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樱灵子注:“唐玄宗时名相姚崇,如何对付政敌,知变通,懂克制。这个故事,你们大家知道吗?他三度为相,同时又兼兵部尚书,边境所有的军事部署,器械钱粮,都装在脑袋里,如同字典,随时查备。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宰相是个大谜。”
月亮樱灵子道:“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一部分。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宰相是个大谜。想想看,庭院深深的府第,呼风唤雨的能量,无所不在的权势,谁能读得懂、猜得透?这些故事,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姚崇就是,这样的宰相。他生于650年,陕州硤石(今河南三门峡)人,起初小打小闹,在小衙门里,办些小事,后来才闹得有点大,四面八方去做官,曾3次任宰相,系开元盛世的创建者之一,721年去世,终年72岁。”
水星樱灵子曰:“我……真是,有趣无比的故事。这些故事……知道……我们所有人,去了解。我来给你们大家,讲一些,这些故事。这个故事,真的是,很有趣。唐代宰相369人,最出色的不过4位,即:贞观时代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开元年间的姚崇和宋璟。他们供职于,两个黄金盛世,不知是因为他们,才有了盛世,还是因为,盛世的存在,才让他们,扬了名。4位都是,名臣大家,都具智者风范,但比较而言,姚崇更有意思,活得更有味道。他经历复杂,前程忽明忽暗,仕途起伏不定;他文武双通,每次任宰相,都兼管兵部;他的生存环境险恶,有时困顿非常,但……终能破壁而出。他的人生要点,就是变通,走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路子。所以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大家,都应当了解,这个道理。”
金星樱灵子云:“做事,有各种各样的情形。要紧的是——善变求通。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说呢?”
周围的留学生,笑着讲的这些事情。
变通,是姚崇的经验和风格。
在他看来,解决政治问题,不能拘泥,不必循旧,必须力求变化,才能走向通达。
好比开锁,只要手里有多把钥匙,就总找到合适的那把。
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
他比较自负,曾自比贤相管仲、晏婴,但部属却以为:“公所为法,随复更之……”
比前辈贤人尚显不足,似可称做“救时宰相”。
当时的帝王,大都举步艰难,有危局要救,因而,对他格外看重,多次虚位以待。
他也不负圣托,盯着时弊,灵活施政,引领时局,向好的方向发展。
姚崇善于,因势利导,借机行事。
比如,武则天时期,冤狱盛行,罪名大都是谋反,武老太太纳闷,为什么叛乱者,如此之多?
时任礼部尚书的姚先生,借机揭露,周兴等人,凭诬陷邀功的罪恶,帮助老太太,提高认识。
武太后大悦,半真半假地说:过去的宰相,不忠不义,让我成了屠夫,只有你敢说真话。
其实,此时的武太后,已大权在握,用不着以杀立威,而姚先生显然看穿了这一点,顺势加了把火,推进了,冤狱昭雪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