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梅开二度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4      字数:2773

公元前184年,也就是吕太后执政第三年,汉朝开始与赵佗交恶。

如果问他们交恶的责任怨谁,这个责任不在赵佗身上,而在吕太后身上。她听信谗言,发布了一道荒唐的禁令:禁止向南越国出售铁器和其它物品。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友好的,直接影响南越的经济发展,引起赵佗强烈的反对。

通过各个渠道获得的消息,赵佗得出一个基本判断,这是长沙王吴回的馊主意。长沙国(现湖南省境内)位于南越国北部,长沙王吴回对南越东西数千里的地盘一直垂涎三尺,非常觊觎,常常想吞并它,据为己有,好在南方做大做强,为所欲为,为实现一己之私,多次在背后撺掇吕太后,处处刁难、遏制南越。

赵佗暗暗想:“既然太后不仁,莫怪我不义,离了汉朝,南越照样发展。”想到这里,他召集群臣,向群臣说明情况,群臣听了他的介绍,义愤填膺,怒不可遏,纷纷支持他脱离汉朝。于是,他毅然宣布脱离汉朝,出兵攻打长沙国,占领数县,饱掠而归。

长沙王吴回本来想吞并南越,据为己有,没想到南越前来报仇,所辖几个县惨遭蹂躏,蒙受巨大损失,只好上报朝廷,请求派兵支援。

吕太后接到吴回的奏章,感到事态严重,特意派遣大将隆虑侯周灶,率兵十万,前往征讨。

大军出征的时候恰值炎热季节,毒辣辣的太阳暴晒大地,人站在树荫下尚且汗流浃背,更不要说行军打仗。中原的士兵不适应南越国一带炎热、潮湿的气候,纷纷得病,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

赵佗听说朝廷军队出动,立即派重兵把守险关要隘,断绝交通,拒敌于国门之外。等中原的士兵来到关前,看到南越兵虎视眈眈,严阵以待,无隙可乘,没战斗就退了下来,更不要说越过南岭。

打又打不过去,退又没有命令。周灶进退两难,无计可施,钝兵关前,逗留不前。公元前180年秋天,吕太后死去,汉朝的军队停止进攻。

汉朝军队这样做,大大助长赵佗的威风。他采用“一手硬,一手软”的策略,不断扩大地盘。具体讲:就是利用军事手段北防汉军,通过财物贿赂的方式,把闽越、西瓯和骆越扩充为自己的附属国,东西全线共计一万余里。

南越国成气候了,赵佗成气候了,他再也不甘心当一个地方的藩王,而是雄心勃发,开始乘黄屋,建左纛,堂而皇之使用天子的礼仪,以南越武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与汉朝彻底对立起来。

刘恒即位以来,四海宾服,河清海晏,闲暇之余,不禁想起那位在岭南称帝的赵佗,与汉朝公然抗衡。派兵征伐吧,胜负难卜,吕太后时期又不是没派过大军,结果还不是不了了之,他觉得这样僵持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便与陈平反复商量,权衡利弊,决定仍然采用高祖“以柔克刚、招抚南越”的谋略,再度说服赵佗削去帝号,归附大汉。于是,他派使者到番禺,告谕赵佗,吕太后有病,头脑发昏,做错了事,现在国家拨乱反正,愿与南越相互往来,平安相处。

其实,赵佗也不愿意与汉朝为敌,主动派人犒劳在南方与南越相持的汉军,请求隆虑侯周灶代替他向皇帝上书,帮他寻找内地的同门兄弟,撤回驻扎在长沙的军队。

刘恒觉得和好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令陆贾入朝。陆贾接到谕旨,立即赶到未央宫宣室殿,见了皇上,行了君臣大礼,然后立在一旁。

刘恒见状,特意让赵谈搬来一个锦墩,让陆贾坐下来,大臣觐见国君,能享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是极其罕见的。

陆贾心中一热,但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臣,深深知道皇帝绝没有无缘无故的宠爱,皇帝肯定又有比较重要的差事,需要他去办理。他静静地看着皇帝,等着皇帝问话。

刘恒用欣赏的目光看着这位具有突出外交才能的老臣,夸奖道:“陆大夫前番出使南越,不辱君命,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让朕想起来就深受感动。”

“谢陛下夸奖。”陆贾赶紧起身相谢。

刘恒轻轻摆摆手,示意他坐下,然后谦和地说:“朕自登基以来,四海宾服,独有赵佗性格倨傲,不肯称臣,卿有何良策,能让他重新归顺大汉。”

陆贾略微沉吟,为难地说:“此事说起来话长。”

刘恒静静地听着,听陆贾不慌不忙,从前至后,娓娓道来,在陆贾叙述的过程中,他始终面带笑容,说明他对陆贾充满信任。

等陆贾说完,他深有同感地说:“先帝开创基业,爱惜民力,故而派卿出使南越,招抚赵佗。吕太后误信谗言,下了一道十分错误的懿旨,把赵佗逼反,致使双方大动干戈,而我军又不适应南方的气候,半途而废,让大汉朝尽失颜面。看来用武力讨伐南越是一个错误的策略,朕决定摈弃这个错误的策略。”

“陛下圣明。”陆贾不失时机恭维皇帝一句。

刘恒笑了笑说:“朕决意仍然沿用高祖‘以柔克刚,招抚南越’的策略,让赵佗重新归顺大汉,不知卿有何见教?”

“陛下英明。”陆贾历来主张对南越采取招抚政策,而且用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去实现这个主张,因而当皇上提出“以柔克刚,招抚南越”的策略时,他从内心是赞成的,并愿意为皇上效劳,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言归于好,实现汉朝与南越第二次握手,但他毕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天才,知道吕太后由于采取征讨南越的错误策略,给两国之间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要想重新修复两国的关系,中间有许多困难障碍。

陆贾就是陆贾,他为此动了不少脑筋,苦心孤诣,看皇上真心向自己请教,便把自己多日想出的主意说了出来:“吕太后的错误做法,深深地伤害了赵佗的感情,当前,两国的关系处于低谷,若想重新修复,可以说困难重重,但绝不是没有希望,只要我们诚心道歉,善待赵佗,善待赵佗的先祖以及同家族的亲人,撤回驻扎在长沙的军队,就会感动赵佗。臣了解赵佗,他不是那种非要与大汉朝对着干的人,其实他很聪明。”

“卿的意见很重要,只要能说服赵佗,朕都依你。”刘恒觉得陆贾的见解比较高明,是当前说服赵佗的灵丹妙药,切不可错过,于是果断地说:“朕这就派人去修复赵佗先祖的坟茔,把他同家族的兄弟全部封官,然后卿利用与赵佗的友好关系,再辛苦一趟,到遥远的番禺,千方百计,百计千方,想方设法把他说服。”

“臣一定尽心尽力,完成陛下赋予臣的光荣使命。”陆贾从锦墩上站起来,深施一礼。

刘恒满意地点点头,从御座上站起身,亲自把陆贾送出宫,说明他对陆贾多么器重,对这件事多么重视。

为创造和谈条件,刘恒指示真定的官吏,修复赵佗被挖掘的祖坟,设置园苑,专人看守,定时清扫祭祀,另外寻觅到赵佗兄弟的家人,封他们为官,赐给他们大量财物,加以安抚,同时索性命令驻扎在长沙的军队,班师回京。

等把这些事情办妥,刘恒亲自起草一封书信,对赵佗的上书一一作了回答,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言辞剀切,晓以大义,满口答应赵佗只要削去帝号,彼此之间就可以同弃前隙,通使如故。他重新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把自己的亲笔信亲手交给陆贾,出使南越,说服赵佗。

陆贾告辞皇上,领着一行人马,带着皇上的亲笔信,带着皇上和大臣们的希望,出使南越。

陆贾能不能完成皇上的重托,能不能再次不辱使命呢?皇上刘恒翘首以待,群臣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