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神奇的船队
作者:言沐畅      更新:2019-08-07 22:02      字数:2809

终于到了出发的日子。

港口上,大大小小百多号船同时扬帆起航,那场面何等壮观!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出海前几日,负责培训的教谕都会给即将出海的船员上课。原来刘祈是一名教谕,听说还是教谕中最年轻的。阙空三人被安排与刘祈一起,而刘祈跟随王景弘,所以三人都坐上了最大的那艘宝船。

这期间,刘祈带他们去参观了宝船。那日在水里,只看见船底,以为不过篮球场大小,今日登船才知道甲板上竟然比足球场还要大!

船身比现代军舰扁宽,大概是因为木料的强度不及钢铁,如果船做得太过瘦长,船身容易被风浪打折。萨恩是眼睛全程闪着星星参观完船的,一路上还不停问问题,刘祈脾气很像喻语,都一一为他解答,说到最后嘴唇都干了。

话说这宝船,船身内竟另有乾坤,为了稳住整艘船,最底层水密隔舱压了些重物,多是些不常用到的金银财宝和贸易的物品,像瓷器、丝绸等;再上一层储备的是日常用品和食材,第三层才是船员休息的地方。

甲板之上的船尾还设计了两层阁楼,雕栏玉砌好不奢华!那里是高级官员工作的地方,阴阳师官观测天气,绘师画航海图都在那。只可惜作为普通船员无法进去参观。王景弘也住在阁楼。听说楼里还设有宴会厅和妈祖祭坛,真可谓古代的豪华游轮!

此外,船队还有好几种类型的船只,比如护卫航行的战座船、储存粮食和用水的粮船和水船,等等。小肆乘坐的是粮船,粮船还分几种,有负责驯养鸡鸭牛羊猪的,也有负责储备粮食的,还有负责种一些简单的蔬菜的,比如豆芽。豆类营养高且好储存,可以做成豆制品,也能发成豆芽,豆芽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这支船队不曾发生过西方航海船员那样的坏血病。小肆那艘船除了帮忙缝补衣裳,就是负责发豆芽和种一些蔬菜的。

船上有***教徒,也有佛教徒和信妈祖天妃的,所以厨师还细致地分了两个锅做饭,一个船队上的人都很是团结,中国自古对各宗教都很包容。

刘祈告诉他们,每次下西洋都必须先去占城,除了贸易,也是补充淡水和物资。航行的路线不会离开海岸线太远,这样利于沿途补给物资。

刚出发的几日风和日丽,船大而稳,也不觉得颠簸。

出海时虽然是秋季,但越来越接近赤道,天气也就如夏日一般。每到晚上,没有当值的船员都在甲板上纳凉。阙空、萨恩和喻语也会上甲板吹吹海风。

海浪有节奏地拍打着船沿,满天星斗舞动在天与海之间;让人觉得仿佛置身于一场可视的天籁盛宴。

“此情此景要有酒就好了。”阙空说道。

没想到背后居然有人回答他:“有啊!”只见刘祈拎着酒,拿着酒杯朝他们走了过来。

“船上居然可以喝酒?”喻语觉得很新奇。

“郑大人和王大人早下了规定,非当值人员可以适量饮酒,以缓解思乡之愁。”说着给大家各斟了一杯。于是,大伙高兴地碰了杯一饮而尽。这古代的水酒,纯度低,连素来不喝酒的喻语都不觉得呛。

“萨兄、喻兄还有顾兄再来一杯……”刘祈说着要给大家再倒上一杯。

萨恩皱了皱眉道:“你这称呼能不能改改?我们大家年龄相仿,按照我们那的规矩都直呼名字,你老兄来兄去的,都让你叫老了。真是见外!”

刘祈笑道:“好……萨恩、喻语还有阙空,能与各位相识真是人生一大乐事!来!再干一杯!”

“诶……那二位站在船边好半天了,是在做何事?”喻语在这个时代待久,说话方式也渐渐被感染了。他指了指不远处两名戴着乌纱的官员;其中一个穿得简朴一些正在记录着什么,另一个显然官位要高一等,模样不太像中原人士,正举着一个正方形,正方形底边的中央还系了条绳,那人将绳子的末端放到自己眼睛的位置,看向正方形。

“你别说,这动作很像用自拍杆拍照呢!”萨恩打趣道。

刘祈挠了挠后脑勺,好奇地问道:“自拍杆拍照?只听闻鱼竿、桅杆,这自拍杆又是何物?”大家不禁噗嗤一笑,不知如何跟眼前这位古代人介绍什么是自拍杆和自拍。

“自拍就是……自画像,自拍杆就是帮助你可以用合适的角度、距离作一幅自画像。”萨恩这解释听起来很合理。

“哦,原来如此。”刘祈道:“那两位是火长,应不是在做绘事,恐怕是牵星术。至于如何牵星在下亦不懂。”

“牵星术,我倒是有听说过。是测量星星与海平面所成夹角,以此来判断船只位置的航海技术。火长也就是看航向的航海士。”阙空继续解释:“牵星板一套共有十二块,都是正方形,最小的边长两厘米,称为一指,逐块递增,最大那块是十二指,也就是二十四厘米。测量方法是拿方块的底边对准海平面,看顶边能不能与北极星相对齐,对不齐就换一块,一直找到合适的方块为止。”

“那为什么不直接连着一把尺子就好,要做那么多块正方形?”喻语问道,他跟自己伙伴说话又自动切换回现代白话。

“我猜,这不仅是要相对齐,还要看北极星在顶边的哪一个位置,这样才能计算出准确的角度和位置吧。”阙空说道。

刘祈听得出了神,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教谕真是白当了。

萨恩想表达下谦虚:“哎,在我们那,这是百度百科就能解决的问题。”

刘祈更是迷惑了,问道:“何为‘百度百科’?”

众人不由地相视一笑。阙空将百度比喻成了《永乐大典》,刘祈这才大概了解了意思,感慨道:“想不到贵国如此昌明,真是叹为观止!有机会,真想随诸位去游历一番。”

说话间,船尾处的灯突然变了颜色,原本是红色的灯火,如今竟然变了蓝色。

“这灯怎么突然换了色?”萨恩问道。

阙空猜:“那是给其他船只的信号吧?”

“正是!”刘祈点头笑道:“再多待些日子,阙空兄弟也能当一员教谕了。红变蓝是换了罩着灯的琉璃外罩,大意是提醒诸船,有新的状况,待其他船也换了灯色,才会通过灯影子传达信息。”

“灯影子?”

“是的,诸位看阁楼上有扇极大的窗户,将一个皮影似的小人投在上面,摆出动作,跟白天里桅杆顶端士兵做的航行指示,是相同的。”刘祈继续说道。

“我明白了,白天里桅杆旗帜是不是跟那换颜色的灯是一个道理?”萨恩问道。

“正是!”

“白天是士兵和旗帜,晚上是灯和皮影,真是聪明的办法!”阙空感慨道。虽然通览过明代历史,但郑和下西洋的官方历史档案全都失佚,至于原因有说是被毁的,也有说是虫蛀的;总之是不复得见。今日却能亲历一番,也算是恋古癖的人生幸事。

想到这,又高兴地喝了一杯酒。

阙空环顾船队,心想:也不知小肆与小伍在哪艘船,过得可好?会不会因为人格变来变去引来怀疑和不满?

突然间船竟然有些摇晃,前方有船只开始熙熙攘攘……

行驶在前方的小型船只上,水手们有的赶紧收起风帆,有的赶紧去把住长橹,控制船的航向。海上风云难测,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的星空,此刻却笼上了发白的乌云。

未知的风暴正向船队袭来……

明代人到底怎么说话的呢?

找了一本叫做《三宝太监西洋记》的明代小说翻了翻,书中郑和自称“奴婢”,一些古语也甚是拗口,最后还是觉得中和一下,用现代人看得懂的说话方式,夹杂些文言文用法就好了(`w′)~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