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 章 断粮则乱
作者:韬文略武      更新:2019-08-01 16:45      字数:3664

正像周亚夫说得那样,通过这次偷袭战斗,刘濞的神经受到极大刺激,险些儿魂离驱壳。

当灌夫杀出吴军大营,刘濞命令把战死的侍卫安葬,让医官给受伤的侍卫疗伤,忙碌大半夜,累得腰都酸了,才返回自己的营帐,倒头床上,合上眼睛,想稍微休息一下。他刚刚合上眼睛,灌夫挥着长槊,胡须直竖,两只血红的眼睛瞪得溜圆,大声呼喊着:“刘濞老儿,今夜饶尔一命,来日必取尔项上人头!”像一声声晴天霹雳,回荡在他的耳畔。他一个激灵,坐了起来,只见空荡荡的大帐里什么也没有,明亮的烛灯火苗不停地上下跳动。他不由揩拭头上沁出的冷汗,感到森严可怕:没想到十几个汉军像魔鬼似的,竟然在千军万马的大营中杀进杀出;更没想到一个曾杀人如麻、心硬如石的诸侯,竟然被这次偷袭战斗搅得六神不宁,夜不能眠,这说明什么?说明汉军不畏强敌,作战英勇,说明吴军并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唉一声长叹,刘濞再次躺到床上,双手交叉,枕在头下,重新合上眼睛,试图睡上一会儿。然而,灌夫和勇士们的形象在他的眼前来回晃动,怎么也驱赶不走。

“汉军来了十几个勇士,竟把寡人吓成这个样,如果汉军倾巢而出,吴军大营岂非被夷为平地?”想到这里,刘濞在床上再也难以入眠,一个骨碌爬起来,登上战靴,掐着腰,在偌大的帐篷里来回徘徊,直到东方露出鱼肚白,他才躺下,发出均匀的鼾声。

军需官来了,被侍卫挡住:“昨晚闹了半夜,大王刚睡着。”

“我有十万火急的事要见大王,谁拦也不行。”军需官心急火燎,大声吵嚷。

吵嚷声惊醒刘濞,他扑棱一声,坐了起来,登上鞋,走到帐篷口,喊道:“让他进来。”

军需官走进来,愁眉苦脸说:“大王,从今天开始,全军彻底断粮,将士们要挨饿了。”

“难道连两天也撑不下去吗?”

“一天也撑不下去。”

刘濞脑子嗡的一声,颓然坐下,心里暗暗说:完了,一切都完了,攻睢阳城攻不下,攻周亚夫的大营又攻不下,看来打败敌人解决粮草的幻想破灭了,这可如何是好?一种失败的、无助的甚至恐惧的念头涌上他的心头,难道孤真的无路可走,难道孤因此而一败涂地,甚至身败名裂?孤不甘心,不甘心呀……

想了许多,想了很久,刘濞的额头、鼻尖沁出一层汗珠,脸色苍白地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全军断粮,这个责任不在你,在孤呀,都是战线长,孤考虑不周,没有确保淮泗口粮草的安全,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孤悔之晚矣。”

听了刘濞的话,军需官哽咽说:“大王。”然后,泪如雨下,说不出话来。

刘濞两眼酸涩,鼻尖翕动,交待说:“老弟,你侍奉孤多年,孤深知你忠实可靠,在这危急时刻,请你凑集一些军粮,确保亲兵们能吃饱,至于其他人,只好让他们想办法。”

“诺。”军需官明白刘濞的深意,换上自己做主,也只能这样办了。有了刘濞一句囫囵话,他走出大帐,偷偷准备去了。

军需官走了没多长时间,从外边呼啦涌进以田禄伯大将军为首的十几个将军。这些将军们一进来,扯起喉咙大声喊道:“大王,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弟兄们现在无米下锅,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

“照这样下去的话,不用汉军打,我们自行灭亡。”

“大王,得抓紧时间解决粮食问题,不然的话,上下枵(xiao空着)腹,将佐离心,这个兵没法带。”田大将军满面忧色,不无担心地说。

面对群情汹汹的将军们,刘濞知道说话生硬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激起兵变,想到这里,他双手一摊,无可奈何地说:“淮泗口一战,汉军把我们的粮草全部焚毁,本想攻破睢阳城和周亚夫的大营,因粮于敌,没想到睢阳城攻不下,周亚夫又采取‘深沟高垒,坚壁清野’的策略,不与我战。目前,我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我们不能等着饿死。”

“对。”刘濞动员说:“只要大家众志成城,就能克服眼前困难,比如说把战马杀掉一部分,又比如到周围的村庄借粮。”

田大将军冷冷地说:“大王说的办法,将士们都用了,周围的村庄早被抢得一干二净,有的民房被烧,有的全家人被杀,早变成一片废墟,惨绝人寰,惨不忍睹啊。”

刘濞和颜悦色,好言抚慰:“总而言之,大家一块儿想办法,常言不是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吗?”

如果在平时,将军们没有谁敢在刘濞的面前大呼小叫,眼下全军陷入即将断粮的困境,刘濞急需与将军们和衷共济,最起码内部不能起内讧。

将军们从刘濞这里一无所获,一个个垂头丧气,想办法去了。刘濞看着他们的背影,眼睛不禁泛红,一扭头,泪珠簌簌而落。正在他为此伤心的时候,大儿子刘子华以及太子刘驹风风火火走进来,看到他泪眼模糊,两个人不知所措。

刘驹心中一动,关心地问道:“父王,你流泪了?”

刘濞揩净眼泪,痛苦地说:“眼下形势岌岌可危,为父直觉已到了山穷水尽、日暮途远的地步。”

“父王说得太严重,眼下我军虽然断粮,但尚有二十多万大军在手,只要有人,我们什么都不怕。”大儿子刘子华不服气地说。

“唉,大军无粮则乱,用不了几个时辰,将溃不成军。”刘濞摇摇头,叹息不已。

刘驹仰脸看一下刘濞的脸,发现这张脸在一夜之间竟然变得疲倦、憔悴、苍老许多,心中一酸,不由声音变得小了许多:“父王不必太难过,总会有办法的,总会有办法的。”

“为父想听一听你们弟兄俩的意见。”

“军中无粮,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打不下去了。”大儿子刘子华大手一挥说:“不如另寻出路。”

刘驹浓眉一扬,连声附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我们返回广陵,重整旗鼓,或许能卷土重来。”

刘濞仔细品味两个儿子的话,频频颔首,深以为是:“为父听了你们的想法,心中甚慰,觉得你们长大了,成熟了,有真知灼见了。”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呆在父王大帐周围,不要远走,注意观察军情,等到晚上,咱们父子仨一块儿离开这个鬼地方,远走高飞,切记,不要对任何人说起。”

“金蝉脱壳。”

“走为上策。”

父子仨商量半天,最后想出一条抛下全军不管、自己先逃跑的下策,也难怪,带着一支食不果腹的二十多万的大军逃跑,不知道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公元前154年2月中旬,远处的苍山像一片茫茫的大海,天上的太阳像一颗滚动的血球缓慢地向西偏移,好不容易落山,喧闹的白天进入寂静的黑夜。在漆黑的夜幕下,刘濞父子以及几千亲兵饱餐一顿,然后私自行动,悄无声息离开下邑,向东逃去。

蛇无头不行,兵无主自乱。到了第二天,当吴国的将军们发现刘濞不辞而别时,无不心中大骇,无不谩骂、诅咒:“娘的个*,关键时刻扔掉老子跑了,太不是个东西。”

“连老混蛋都跑了,老子难道还在这里等着饿死不成吗?傻逼才干这等蠢事呢?”将士们一传十,十传百,终于传遍全军,不到一个时辰,二十多万大军一哄而散。

看到吴军四处奔逃,汉军及时把这一情况禀报给周亚夫。周亚夫闻报大喜,觉得全面胜利即将到来,于是,他毫不犹豫命令全军:“立即出动,全歼叛军。”同时,让人转告梁军,一同出击。梁王刘武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张羽,率领梁军,追击吴楚叛军。

汉军经过养精蓄锐,士饱马腾,斗志昂扬,全面出动;梁军虽然遭受一定损伤,但经过休整,已恢复元气,在此关键时刻,也全面出动。两支大军合成一股力量,从不同方向,在不同地点,开始对吴楚叛军进行全面大围歼。

楚军与吴军情况相类似,也断粮了,都饿得饥肠辘辘,看到士饱马腾的汉军和梁军四面围来,心中无限恐惧,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弟兄们跑吧。”于是,楚军像地崩山裂一样,四面狂奔。

到处是溃散的吴楚叛军,漫山遍野,虽然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但毫无组织,毫无纪律,毫无抵抗能力。

楚王刘戊傻眼了,他想制止楚军逃跑,扯着嗓子,吼了几声:“不要跑,给孤回来。”没有人理睬他,没有人听从他,更没有人保护他,此时此地,他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孤家寡人。跑吧,别无选择,他骑着一匹马,跟着溃散的兵流,向楚国的方向奔跑。

刚跑没多远,刘戊恰巧遇到张羽率领的梁军,被团团包围,这真是冤家路窄。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张羽看到刘戊,对手下士兵说:“不用你们动手,我要亲自收拾他。”于是,他持着长枪,拍马向前,大声怒喝:“刘戊,还不下马受死?”

“张羽,你不是想把我千刀万剐吗?寡人岂能让你遂愿?”一看张羽,刘戊魂飞魄散,自知难以逃脱,但又不甘被擒住受辱,掣剑在手,向脖子一横,一狠心,自我了断,尸体噗通一声,从马上跌到地上。

看到刘戊自杀,张羽心有不甘,掣出宝剑,朝着他的尸体,又戳了几个窟窿,狠狠地说:“我让你作孽,我让你作孽!”

在周亚夫的指挥下,汉军把吴楚大营夷为平地。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加快这场战争的结束,他再次下令全军:“只要叛军放下武器,一律不杀。”

这道命令传达到全军,立竿见影。到处是“缴枪不杀”的声音,一群群饥肠辘辘的叛军走投无路,只好走向指定地点,放下武器,主动投降,主动接受对方的优待、改编和处理。所谓的优待,也就是一顿饭,不至于饿死沟壑。

就这样,由吴王刘濞发动,楚王刘戊响应,打着“清君侧,诛晁错”旗号,而实际上想推翻朝廷的吴楚叛乱被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