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仙游记》第三卷62、毛主席赞扬邓子恢
作者:碧薇萍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30

《农业六十条》的制定,标志着在纠正“左倾”、整顿农业上迈出了一大步。《农业六十条》是在邓子恢起草的《人民公社内务条例》(草案)基础上制定的,浸透着邓子恢的大量心血和智慧结晶。

邓子恢在1955年受到主席的错误批判,被侮为“小脚女人”。1957年底以后,因病休养的邓子恢未参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也很少参加中央会议。但是,这位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的老**员并没有“躺倒不干”,也没有“跟风”。他忍辱负重,继续关注着农村和农民,病情稍好就抓工作。

1958年大跃进,各地掀起“跑步进入**”的热潮,邓子恢头脑清醒,不跟风,不刮风,明确反对穷过渡,他因“右倾”靠边养病,谭震林接替他主管农村工作。随后,全国公社化运动风起云涌,到处一片狂热,共产风和浮夸风席卷中华大地。在激进舆论的影响下,主席一度认为农民的自留地,是资本主义温床,不利于向**过渡,曾想取消它。

这年6月,邓子恢在中南海游泳池遇到了主席,主席向邓子恢谈了取消自留地的想法。邓子恢立即说:“主席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极低,匆忙取消自留地极为不妥。”但因两人都在游泳,没有展开细谈。

从中南海回家后,邓子恢感到自留地问题事关重大,心中不安,夜不能寐,就给主席写信详细陈述保留自留地的理由,指出:“自留地是集体经济的补充,是安顿农民生活的最合算不过的措施。只要把五亿农民安顿好了,我们的市场就稳如泰山了。”

但此后随着政治气候升温,浮夸风、共产风愈演愈烈,各种“人造卫星”不断升空。8月2o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北徐水县人民总公社成立,给**试点提供了条件。该县将要射亩产小麦12万斤、亩产山药12o万斤、亩产皮棉5ooo斤、一颗白菜5oo斤的特大高产卫星……

邓子恢对这种天方夜谭式的宣传甚感惊讶,立即会同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王观澜、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等赶往徐水进行实地考察。

他现那个**试点的“高产卫星”,纯粹是弄虚作假,极为气愤,他毫不客气地指责:“徐水县是浮夸风、共产风的典型!”

两个月后,主席也觉察人民公社“乱子出了不少”,并开始着手纠正某些错误。

1959年元旦刚过,邓子恢立即主持召开全国农村工作部长会议,有针对性地部署调整公社体制,强调“公社规模不能太大,生产队1oo户左右;生产劳动,不能再搞大兵团作战;要保护社员的生活资料,不能平调;如果动了的,要先作价后偿还……”

会后以**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名义,实事求是向党中央和主席写报告,明确提出公社、大队、生产队、生产小组要分权,实行“三定一奖”办法,把生产任务包下去,不能再搞大拨轰、“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挫伤农民劳动积极性。

大跃进、人民公社兴起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远远脱离生产力的展水平,拔苗助长,经不起历史的考验,各种矛盾日益暴露,最终导致地减产,人挨饿,到处上访告状,乱子越出越多。

196o年春末,身体不好的邓子恢根据医嘱赴外地疗养。行前特来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向主席辞行。主席对他的病情很是关注,嘘寒问暖了好一通,这使邓子恢很是感动。虽然他在农村工作的许多问题上和主席难以求同,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两人血雨腥风中建立起来的战友情谊,这很值得欣慰。

看到受自己批评、一二年很少见面的老战友主动找上门来,主席心头涌起旧情,他似乎忘记了彼此间曾有过的不愉快争论,话语一出口,就像关不住的流水。

室外的阳光淡淡地涂抹着春日下午的中南海红墙,又不留痕迹地散淡开去,不知不觉中,菊香书屋的谈话竟过了两个小时。

“主席,你知不知道,不少地方生了水肿病,甚至出现了大量非正常死亡的现象?”邓子恢一如既往,心里想说什么,决不藏着掖着。

主席沉痛地点着头:“你说的这个我晓得。”

“主席,我有一些看法。”

“你说,你说。”

迎着主席那深沉而带有鼓励的目光,邓子恢就农村社、队规模和基本核算单位过大、浮夸风、瞎指挥、搞一平二调,大办食堂等问题,毫无顾忌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主席静静地听着,最后说:“你受到批评,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真是襟怀坦白。”

196o年6月,邓子恢病情稍好,**就委托邓子恢下乡调查,摸清真情。邓子恢虽身患糖尿病,但仍抱病率工作组离京,先到山西汾阳,后赴河北石家庄。他下乡一向反对兴师动众、前呼后拥、搞形式主义调查,而是带几个随行人员,轻车简从,在农村悄然走乡串户,纯粹是一身农民打扮,人们根本看不出他是北京来的副总理。他亲自找干部和农民开座谈会,亲自记笔记;到农民家里,他亲自揭锅盖,看粮袋,一丝不苟,实地考察农村真实情况。

为避免调查的片面性,他不顾劳累,又南下江苏,深入水乡无锡开展调查。

调查后,他深感南方北方的人民公社虽然天各一方,相距遥远,但都同样存在内部管理混乱,一平二调成风,瞎指挥严重,问题成堆,群众不满;亟需制定一个管理条例,把各项方针、政策条理化、制度化,公之于众,以纠正错误,稳定民心,尽快恢复和展农业生产。

邓子恢在无锡立即指挥工作组埋头起草条例,经过反复推敲,连续奋战4o多个昼夜,终于完成了《人民公社内务条例》(草案),共有66条,所以人们又俗称其为66条。

为慎重起见,他又邀请部分省委的农工部长到无锡座谈讨论,修改后正式报送中央。

**、周恩来看过后交口赞扬,急送主席审阅。

主席看到66条后,立即批示将其作为研制《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的重要参考。这个内务条例,实际就是后来主席主持制定的《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o条)的前身。

1961年3月,**中央决定在广州召开旨在调整农村政策的工作会议。主席特地通知在海南榆林港休养的邓子恢与会。他还说:“国难思良将,农村工作离不开邓老。”

邓子恢到广州后,周恩来告诉他:广州会议行将讨论的由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即《农业六十条》),还是在去年邓老《农村人民公社内务条例》的基础上产生的,主席曾亲口告诉我,他对你那个条例很满意。

邓子恢吃惊之余,更多的是欣喜。一段时间以来,他和主席之间,除了争论,还是争论,他已经很少听到主席的赞语了,而这次广州会议,行将讨论的是主席参考自己那个条例制定的新条例,邓子恢焉能不高兴!

广州会议进入第8天后,3月23日,邓子恢因身体不适,迟到会场。这天,主席批评党内一些人不搞调查研究、闭着眼睛说瞎话的坏风气后,有感而:“我这里要提提邓老邓子恢同志,他长期深入农村搞调查研究,这种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他搞的那个《农村人民公社内务条例》,我看是个创举。邓老的脾气犟得很,在合作化问题上我为了说服他,跟他谈了好几次。现在我和他的争论已经结束,跟他统一了,没矛盾了。去年他在山西、石家庄、苏南作了一次调查,作得很好,他的观点很正确,对制订《农业六十条》起了重要作用,他做了件好事。”

会场鸦雀无声,愈烘托出主席响亮的湘潭口音:“农村工作后头犯的错误,邓老没有份的。你们不要看不起邓老,那样是不行的,人家是有调查研究精神的,他现在的主张是正确的,在农村许多问题上,邓老是正确的。”

话到这里,主席双眼向会场浏览了一遍,未见着邓子恢,就问:“邓老今天来了没有?”

大家不约而同地转头寻找邓子恢。

迟来与会的邓子恢坐在后排,因为耳朵有些背,加之与主席台相距稍远,对主席的话听得含混不清,对主席的询问竟没有任何反应。看他这样子,不少同志笑了起来。邓子恢感到有些奇怪,就问身旁的叶剑英:“他们笑什么?”叶剑英微笑着告诉他:“笑你呢,**表扬你了!”

邓子恢浑身一个激灵,仔细辨听主席的讲话:“农村工作找谁啊,挑来挑去还是邓老。他有很多意见是正确的,他同我谈过,我介绍他去跟总理谈。总理让他起草个文件,叫人民公社的章程,先倡议的是总理……”

周恩来一旁插话:“主席,是邓老给我说的。”

主席大声更正过来:“哦,先倡议的是邓老,然后总理支持。”

主席话毕,会场掌声如雷,向邓子恢表达了深深敬意。

邓子恢见主席在这么多人的大会上赞扬自己,深受感动。看来主席已然现农村问题的严重性,也看到了自己向中央所作建议的价值。邓子恢神情显得特别兴奋,多年来的苦闷、压抑之情一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