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黑夜
作者:芦小麦      更新:2019-08-06 08:25      字数:2179

说完这些,曾文孺许久没有再说话,他的目光深沉如水,但苏易妍知道,那里蕴含着莫大的悲伤。

那悲伤如潮水一般黑暗而厚重地从四面八方沉沉地压下来,将他包裹其中,无力反抗,也无处可逃。

这个故事的后来已不必再问。

十几岁的少年,即使内心蕴含着无比的愤怒,在面对滔天的权势时,不论做什么,也不过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半晌,曾文孺才继续说道:“我真恨当时的自己,我明知韩家的冤屈,却求救无门。我回来求父亲,救救他,可是父亲却说,韩栋是个明白人,让我放下。”

“呵。”曾文孺有点无力的自嘲,“而我,真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最好的朋友,我心中的英雄,含冤莫白。那时我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么弱,如果当年……”

“唉。”他摇了摇头,停顿了半响才继续道,“后来,我去看了韩栋行刑。他上断头台的时候,许多家里男丁死在战场上的父母、妻子,都跑来看他行刑,朝他扔鸡蛋,人人都骂他‘卖国贼’。他就跪在那里,面无表情的,眼神一片空洞,接受着这些原就不属于他的指责。刀落下的前一刻,他发现了我。我看到他的目光里突然有亮光,他死死地盯着我。我知道,他要跟我说什么。”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照顾玉娘。”曾文孺说道:“她就是我的亲妹妹。”

曾文孺的话音已经有些许的哽咽,苏易妍想开口安慰他,可她知道,这是属于他的过往,属于他的悲伤,旁观者不论说什么,都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力。

曾文孺收回了目光,看向她道:“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没用?明明知道真相,这些年却什么都没能做。”

苏易妍摇了摇头,道:“不会啊,你做的很好。你保住了玉娘,这是韩栋临终时唯一的牵挂,我相信,韩栋泉下有知,一定很会感念你,”

“真的吗?”曾文孺的语气中含着几分不确定,这些年他一直过得很忐忑,他很害怕将来那一日,该如何去面对韩栋。

“真的。而且,天理昭昭,终有轮回。”苏易妍点头,看着天空,道:“即使黑夜暗长,也依然有星星在顽强的冲破黑暗,为人间送来光明和希望。我相信,终有一日,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待那一日,冤屈者终将洗脱,有罪者终将伏法,人们会赞颂真正的英雄,鄙夷真正的恶徒。我们必将等到,那一天的来临。”

“真的会有那一日吗?”曾文孺默念道,仿若在问她,也仿若是在问自己。

“当然。”苏易妍肯定道,“我已经看到,那一日正在来临。”

……

回去的路上,两人默契地没有再提这些事情。

苏易妍也不再在他面前提玉娘,虽然玉娘的悲惨身世很让她同情,但是,看曾文孺的样子,看来是真的没往那方面想。

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强求也是无意。

待回到宴会上时,一片歌舞升平,苏易妍的心中突然有些无力和厌烦。

她看向曾彦博,这个她一直以来无比敬佩和尊崇的文学大师,她突然怀疑,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对的吗?

她的老师这一生都在官场,却于民生、于百姓,毫无建树,唯一关心的,也是投入了一生精力去做的,只有写文章。

他得到了一个文人一生最高的荣誉,朝中一半大臣都是他的学生,连当今天子私底下都会恭敬地称他一句“老师”。

他是当今文坛人人称颂的大师,他的每一篇新作都被人广为传颂,仔细研学。

他把文章看得那么重要,念念不忘地要改革文坛,民生疾苦、冤假错案对他来说都是不重要的吗?

苏易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茫然中,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有什么意义?

明明她做官只是为了找弟弟的啊,可如今,弟弟的事虽然有了一点点头绪,还未找到下手的方法,就被别的事情转移了注意力。

她看了眼在场上奋笔疾书的赵石言,自己好像都忘了要从他那里拿到令牌了啊。

自己还真的不是一个称职的姐姐啊。

可是,想到当时在小杨村见到的那些焦灼的土地和顽强的贫苦百姓,想到曾文孺今晚说的这些过往,她真的没办法,不去做些什么。

易扬,如果今天是你在我这个位置,想来你也会这么做的吧?

一场雅宴下来,参加者通常都是要留下几篇诗文,汇集成集。

今日,曾彦博却并不让大家写诗,而是号召大家每人写一篇文章。

在座者都是大才,文章都是挥笔而就。

苏易妍今晚做了太多事,实在没什么心情做文章,只想了想,将以前在闺中自己做着玩的文章稍加修改,写了出来。

没想到,竟获得了一致好评。

曾彦博也向她投来了赞赏的目光。

她这篇文章确实也不算差,但也完全没到众人夸赞的地步。

苏易妍后来稍加一想,也就明白了。曾彦博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改变当前华丽的文风。

而今晚的众多文章里,要问朴实无华还能出光彩的,就属自己这篇文章最好了。

所以,很多时候,最上乘的未必是最好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就像她这篇文章一样,未必多好,在曾彦博眼中却是最适合拿来推广自己的理念的,众人自然就会推崇。

苏易妍能想到的是,这次宴会的文章会被整理成集,广为推广,让世间文人都以此为写作标杆,这将会是此次文风改革的起始。

然而,苏易妍还有很多没想到的,比如这次文风改革不仅影响了当朝当代,其后数十代的文人,都深受其影响,后来还以此形成了“北派文学”,成为文坛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这次雅集的文集会成为影响后世的巨作,因为这次聚会的地点在曾府的轩北堂,后人将此文集称为《轩北文集》,而这次雅集也被写入了史册,史称“轩北集”。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