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家书
作者:其水潺潺      更新:2019-08-06 22:41      字数:3670

说了大半日的话,慕容氏见天色不早了,歉疚的表示该告辞了,秦氏倚在凭几上,柔柔笑道:

“跟你们这些年轻人说话,好像我也变年轻了似得,以后有空就来坐坐,别拘礼,人就是越走才越熟悉的~”

慕容氏心中细品这番话,身子恭敬地行礼,道了叨扰后,踩着莲步退了出去。

她走出蒹葭院,忍不住回头望了眼被灯火照亮的门匾上三个大字,侍女玫娘扶着她好奇道:“秦修容跟娘子说什么了?”

慕容氏裹紧身上的裘衣,缓缓摇头,冬日的夕阳像个冰冻的桔子挂在天上,感觉不到一丝热气儿,主仆二人的身影被拉的长长的。

“玫娘,你觉得秦修容这个人怎么样?”慕容氏突然问道。

玫娘微微愣了一瞬,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

“秦修容……奴觉得她脾气挺好的,而且为人也低调,虽然陛下待她一般,但皇后很喜欢她!”

皇后喜欢她是真,但陛下既然如此重视许王,为什么对秦修容依旧淡淡呢?

换个角度想,陛下对韩修仪很是宠爱,但对燕王……不,对陵川王却如此严苛,慕容氏觉得陛下的态度很是耐人寻味。

正徘徊在思绪中,玫娘疑惑的声音传来:“娘子,许王是不是会做太子啊?”

“谁告诉你的?”慕容氏下意识的反问。

玫娘摇头:“很多宫人都是这么传的……”

慕容氏蹙眉,严厉的斥责她:“你也知道是谣传,谣传就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胡话,陛下都没下诏册立皇太子,宫人是怎么知道的?”

“我不管别人怎么传,咱们院子里绝对不许说三道四,立储是国家大事,就是我都不能闲话的,要是被皇后知道了,看不扒了你的皮!”

玫娘瑟缩了下身子,赶忙点头:“知道了,奴再不敢说这话了……”

慕容氏脸色微霁,一路遇见点灯的宫人们,她再次陷入沉思:陛下宠爱韩修仪,却没有爱屋及乌的扶持陵川王一把。

若说他属意许王,为何在秦修容那边却没个表示,难道说,他在乎的只有储君而没有其生母?

慕容氏越想越乱,摇摇头打算从头想,鼻子吸进冷空气,冷的她打了个哆嗦,突然电光火石间,她想起了:陵川王降爵……韩修仪被冷落……秦修容巴结皇后……许王的婚事……

她嘴里发出‘嘶’的一声响,满眼都是震惊,难道秦修容今天跟她说话的目的是……

……

正是寒冬凛冽,李晖坐在延英殿的书房里,交椅被底下的炭盆熏得暖暖和和,花几上的水仙花清新怡人,冲淡了炭火的烟味。

他正拿着两封信仔细翻看,一封是陇州八百里加急的奏表,一封是来自松州的普通家书。

李晖先拿起奏表,林常玉详细的陈述了目前的战况,吐蕃人虽适应严寒,但无论粮草还是饮水,都已经出现了缺漏,他信誓旦旦的表示会抓紧这个机会给吐蕃人重重一击。

至少三十年内,让他们不敢再犯!

吐蕃人贼心难死,大周开国六十多年,平均每五年就要跟吐蕃开战一次,除去中间因为公主和亲缔结舅甥盟约而和平相处了十年,其余时间都不算太平。

西域的动乱偶尔发生,李晖也想着要早点解决高句丽的问题,对于吐蕃,自然是希望打的他们滚回老家,再不敢来犯!

因此他提笔给林常玉下了谕旨,陇州战场一切都听他的指挥,望大军早日班师,百姓安乐。

接着他打开第二封信,笔锋已见风骨的魏碑体,这是李淳茜的字迹。

李晖脸上浮现出慈爱的笑容,细细看去,只见微黄信卷上书:“不孝子淳茜恭请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盘桓京中十数年,从未如此远离过父母,儿心中甚为思念,虽有兄弟姊妹承欢父母膝下,然儿歉疚之心不减……”

厚厚的一卷信,李晖看的很仔细,见李淳茜说初到松州时很是激动,当夜他住在刺史府内,夜晚听见远处有兵器交加的声音,匆忙爬起来跟着刺史吴江泊去了城门处。

吐蕃人趁着大周军士酣睡之际准备攻城,然而吴江泊早有准备,他命人点了几口锅,里面温着水,然后泼在墙上。

夜晚温度低,水泼出去就结了冰,那些吐蕃人无法放稳云梯,就无法从上面进攻,气的破口大骂。

而李淳茜则十分好奇,他问吴江泊为何不早早的就用水泼墙,非要等到他们来才做呢!

吴江泊神秘兮兮的表示:待会儿有好戏看!

李淳茜对父亲道,他从未见过这么有趣的人,吴江泊说这话时要拿着一柄羽扇,差不多就是诸葛孔明的模样了!

直到三更,吐蕃人快要撞破城门了,李淳茜急的到处转悠,吴江泊依旧淡定,他笑眯眯道:可以收网了!

李淳业满脸不解,然而很快,他就明白了,城墙上的将士推着小车往底下扔冰块,那冰块有煮饭的陶瓮大小,每块都削的尖尖的,很快城门口就传来吐蕃人的哀嚎。

不远处严阵以待的约莫一千敌军很快就离去了,李淳茜大为遗憾,但吴江泊却告诉他,这不过是吐蕃人的一次试探,真正的打仗不会用所有的兵力去孤注一掷。

更多的时候就是像这样,你骚扰一下,我回击一下,书上所记载两军对峙的大场面,那得在无数次冲突后寻到一次机会,一击而破。

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李淳茜觉得自己从书上学的再多,也不如实际经历一次,在吴江泊身上,他学到了很多用兵之术。

比如吴江泊明明有机会将敌军一网打尽,但他却在最后一刻下令停止追击,放任吐蕃残军逃走。

对于李淳茜不赞同的眼神,他是这么解释的:要是一下子就把敌军打跑了,他们还能保存一些实力,蛰伏一段时间后就会再次来犯。

但若是这样吊着他们,不全部歼灭,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有机会,就会继续飞蛾扑火般进攻。

如此一来,虽多费些时间,却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我方军士的伤亡,还能逐渐消耗掉敌军的兵力!

说了这么多,不就是欲擒故纵嘛!李淳业悻悻的语气,让李晖看的乐不可支,哈哈大笑起来。

但李淳茜还写了,他在松州的日子,跟随在吴江泊身边看的越多,就越是佩服他。

比如吴江泊自己的长子是军队中的前锋,在一次浴血奋战中,失去了两条腿,至今都还在忍受伤口的折磨,看着实在可怜。

但李淳茜更为吴大郎的英勇所折服,那场交战,正是松州战场重创吐蕃大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他如此模样,父亲吴江泊每日处理完大小公务,还要抽空亲自给儿子敷药,与他交谈片刻。

没有怜惜,没有老泪纵横,只是拉家常般告诉长子,今日的酱油肘子味道不错,将士们吃的很开心……

还有他有一些事犹豫不定,想问问长子的意见……

就是这样,吴大郎非但没有一蹶不振,还凭借着坚强的心志活了下来,忘却了自己半身不遂的事实,为父亲领兵作战出谋划策。

李淳业告诉父亲,自己深受感动。

李晖看到这里,握着信卷陷入沉思,他记得吴江泊,这个人是太宗朝的进士。

先是在幽州做过三年的县令,然后调去妫州做司马,因他淡泊名利,为上司同僚不喜,在正六品下的位置上一呆就是七年。

直到武宗天应三年,他才被昔日的同窗,如今的吏部尚书钱正道举荐,而升迁至凤翔府果毅都尉,在天授四年,他又被任命为登州别驾。

后来受到郑国公陈其山的赏识,再次被举荐,被调至松州任刺史。

包括这次与吐蕃交战,也是郑国公向李晖保证,吴江泊这个刺史是有这个能力的,李晖也就半信半疑的让吴江泊这个刺史在松州抵抗吐蕃人的进攻。

现在看来,他的确是有这个能力的……

想到这里,李晖再看着李淳茜的描述,他突然就很想见见这个吴江泊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仅得到了郑国公的大力举荐,还得到了儿子的钦佩。

李淳业才十七岁,而且还为成亲,李晖是不会允许他上阵杀敌的。

因此李淳业在松州除了跟着吴江泊指挥打仗,就是跟着军士们同吃同住,他在信中细的说起了军营的生活。

吴江泊治下的松州,每年的粮食产量比前任刺史要多出一倍,这是个很可怕的数量,所以为了与吐蕃一战,松州的粮草准备的很是充分,而且还有不少百姓、商户自发的捐出余粮。

吴江泊没有矫情的拒绝,而是详细的记录在册,他说,无论如何,这样冰天雪地里,都要保证将士们吃饱肚子,否则怎么打仗。

因此李淳茜在军营中喝的是热汤,吃的是杂面蒸饼,每三日还会有肉食,而伤员吃的要更好一些,这一条条一句句,看的李晖是感慨万千。

他既为大周有这样爱民如子的官员而欣慰,也为儿子感到骄傲。

他才去了几个月,不论眼界还是思想,都跟以前的他有很大差别了。

吴敏拢着手站立一旁,看李晖不时皱眉,不时大笑,心中疑惑,也不知许王是说了些什么,李晖的情绪很少表现的这么高低起伏。

想起前两日,他跟皇后悄悄商议许王的婚事,吴敏不由得感叹,大家这次,是真的要放弃陵川王了吧!

……

李晖脖子有些酸疼,吴敏赶忙上前给他按捏,只听他道:“什么时辰了?”

吴敏眯着眼看了下刻漏,回道:“未初刻了!”

“唔……”

李晖慵懒的眯着眼,嘴角还有淡淡的笑意,他捡了几句无关紧要的事说给吴敏听,主仆二人都哈哈笑起来。

“今年过年,三大王就不能回来了,大家要不要送些东西去松州?”

李晖想了想,摇摇头,“他又没冷着饿着,再说出去看看是增长见识,不能惯着……”

吴敏闻言忙道嘴拙,李晖并不以为意,又道:“我记得上次慕容氏说要做什么汤锅子,今天天冷,我也想吃些热乎的,派人去通传吧!”

“是!”吴敏冲小内侍使了个眼色,那小内侍一溜烟的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