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对簿公堂
作者:逸之竺      更新:2019-07-30 08:21      字数:2158

对于许多清风城的百姓来说,今日是不同于往常的一天,因为一大清早,就有人传出消息,二十年前陈府夫人的死,终于有结果了!

说起这个,年龄大些的百姓不免有些叹息,当年的陈老爷与陈夫人简直羡煞旁人,可到头来,陈夫人含冤而死,官府却找不到凶手,令人无可奈何。

很多人对此都十分遗憾,甚至在当时有人大骂官府无能,可那又如何,陈夫人依旧喊冤二十余年,而如今,县衙说这案子破了,百姓们如何不激动?

再加上陈老爷保存自家嫡子尸身的离经叛道之举再次被提起,年轻的百姓亦被引起了兴趣,纷纷想知道究竟是何人如此残忍,用丧心病狂的手段杀了陈夫人。

虽说午时才正式升堂审案,但许多百姓为了好的位置,早早便来到了县衙门口,只等升堂。

县衙后院,县令坐在厅前,听着衙役的报告,将其挥退,随后侧头望一眼边上的同僚,“城主大人真的破了这个案子?”

一个下官道,“城主大人既然如此说,必定有十全的把握。”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得到肯定的答案,县令忍不住舒畅一笑,二十年的自己自己一个小小的下官,但此事却在心中生根发芽,自己无时无刻不想抓住这个凶手,可惜有心无力。

如今能够亲手令凶手归案,倒也不负此行。

没有人知道,看似胆小滑溜的县令心中,依旧存在着寻求真相的良善,他或许不是个好官,但至少,他能正确的看待自己的缺点。

正如从最开始的给王瑾下畔子,到最后的赔礼道罪,所有的一切,不过是因为王瑾确实有神探之名,有破案之心!

这样的城主,谁人不喜?

或许要不了多久,凭借着清风城县令这个职位,自己多年未动的官位,还能升一升呢。

太阳愈发升起,不多时,便到了正中,午时刚到,县衙门口的鸣冤鼓便响彻天际!

百姓们让出一条道路来,满脸肃穆的沈元湛与王瑾等一行人便出现在视线里。

县衙正中,县令高作高台,见王瑾的身影,眼睛一亮,带着不易察觉的炙热,猛的起身,看那姿势,竟是想让位!

王瑾摆摆手,轻笑,“县令大人不必如此,今日依旧是你审案子,我在侧边观看便行,此案沈兄作为讼师出席。”

县令一愣,随后想到王瑾可能是想给沈元湛积威信,虽然前几个案子也是沈元湛出力,但百姓们大多认为是王瑾力挽狂澜,而如今陈夫人一案若是被沈元湛破掉,那么无论是对于沈元湛还是对于王瑾来说,都有好处。

于是他顺从的点点头,命人搬来座椅,放在自己下方左侧,随便送上茶水。

此刻一切准备就绪。

“威武——”

随着衙役的号子,县令正了正脸色,猛的一拍惊堂木,“宣陈府老爷、陈氏昔年贴身丫鬟张氏上堂!”

所谓张氏,便是那位带着少年的妇人,也是曾经那位报官指正陈老爷还是陈夫人却被以污蔑主人罪名赶出府的丫鬟。

今日清晨,听闻了陈夫人的案子将在正午 开始审判,张氏便自己找上了门来说明身份,同时也说清楚了当初军师府贺礼被换掉的缘由,沈元湛与王瑾方才恍然大悟。

他们已经认出,对方就是当初自己从陈府出来撞上的人,想来当时张氏是想看看自己等人的进展吧。

于是沈元湛与王瑾商议了一下,决定由原本的二人出场,变成张氏作为原告,而沈元湛担任类似律师一职的讼师上堂,王瑾则避讳自己城主的身份作为陪审,不然陈老爷定会说他们仗势欺人。

于是便有了此刻的场景。

陈老爷不愧是曾经任皇商的人,他上堂便恭敬一拜,缓缓开口,“草民陈易叩见父母官大人!”

“小妇人张氏见过父母官大人。”张氏紧跟着施了一礼。

至于沈元湛,则拱手弯腰,毕竟是城主的心腹,何人能说他的不是?

县令点点头,一拍惊堂木,厉声问道,“陈易,张氏告你蓄意谋害发妻,以残忍手段令其死去,你可知罪?”

他话音一落,还未等陈老爷开口,门口的百姓便哗然一声。

“凶手居然是陈老爷?怎么可能?”

“诶,那个张氏我认识啊,就住我家隔壁,没想到她居然是当年那个丫鬟。”

“当初不是说是诬告吗?再怎么如今旧事重提?难道其中真的有猫腻不成?”

“这也说不定哦,那位沈公子可是城主大人的心腹,城主大人之前与他一起破了不少案子呢!”

“对,我们要相信城主,城主廉洁清明,必定会给我们一个真相!”

堂上跪着的陈老爷低垂着的眸中视线一闪而过,从方才看见沈元湛与王瑾二人起,他心中便觉不妙,这二人当初以道士的身份混入陈府,自己尚不知情,可如今听县令的话,这哪里是什么游方道士,分明是索命阎王!

断案如神的青天之名,他自然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对方伪装得这样想我,一套套的论道让自己深信不疑,以至于不知对方现在可有拿到什么证据,对自己不利。

如果沈元湛听见陈老爷的心声,大概会满脸怜悯的拍拍他的肩膀:兄弟,不是你被我忽悠得深信不疑,而是我说的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总结下来的精华,你不信才怪!

一切心思,不过刹那之间,陈老爷俯首在地,大喊愿望,“县令大人明鉴,陈某虽是平民,但断然是做不出杀妻这种令人憎恨的事情来的,那张氏二十年前便以此为由状告过草民,最后一切查清,草民念在生命可贵,方放她一跳生路,如今以过去二十年,她旧事重提,说不得是存心报复。”

他条理清晰,不见半分混乱,说得头头是道,百姓们纷纷点头,这事他们中的很多人,当时都是知道的。

而陈老爷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一开口便将自己置于道德的最高点,占尽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