大汉朝这六个人都是跟随刘知远多年的心腹之人都是在天福十二年为刘知远登基称帝立下汗马功劳的人。这个人里面杨邠、苏逢吉是总管史弘肇、郭威、王章、苏禹珪四个人分别掌控者军权、财权、刑名可这六个人是有矛盾的刘知远在的时候这六个人私下就有些小矛盾小冲突的比如在刘知远亲征杜重威的时候当时的同平章事、吏部尚书苏逢吉都曾经借着醉意辱骂副枢密使郭威只不过郭威这人度量大能忍一些所以这矛盾才没有激化。
刘知远重用这六个人不能说刘知远没有用人的眼光毕竟他能当皇帝全靠这六个人了可是这六个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毛病。六个辅政大臣分成了二派杨邠、王章、史弘肇、郭威是一派、苏逢吉是一派苏禹珪夹在中间从感情上来说有点倾向于苏逢吉。
刘知远的枢密使刘承佑的宰相杨邠(平章事)他是魏州人年轻的时候就跟随刘知远当了大汉的宰相之后他大刀阔斧的对中书省(布行政命令的机构)的官员进行改革(主要是苏逢吉为相的时候闹得)。过去中书省任命的官员太多也太过于混乱往往一个官职上都有几个人担任做起事来互相推诿杨邠为相之后势必躬亲特别是对官员的任命杨邠抓的很紧哪怕是一个小县里的主薄、录事参军这样的小官吏他都要亲自过问该任命的任命不该任命的就撵人滚蛋。他做事有特别在意细节把规章制度订的又繁杂有啰嗦比如行人商贾出门在外必须要有官府给出凭证不然抓着就要坐牢比如官员历任之后必须立刻走人不能在原地驻留。他还常常说:“作为一个国家只要能够做到库存丰足兵马强盛就可以了至于文章礼乐那些都是虚了吧唧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做。”换句话说这家伙只重视赋税只抓经济建设对“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科学展观没有足够的认识引来了文官系统对他的不满。
这倒也罢了毕竟五代的时候天下大乱把精神文明建设搞的热火朝天的那几位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后蜀的孟昶、南唐的李景)杨邠重视“钱粮兵器”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能说是错了毕竟大汉朝从建立开始连年征战到处都要用钱杨邠为相好赖是把国家给维持了下去。
可惜他最大的毛病是用人双重标准。比如汴京的“警备司令”史弘肇在乾佑二年流言四起的时候在汴京搞白色恐怖制造了一大批怨假错案搞的官员百姓在大街上只敢相互看看不敢说话;可到了杨邠这边杨邠是只说史弘肇的好话总在皇帝面前夸赞史弘肇史弘肇推荐的官员他很快就批准了;可另一方面太后的弟弟李业想当宣徽使这个官求了太后和皇帝好多次太后和皇帝挨不过情面就同意了这个要求可杨邠却认为这官员升迁是要有制度的李业没有什么功绩不应该升迁这么快于是这事也就作罢了;还有就是刘承佑很喜欢自己的一个爱妃耿夫人想让她当皇后找来杨邠这个老叔商量商量这杨邠也挺有意思的他拒绝了理由是由夫人变成皇后也升的太快了(史书记载:汉隐帝所爱耿夫人欲立为后邠亦以为太)。后来这耿夫人去世了(临死也没熬出头)刘承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就想用皇后的礼仪安葬杨邠又不同意说是越礼了。刘承佑面上没说什么这心里恐怕多少会有些子介意毕竟这是皇帝家事。后来刘承佑皇子时期的一些朋友像郭允明、后赞、聂文进等人也被杨邠给压了下来。
杨邠没读过几天书苏逢吉却是自诩是读书人可惜他还不如杨邠。刘知远镇守河东的时候杨邠、史弘肇这些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才而苏逢吉却只是刘知远身边的秘书可是苏逢吉对刘知远的心思揣摩的相当到位做事大多都能满足刘知远的心意再加上刘知远这个比较严肃不苟言笑手下的都很惧怕他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这些人都会想办法通过苏逢吉来缓和一下于是苏逢吉很快就在河东政权中站稳了脚跟。
苏逢吉这个人有才干但是却没有执政的经验他不像杨邠跟着刘知远从基层一直熬到宰相的位置的苏逢吉是刘知远一个好友的儿子出道以后就立刻当上了刘知远的秘书过不了两年刘知远当了皇帝这苏逢吉(还有苏禹珪)就顺利成章的掌管了中书省(这个时候的杨邠是枢密使)这家伙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做事情都是按照自己心中的想法效率是挺高的国政也没有拖拉的情况可这事情有些事合适的有些就是不合适的。由于业务不熟练苏逢吉下达的命令多违背原有的制度(亏他还说郭威当枢密使不合制度)或任用或者摒弃或升或降都是随心所欲甚至是有人由白丁进入仕途有些不入流的小吏也能被任命为县令。可因为刘知远对苏逢吉很是信任竟然没有人敢进言规劝的。苏逢吉狐假虎威做事就更加肆无忌惮他特别贪图钱财只要有人送钱送的分量够他就可以卖官。
本来杨邠当了枢密使这平章事应该论资历论才干也应该是王章来当啊。不过刘知远健在而且给了王章一个三司使的肥差杨邠等人看苏逢吉虽然不顺眼可也没有主动挑事儿。
苏逢吉当政可以说是中原地区的一场灾难这家伙整个就是以披着人皮的狼虽然是读书人可是比史弘肇都爱杀!大汉朝初年天下动荡盗贼很多。苏逢吉就亲自起草诏书:“应有贼盗其本家及四邻同保人并仰所在全族处斩!”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盗贼他的本家还有邻居以及全族人还有地保这些人全部都要处死。这招实在是太狠了当个强盗把一族人都给连累了。他还四处大派捕贼使臣其中鄆州捕贼使臣张令柔最狠杀了平阴县17个村子的百姓。
老刘临死前指明了六个辅政大臣(窦固贞、冯道这些人都是前朝的老臣有名望可惜不是自己人)也要求大家紧紧的团结在刘承佑的周围可老刘除了史弘肇和郭威之外其余的四个人他并没有指明谁该做什么。老刘刚死人事任命的诏书还没有下来呢苏逢吉就暗示另外一个大臣李涛(和他是亲戚)上奏奏请刘承佑劝刘承佑改遗诏让杨邠和郭威靠边站到汴京外去当节度使。杨邠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就老泪纵横的哭着去找皇太后和皇帝皇太后李氏不是个糊涂人李涛是谁她根本不认识用人还不是要用熟人啊这杨邠、郭威跟了刘知远二三十年了平时一个站岗、一个记账这么多年下来怎么也是有感情的。在皇太后的干预下刘承佑大雷霆让李涛卷铺盖滚蛋了。任用杨邠做了宰相掌管中书省杨邠一到中书省苏逢吉就彻底靠边站了。杨邠对苏逢吉的胡作非为早就不满他立刻更改了苏逢吉的政策同时做事还时时以苏逢吉来自省做事总是前思后想不像苏逢吉那样爱咋咋地国家大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这样一来各部门补充官员、官员的晋升度可就彻底的慢了下来。阻挡别人的晋升之路这可是最招人嫉恨的杨邠无形中成了百官之敌。
苏逢吉靠边站以后手里没有了实权收入立刻就锐减了他心里不舒服见李业等人对杨邠不满他也就有意的在其中挑拨希望杨邠倒台自己能再次执掌朝政。
至于王章、史弘肇、苏禹珪也不是什么好鸟王章为国家敛财是有一手可是他给自己敛财比为国家敛财更是用心用力贪污**不下于苏逢吉苏禹珪看起来是老好人一个事实上奸猾无比大主意他都推给了苏逢吉可捞钱也不比苏逢吉少;至于史弘肇对军队看管极严他和郭威不一样对于军队他刚正不阿军人犯错他绝不姑息曾经有一个指挥使因为一件小事不遵指令被他当场打死他统领的军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这是史弘肇的优点。
但是史弘肇性子粗鲁而且很不喜欢文人他曾经说道:“这读书人太可恨了自己称呼自己叫什么先生一类的称呼我们这些当兵的叫什么‘卒’这不是小看我们嘛。”所以这家伙从来不用文人。他向来喜欢用军令管理民政三镇叛乱的时候汴京城流言四起史弘肇都督禁军有判决杀人之权他从来不问罪行的轻重不论有没有理由只要听说有人犯罪便动用死刑当时汴京城的治安太好了不仅作奸犯科的人逃之夭夭就连地上掉了东西也没有人敢拾取。因为史弘肇权利大就算有了错判百姓也无处求告也不敢上诉于是史弘肇新接管的那些城管部队(比起军队来说太没素质了)就趁机徇私舞弊、威胁他人盘剥勒索。史料记载有一天太白星白天出现在空中有百姓抬头观看就被城管给捉去污蔑他是‘望观天象图谋不轨’史弘肇就判了腰斩。像这样的事情汴京有了流言之后基本上天天都有生。
自从李守贞**以后不止刘承佑大大的送了一口气就连太后一族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气。这些太后的亲戚们纷纷上门来找刘承佑希望混个一官半职(老刘家自己成年人丁不多也就两三个基本上各个都在大镇当着节度使)皇太后虽然贤明可是事关自己本族并不是一个贤明就可以摆平的。可对于这些人的任命上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和皇帝站到了对面三人对这种情况很不满意。而脾气火爆的史弘肇更是当上了急先锋曾有一个皇太后故人的儿子想在军中混个小官当当史弘肇大骂道:“军士是国家的基础你这样手无缚鸡之力、胆小怕事的人到了军队里面只能是坏了事。”于是史弘肇拔刀就把这人给杀了。
刘承佑在郭威回京之前心情高兴之际第一次观赏了一次音乐会还赏赐给教坊使一些金银也赏给乐官们一些锦袍由于史弘肇是他们的上司他们就跑到史弘肇府上去致谢。结果史弘肇又是勃然大怒:“士兵们守卫边疆忍受严寒酷暑都没有得到普遍的赏赐你们算什么东西你们又有什么功劳竟然敢接受这样的赏赐!”于是史弘肇把他们的锦袍全部夺了过来归还官府。这事儿经过李业的嘴传到刘承佑的耳朵里不免就有点走味了。
其实杨邠等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可是对汉朝的忠诚那是毫无疑问的。而且他们也没有反叛的能力杨邠、苏逢吉、王章、苏禹珪这四个人不懂军事他们都是文臣对军队涉足很少而史弘肇虽然是一员虎将可惜他这个人太苛刻了有威严却没有恩德再说他从心里反感读书人离开了文臣的支持一个武将想反叛可就困难的多了。而郭威却是一个异数可是他这个人太会做人了不仅百官对他的感观不错连刘承佑都觉得郭威很贤德郭威最大的毛病就在于他和杨邠、王章、史弘肇的关系太硬了怎么都摆脱不了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对于史弘肇等人在大殿上和苏逢吉的争论郭威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从大殿上下来之后郭威就想请杨邠、王章和史弘肇到自己府邸去坐坐想劝劝自己的这三个同党。这话还没有说出口呢一旁的老臣大司徒窦贞固却说道:“今日难得郭大帅回京老夫有意请郭大帅还有杨大人、史大帅、王大人、两位苏大人明日一起去舍下小酌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啊?”
窦贞固和冯道差不多属于化石级人物老前辈的面子自然是要给的于是郭威等人便答应了下来。
到了第二天郭威等人便来到了窦贞固的府上。窦贞固都人老成精了他不早不晚的摆这么一个宴会想必是给两派人马创造一个机会给他们一个台阶下虽然杨邠当政可是苏逢吉毕竟是副相而苏禹珪又刚刚接替了窦贞固当上了刑部尚书相互之间总是要需要配合一二的。郭威、苏逢吉、王章、杨邠都是聪明人这事儿一点就透。来到了窦贞固的府上之后相互敬酒欢笑一堂看起来还挺和睦的。都是朝廷重臣闲话也不太多人事任命这样的敏感话题他们也有意不说。这么一来话题就不多了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楚国吞并李唐的这件大事上面来了苏逢吉就说了两句这李唐亡的这么快朝廷偏偏又站在了李唐这一边恐怕以后朝廷和楚国的关系就可能有点问题了。他话说得很委婉可是话里话外总有指责杨邠处事不当的意思。杨邠当然不肯认为自己做错了而且为了弥补朝廷和楚国的关系这次朝廷大赏天下对楚国的赏赐也很多甚至承认了那个不伦不类的“八千岁”。于是这两派人就争论了起来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着说着就又有点义气之争了。可杨邠等人总算是保持了自己宰相的城府没有当即撕破脸皮。
但史弘肇是个直筒子他气闷的站了出来神色严峻的拿起酒杯对郭威说道:“昨天朝议有屈郭贤弟今日弟且尽此樽聊为慰劳。”
这圣旨都下来了苏逢吉也不愿意再为这些已经事实的事情得罪了郭威于是他也站了起来拿着酒杯向郭威敬酒道:“昨日逢吉也是公事公议非是针对郭大帅幸勿介怀!”
郭威嘴角挂着笑容也准备说两句客套话糊弄一下谁知道史弘肇怪眼一翻酸不溜湫的大声说道:“这平定天下削平祸乱靠的就是长枪大剑烂笔头子有什么用处?还能画出个鸟来?”史弘肇本来就看苏逢吉不顺眼他这也是借题挥。
可这是窦贞固的府上要真是吵开了窦贞固的面子上恐怕不好看。王章基于这个心理反驳了史弘肇一句:“纵然有长枪大剑可要是没有这笔杆子供给军队的钱财粮草又从什么地方得来呀?”史弘肇听了默默不语王章是他的哥们儿说他两句也不算什么可是他的心里的怨气却是没有泄出来。这么一闹几个人登时都没有了好心情又坐了一会儿各自散去了。
王章的话虽然是驳斥了史弘肇把文人从“烂笔头子”提升到了“笔杆子”这个历史新高度可是这话听到苏逢吉、苏禹珪耳朵里他总觉得这话不好听圣人门下竟然变成了“烂笔头子”、“笔杆子”他心里能不窝火吗?就像大学毕业生一样别看他平时自己说什么上大学没用可是你要是在他面前狂说一通“上大学就是废物”的话他面上不怎么说心中总会别扭的很。苏逢吉等人对此极不痛快在背后不知吐了这三位多少口水。
郭威见了这个场面心里也是万分不安他追上三人给他们说了一通知识分子的好处可这三个人显然是没有听进去就像洋务运动时期你跑到大山里面找到几个地主拼命的和他们说投资工业是多么多么的好咱们把地卖了办工业、实业吧恐怕没有几个人会听。王章等人的亲生经历让他们意识不到文人的力量和好处见到听到的都是文人不好的一面什么钩心斗角、什么说话绕弯弯没骨气什么做事拖拖拉拉想一时半会儿改变他们的看法可就难了。可这三位还是听了郭威的话准备再找机会和苏逢吉和解和解。
郭威就怀着这样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汴京去邺城驻守了!
他走后没多久三司使王章在自己家里设宴请了杨邠、苏逢吉、窦贞固、史弘肇、苏禹珪还有内客省使阎晋卿。这阎晋卿也是河东出身跟随刘知远杀进汴京城的。这人很活跃很会搞气氛王章把他请来的意思就是在酒宴上活跃活跃气氛免得到时候再出现什么尴尬的情况。毕竟让他们这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搞气氛肯定会有点迈不开面子不是?阎晋卿的官职虽然不小可是在杨邠这些人面前还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
阎晋卿也明白自己的使命酒过三巡之后阎晋卿就提议来玩行酒令。大家伙儿轰然叫好毕竟他们这些人喝酒只能是敬酒不可能撩开膀子划拳啊。可喝酒的人总喜欢热闹总喜欢比试一下脑力一般人都不会说:“老子今天和你拼了你丫喝多少我就陪你喝多少。”所以上了档次的人就喜欢玩个花活儿喜欢这个行酒令可是史弘肇不会!
这家伙向来都是“你丫喝多少老子就陪你喝多少我不信喝不爬你!”自己总被罚酒别人总不喝酒就算自己是酒桶今天也得第一个阵亡啊。喜欢喝酒的人在喝酒这方面还特别爱较真儿史弘肇又不是傻子他当然不乐意第一个阵亡了。于是阎晋卿就笑道:“史公不会的话下官来教你。”
你还别说史弘肇挺爱学习的当下就跟着阎晋卿学了起来可这行酒令是个雅活儿不知史弘肇这种级“下里巴人”能领悟的他拙嘴笨舌的学了几句可是反应总是慢了些有时候还压根就想不起来总是要一旁的阎晋卿提醒。
这行酒令本就讲究一个随机应变讲究度和时间的配合每次到史弘肇这里就卡壳这行酒令就有点腻味了。苏逢吉见史弘肇每次都要阎晋卿提醒于是就戏弄道:“输了也不过罚酒两杯罢了。只要身边有个姓阎的输了也没什么。”
苏逢吉这句话到底是就事论事还是有意讽刺这事儿不好说再加上这苏逢吉人品也不怎么样所以就难判断了。可是史弘肇听了这个话登时就站了起来“aaaxxx”的大骂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史弘肇出身不好他老婆姓阎本来是酒桌上陪喝酒的“三陪小姐”。史弘肇达以后虽然没有抛弃自己的老婆可是他对这个事情很是在意的苏逢吉这句话在史弘肇听来那就是有意讽刺自己老婆了。他当下是怒不可遏。
可苏逢吉毕竟是读书人读书把身体给读虚了就算是想打架也打不过别人。于是被史弘肇臭骂一顿苏逢吉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计较显示自己是高素质人才。
这一笑史弘肇更怒了当时就翻了桌子拔出宝剑就准备宰了苏逢吉。苏逢吉见事情不妙再也不能摆出“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的然姿态了撒丫子就跑了。
史弘肇后面就追嘴里还骂道:“你aaaaa老子宰了你!”
这个时候杨邠冲过来一把抱着史弘肇的大腿说道:“兄弟别激动。苏公是朝廷宰相你把他给杀了陛下面前可怎么说啊这又将陛下置于何位啊?你……你要好好想想啊!”说着杨邠流起眼泪来。
史弘肇想了想把杨邠扶了起来什么话也没有说自己要来了马打马走了。史弘肇就是一大虫凶猛起来是谁都不认的。杨邠还真怕史弘肇冲过去把苏逢吉给宰了。他也赶紧骑着马追上了史弘肇一路苦劝:“贤弟苏逢吉这厮臭嘴惯了你不要和这等人计较……”他一边说一边送史弘肇回了家自己方才放心回去了。
这么一闹苏杨两党的矛盾就变得水火不相容了——
这消息很快就被中原的密探得知报给了远在金陵的马云。最近这段日子马云过得并不怎么好李唐的土地是被楚国给占了可收拾人心就有了那么一点难度。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五代逆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