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长河落日 1
作者:一苇渡人      更新:2019-08-05 13:00      字数:3351

李中白这几日忙得是昏天暗地的。

市里有意把江洲酒店作为标杆企业进行推广,以便带动经济的发展,于是一级一级的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与检查。

脚步沾地的忙着召开各级会议,进行各个项目的部署,忙着迎接各级领导的检查与评估,忙着签署各项报表。

他只回了老家几天,撂下了几天的工作,结果回来的时候,等着他的是堆成山的文件报表,还有没完没了的会议。

这一日清晨,紧张的工作之余,李中白站在江洲酒店最高层的落地窗前,俯视着脚下的一切。

初升的太阳,给刚刚苏醒的浔城,度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炫丽多彩。

自北而来的浔水,在粼粼波光中缓缓流淌,宛如一条巨大的长长的泛着白色光芒的飘带,环绕着浔城的北东南三面,气势磅礴,继往开来。

耀眼的阳光此刻正透过玻璃迎面而来,有些刺眼,李中白不禁眯了眯眼睛,深沉的眸眼中带着光,极目光远眺。

秘书吴帆拿着文件走进来的时候,看到的正是这一幕。

男人高大挺拔的身影静静的立在晨曦里,如一尊雕像一般,全身被度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强大而耀眼的气场,让人不敢直视。

“李总,这是前三个月的财务报表,等着您签字。”

李中白仿佛思绪被打断了一般,转过身来,扫了一眼吴帆,眸光冷冽深邃,深不见底。

吴帆拿着文件的手就抖了一下,每次被老板用这样的眼神看一眼,他就会三天睡不好觉,反反复复的反思自己在哪里做得不好,随时随地感觉自己像只待宰的羔羊。

自己的是死是活,只等老板的一声令下。

李中白脚步沉稳的走过来,路过吴帆身边的时候,带起了一阵风,吓得吴帆又是一阵哆嗦。

难怪无人敢靠近他三米之内,单单这气势,就让人不寒而栗,闻风丧胆。

李中白拿起笔,在大班桌上利落的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说:

“下午的行程有什么安排?”

“下午还有一个会议,讨论——”

吴帆话还没说完,就看见他家的老板挥了挥手,急忙刹住,闭了嘴。

“推迟到明天,下午备车,我要去一趟殷家老宅。”

“好。”

“下午那小子放学的时候,去接他回家一趟。”

“好,记住了。”

吴帆退出门去的时候,看见老板又恢复了原来冷漠的神情,目光飘远,不知喜怒,气质冷峻强势,不怒自威。

下午三点,一辆小车停在了殷家老宅大门前。

黑色的轿车高贵深沉,在当时只买得起自行车的年代,招来了很多人惊奇的目光,纷纷猜测,这是哪位大人物突然驾临到了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来了?

小巷幽深,青砖瓦舍,就连路面,也是用青砖铺就的,长满了青苔,沉淀了岁月的风尘与时光流淌的痕迹。

隐隐可见的昔日的繁华,却已经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

李中白下车,站在老宅的大门前,用门扣敲响了三声,好一会儿,大门才缓缓的被人从里面打开。

是殷家的守门人吴叔,看见李中白,鞠了个躬,说:

“老爷,您回来了。”

“嗯,回来看看。”

随即,门被人从里面关上了。

殷家从明末清初起,先后出了进士举人二三十人,历经四个朝代,洋洋洒洒几百年,逐渐就发展成为浔城有名的书香门第之家。

到了清朝末年,因岁月更迭,战祸四起,随之而来的连年战乱,山河破碎,日渐没落,到了殷秋的父亲殷正国这一代,只剩下一脉单传。

而殷正国,到了中年,才得一女——殷秋。于是殷秋便集万般宠爱于一身,自小琴棋诗画浸染着,只希望她日后能承名门之后,将这仅存的一脉血缘再次发扬光大。

殷家几百年的基业,现在所剩下的,只有这处老宅,和老宅里的誓死保存下来的藏书,那是历代殷家人心血的传承。

这些藏书,差点就毁在了混乱的岁月里与愚昧无知人的手中。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殷正国夫妇俩人,不敢让任何外人参与,硬是靠自己亲力亲为,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那些浩如烟海的书籍搬进地窖里,装箱,密封,做好标记,然后把通往地窖的唯一通道全部封死,才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劫难。

殷秋十八岁那年,偷跑出去当了知青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十六年前,李中白找到浔城的时候,殷正国夫妇对于女儿被害的消息还一无所知。

那个时候,宅子已经被人接管,殷正国夫妇也被人赶了出来,还每日被人审问,殷家的那批书籍,藏在了什么地方。夫妻俩被迫挤在一个破旧逼仄的房子里,提心吊胆的,凄苦度日。

而原本两人在大学里的职位也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撤销下放了。

李中白找到他们的时候,动用了他所有的关系,把老宅买了回来。

宅子买回来的时候,已经破败不堪。很多地方遭到了人为的破坏,有好几间房子被烧毁了,甚至被人掘地三尺,如果不是地窖的位置足够隐蔽,藏得够深,恐怕连里面的藏书也无法幸免。

能拿走的都拿走了,甚至连门板窗户也不放过。

只剩下断壁残垣,静静的立于风雨之中,似乎在宣告曾经的辉煌已经远去。

满目凄凉。

房子需要大面积的修缮装修,李中白花了一大笔钱,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让老宅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面貌,重新恢复了昔日的荣光与色彩,然后把殷秋的父母接了回来,让他们的老年有个栖身之所。

然后,又费了些时间,找到了昔日殷家的老佣人吴叔,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能够安度晚年。

他安排好这一切,更是希望,如果殷秋还活着,就会找到回家的路,家还在,她就会找回来。

然而,十年过去了,始终没有殷秋的任何消息,而两位老人因此而忧思成疾,日渐憔悴,终于在悲痛中相继离世。

吴叔径直的引着李中白穿过前院,走廊,来到西厢房的殷家祠堂。

今天是殷秋母亲的忌日,每年的这一天,李中白都会来给老人家上香。

“望老夫人保佑,让我早日找到殷秋。”

李中白上了香,跪下来,心里默念着,每一次来,他都是这一个愿望,六年了,从不改变。

然后,他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出去。

之后,李中白来到书房,在书房里一坐就是一个下午。

这里是最能感受到殷秋气息的地方。

殷正国去世之前,交给了李中白一张地图,还给了他三个任务:一、继续寻找殷秋,如果活着,好好待她,如果死了让她进祠堂;二、如果殷秋有后人,让她继承殷家老宅和藏书,传承下去:三、如果无人继承,把宅子和藏书都捐献给国家。

十年了,他是他们唯一信得过的人,只是殷秋这孩子命苦,福薄,有缘无分,白白的错过了这么好的男人,至今还生死未卜。

殷正国临终前,拉着李中白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咽了气也不肯松手,是有多不甘心的离开这个世界,李中白都看在眼里,直到现在想起,还是会有揪心的痛。

又过了几年。

待外面的世界风浪过去,风平浪静之时,李中白根据殷正国给的地图,凿开了地窖通道,才把地窖里的藏书请出来,重新翻晒,搬到书房里,整整摆满了后院西边一排五个房间,连他自己都吃惊不已。

用浩如烟海来形容这些极为壮观的藏书,一点都不为过。

很多上下五千年的书籍孤本,得以重见天日。殷家几十代人历经几百年在此凝聚了无数人的无数心血,得以保存了下来。

从明清时期开始,浔城逐渐的形成了有名的四大家族:殷王史白。

王家在政界颇有名望,史白两家在商界占有一席之地,却独独殷家人才辈出,在文学诗词书画方面独领风骚,一直占据四大家之首数百年。

李中白从书架上拿出一本《饮水词》,纳兰容若的诗词,是清朝一道独特的风景,婉约,清雅,带着浓浓的哀愁。书中有好多处都有殷秋娟秀小楷的批注,可见她的喜爱。

磅礴的书籍中,殷秋独爱诗词,难怪这女孩的身上,有一种特别迷人的书卷气息。

李中白到了现在才明白,那是诗人所特有的冷傲,多愁,善感,却又温和有礼的气质,深深的吸引着他,让他不顾一切的沉沦,甘之如饴。

这本书他已经看过了无数遍,书页都被翻破了,现在翻开,眼前掠过女孩拿着书,认真而痴迷的模样,仿佛就在眼前。

“人生若如初相见,

何惧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心人易变。”

带着忧郁,怀旧,和淡淡的哀愁的诗句,经过女孩娇柔迟缓的声音魔化出来,总是令他心头一软,仿佛陷入了旧日时光。

无论尘世间,多少的腥风血雨,多么的嚣喧浮躁,总有一日,会洗尽铅华之后,归于宁静。

那些日子里,宁静得能听到时光一步一步的走动的声音,宁静得能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宁静得世界只剩下他和她,在彼此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