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生活太不容易,所以才更加懂得感恩,即使苏紫依已经言明不收诊金了,但自家种的蔬菜,养的鸡鸭,辛辛苦苦攒的鸡蛋鸭蛋,甚至连自家人都舍不得入口的米面……种种极具乡村特色的东西,源源不断的被送进了苏紫依家里,甚至时常还会有些识得草药的人去采了草药送给她。
虽然每个人拿来的东西数量不多,价值甚至连一帖药都抵不上,但这份诚挚的心意却令人动容。
自从制定下了这条规矩后,苏紫依总算是有了时间能够腾出手来继续刺绣了。外界时间约莫两个月,空间里的时间却是已差不多两年,苏紫依才总算是将这副双面绣给圆满完成了。
这次她所绣的其实是二十一世纪几乎人尽所知的一副名画――清明上河图。
当然喽,这个世界并没有人知道这副图,但有句话说得好,是金子,在哪儿都是会发光的。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
《清明上河图》就像是一个浓缩的大千世界,清清楚楚的反应出了那看不尽的人间百态。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一切的一切皆是不同的景象,甚至细微到连人物的表情衣着都完全不同,仔细对比,一正一反两面加起来共一千好几百个人的人物竟没有哪两个表情是完全相同的!!!
第一眼看到这副绣品,王掌柜就被狠狠震撼到了,一颗心扑通扑通的狂跳不停,双眼满是震惊痴迷的神色。等到他好不容易将自己的眼睛从那副绣品上移开时,再看向苏紫依的目光不知不觉就多了几分不敢置信和钦佩,还有一丝探究。
(想知道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可以自己去百度,我这是直接把百度的内容搬上来了/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