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人生不设防
作者:三班的学生      更新:2019-07-29 20:18      字数:1244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大爷跟大嫂在村里都是大善人,生活再苦再累,也都不去触碰底线,宁可自己受点委屈,回家发点牢骚也从来不去占别人的便宜。

健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养成了心里不设防的习惯。往往会吃一点小亏,后来的一段时间健民还想让自己变聪明一点儿,结果差点抑郁。

人在社会中生存,要遵守这样那样的规矩。但是规矩是谁订的呢?是被社会认可的人订的。那再往深里问,为什么要制定这样那样的规矩?因为对大家有好处。怎样成为被社会认可的人呢?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有人说做生意要做到对大家都有好处才行。

其实做人又何尝不是呢?做一个开心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市面上难免有些商家为了赚取暴利做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善良的人最好离远一点儿,离得近了难免会受到伤害。如果还是恬不知耻的想占便宜就把事情扒的光光的,露出来给大家看看,没有人会愿意抱着地雷睡觉。

善良的人总是想把事情往好里做,虽然这儿很困难,大多数人都是靠本能活着。

事情都是多面性的,每个人看到的那一面都不尽相同,都想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把事情做好。所以必须要认识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最适合自己。

人生从来不设防,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社会中的条条框框不要带到心里去,因为对人生一点用都没有。一个真正的人生是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所有的规矩也都是由自己设定的,自己永远是自己世界的王。

在初二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有个同学说了一句话,同学李对健民说:“你怎么不知道愁的慌。”

李跟健民家里的条件差不多,都不是很富裕,成绩都差不多。唯一不一样的也许就是李说了大实话。

那个时候,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好好上学是最好的途径,风险也最小,毕竟考一个好的成绩,出来可以跟着国家混饭吃。李同学从小就有一个远大的报复,学习成绩也很好,一直很努力。

其实在健民的心里一直觉得过什么样的生活不是自己说了算吗?也许这种想法太过天真了,不过健民的这种想法不会改变的,因为健民是自己生活的王。

小时候家境不好,但也可以吃得饱穿得暖。思想从来都不会因为物质而改变。

想要过优越的生活首先要有一个优越的思想做前提。也许这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话题会一直争论下去。但是健民还是认为思想要比物质更加重要,如果一个人有了优越的思想,一定会创造出优越的生活,但一个人有了优越的生活却不一定能够拥有优越的思想。

有一部电影《让子弹飞一会儿》讲的就很好,相信自己不要急着让现实给予回报。

相信自己的付出,相信自己的生活,相信自己的梦想。现实没有给予回报,只有两种原因,要么是自己走的太快了,要么是自己走的太慢了,把自己的频率跟生活的脚步调到一致,生活必然会给予回报。

生活从来不设限。

明天的自己看现在的自己,犹如现在的自己看昨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