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第76章 殿试(中)
作者:独孤青松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01

天空中星辰点点但是整个天地却是黑压压的一片漆黑虽然整个皇宫并不漆黑但是却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整座金鸾殿就好像是一只匍匐在黑暗之中的雄狮有着一种君临天下的气势让人压抑让人敬畏。

金鸾殿面阔十三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三千多平米高近四十米连同台基通高近五十米为沧浪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一丈多、重近万斤的大吻。檐角安放十只走兽数量之多亦是罕见。

金鸾殿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二十二米七建筑用的都是非常坚固的楠木那些都是从沧浪各地费了巨力运来的。

金鸾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大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近六千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永州信林郡风云城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风云城一带土质好烧工jing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明间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两侧排列六根直径一米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角端、仙鹤和香亭。

据说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角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

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金鸾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十八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十二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以上这些都是陈逸看书所获得的不过他还是第一次真正看到金鸾殿。在这个世界金鸾殿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能够走进金鸾殿的人少之又少。

来到平台上所有的贡士每人领了一包宫饼然后站在大殿前排队等候而相继到来的文武百官则是分立在两旁。

做好这些的时候已经到了黎明时分很快东方第一缕光线就出现了几乎在同一时间一片丝竹管弦的声音响起大殿的门也缓缓地打开来随着文武百官进入大殿当中所有的贡士也都在随后进入大殿当中。

所有的贡士进入大殿之后都向四处张望着毕竟所有的贡士都是第一次进入金鸾殿当中不过虽然如此所有的贡士并没有失去礼仪很快就站好了队伍。

整个大殿里边虽然站了几百人但是并没有感觉到拥挤相反还是有些宽阔的对于这巨大的殿堂陈逸心中也是有些感叹。

待所有人都站好后一个太监从后殿走了出来扯着鸡嗓子叫道:“皇上驾到!”

随着他话音的落下沧浪帝国的皇帝——沧浩缓缓地从后殿走出。

陈逸抬头只见沧浩黄袍加身头戴皇冠整个人充满了威严他的才能虽然有些平庸但是却还是有着君临天下的气势。

他的年纪差不多四十五岁左右可能和沧翰是兄弟的关系两人的长相有些相像不过可能是因为长年处理国家大事比沧翰老了许多不过虽然年纪大了一点但是此时的他看起来却依然神采奕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随着沧浩的出现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大喊道同时所有的人都跪到了地上。

陈逸跪在下边心里感觉非常的不爽长这么大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外沧浩还是他第一个跪拜过的人。

陈逸心中喃喃自语道:“在朝中当官有什么好的每天都要跪拜皇帝男儿膝下有黄金怎么能够轻易下跪。”

“众卿家平身。”沧浩温和但却充满威严的声音从他口中传了出来。

“谢万岁!”众人再次大声喝道。

随着所有人的话音落下所有的贡士都在殿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沧浩坐到龙椅上后就没有说话当所有的贡士都就坐后他身旁的太监开口叫道:“殿试开始!”

只见当朝太子太傅诸葛青云从殿内黄案上捧出试题授予礼部官员再由礼部官员放到殿外的黄案上。接着文武百官及考生参赞礼拜后礼部官员才开始散题纸。

看到如此烦琐的礼仪陈逸差点失去了耐心他最讨厌的就是这些框框条条不然也不会不想做官而去闯荡江湖了。当然做官非他本愿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追求武道的巅峰越自我。

想到要跪接题纸陈逸心中又是一阵郁闷虽然只是单脚跪接但是心里还是非常的不爽。

拿到题纸后陈逸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陈逸不jin打量了起来只见那题纸用宣纸裱成每页长四十公分宽十二公分有红线直格每行规定写二十四字而且要求每个字都要书写工整。

看到每个贡士都拿到题纸后皇帝沧浩轻轻扬了扬手太监把已经从殿外拿回的试题递给了沧浩。

沧浩缓缓地殿开试题道:“帝王之治天下必有要道。昔之圣人垂衣裳而天下治唐虞之世治道彰明其命官咨牧载之于书……人之恒言为治之道在于一道德而同风俗今天下之广牲畜之繁彼疆此域之限隔服食趋向之异宜道德何由而一风俗何由?而同子诸生于经史时务之熟矣凡有裨于治道其详陈之毋隐朕将亲览焉。”

在皇帝公布制策之时满殿两百三十五名贡士都是聚jing会神陈逸也不例外。

说完了制策皇帝沧浩就起身离开离开的时候不jin在陈逸的身上多看了一眼对于写出锦绣文章的人他还是非常关注的。

听明白这次的制策是论治道的时候陈逸的心中顿时生出了无数的条陈。前世的时候陈逸虽然成绩糟糕得要命但是对于中国的历史还是有一些了解的中国五千年的治道经验结合今世所读的那么多书陈逸顿时xiong有成竹。

不过虽然如此陈逸并没有立即动笔而是闭上了眼睛养起了神当然一篇惊世之作已经在慢慢地酝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