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双方的打算
作者:蔚蓝色的深海      更新:2019-08-08 12:10      字数:3737

富弼在园中看着纷纷落叶,他似乎看到大宋那无奈的身躯慢慢走向死亡,于是长叹一声“大宋只怕百年无大事,于今日寿终矣......”

富弼的帖子很快传送到汴京,这天年迈的欧阳修和准备高老回乡的韩琦正在府衙处理政事,突然一名官员慌忙跑进来“韩相公,司马相公大事不好,登州被海贼攻占,三千大军尽墨!”这一通传把两个大宋名臣吓得不轻。“啪嗒”只见韩琦手中的帖子掉在地上“大胆狂徒,可知这是中书省吗,岂能随便惊哗。”韩琦一听登州告急脸色大变,语气也变得急促起来。

韩琦拿过富弼的帖子上面详细陈述了登州沦陷的经过,韩琦沉重的合上帖子递给欧阳修“永叔登州失守,贼寇直逼莱州,莱州告急。”欧阳修默默地看这帖子“登莱两州若真陷入贼手,京东诸路怕是再无宁日。”

老迈的欧阳修岂能不明白登莱两州的重要性,那是大宋东北地区最为重要的城市。可连通高丽契丹倭国,现在登州失陷,莱州告急。这就意味着京东东路青、密、潍、淄、淮阴军、济南应天两府暴露在贼寇铁蹄之下。如果不尽快解决,万一贼寇攻占京东东路大部分州县,淮甸甚至汴京都可能在贼寇的锋芒下,如此紧急的事态他是一点都清楚不过的。

韩琦拿起一盏茶,“永叔啊,登州不过一上午未及晌午就被攻破,此大败堪比当年好水川之役。如今大行皇帝西去三年了,当今圣上龙体欠安,帝后失和,朝中更是文武猜忌,只怕.....”

欧阳修咳了几声“稚圭啊,朝中之事你我皆清楚,只怕官家旧病未愈。而朝中大臣朋党倾轧,如此一来只怕是多事之秋啊。”欧阳修又看了几遍帖子然后又咳嗽一阵......

韩琦双手背过身去来回踱步欧阳修看着韩琦“稚圭啊,可有对策。”韩琦满怀心事重重,他走到地图前看了一眼西北诸路地形图然后猛的转身“国家百年无战事,如今登州沦陷,hb诸军皆不堪一战,唯有.....”

欧阳修知道韩琦想说什么“如今西贼猖獗,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防御尤为之重。”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然自国朝以来,hb诸军皆为娇军之辈。平乱尚可,若御敌于国门外,尚能几人尔。”他转身看了看地图继续说道“自太宗皇帝以降,大宋京畿堪战之兵皆为太原杨氏而已。如今内地承平久矣,若轻率调动hb诸军分进围剿,只怕天下社稷板荡,你我皆成朝廷罪人。”

欧阳修许久才问及该如何处置.......

“行款议和,先稳住贼寇,等西北诸路调防之后再做打算。”韩琦斩钉截铁的回答到“若再起战端大宋可谓三路接战,前面有西贼,后有女直。如今又来海贼朝廷难以为继啊......”

欧阳修点点头“稚圭啊,你只管腻帖子,朝堂上老夫拼了命也要力保大宋转危为安。”

第二天按列的大朝会开始了,在引导官的带领下,众位文武大臣纷纷进入大内,上大庆殿朝觐皇帝,处理政事。“万邦来同,九宾在位。奉璋荐绅,陟降庭止。文思安安,威仪棣棣。臣哉邻哉,介尔蕃祉……”在一曲清平正和的《正安》乐中,大臣们纷纷舞拜朝觐皇帝......

“臣韩琦有本上奏....”未等侍从官宣读,韩琦出班启奏到。宋英宗点了点头“陛下有旨右仆射韩琦有本上奏”侍从官宣读到“陛下富弼有本急奏朝廷,请陛下定夺。”宋英宗一听是富弼来的奏报“右仆射快奏上来青州济南府灾情如何?”

韩琦知道这本奏章一说出来会朝廷哗然,于是他摘下八角官帽,然后行大礼跪在玉阶前“陛下兹事体大,还望陛下赎罪,臣实在不敢欺瞒陛下。”宋英宗被这一举动弄得云里雾里“好好,快快奏报,青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韩琦起身整了整衣冠捧着朝笈拱手说道“陛下登州急报,登州于三月来了一股海贼,数月在登州徘徊不散,登州知州王舜钦,推官苏轼,指挥刘文琮,团练张世芳,联名求书富弼以商对策。然中书省以为不过是蕞尔毛贼,于是令其自行剿灭........”说完韩琦故意拿出毛巾擦了擦脸“然这股海贼绝非一般贼众,实为军械精良,训练有素之辈。指挥刘文琮,团练张世芳轻敌冒进,以致三千大军全军尽墨。登州....不到晌午沦落敌手!”说完韩琦再次行大礼跪倒在地.......

啊!”宋英宗听完,差点瘫倒在宝座上“陛下,陛下........”许久宋英宗才恢复过来,他颤颤巍巍的起身“韩相公你说什么.......登州....登州被海贼所陷,那登州众官员呢?”

“陛下登州官员皆为海贼所执......”

宋英宗听完一阵眩晕许久说道“登州沦陷如何是好,如何是好。”朝中大臣面面相觑,一筹莫展。王安石站了起来“陛下登州失陷,陛下理当调派sx路大军驰援围剿,但路途遥远,臣认为应当派出大臣,安抚贼众。如贼众有意悔改,归顺朝廷,即可免除刀兵之灾。”

王安石说完和韩琦对视一眼“陛下中书省,未经详查海贼之事,致使登州沦陷,理当降罪责罚。然海贼徘徊数月未经散去,恐其中大有文章,臣认为责不在于中书省而在登州。”

宋英宗疑惑道“难不成登州谎报实情,酿成刀兵之灾?”...........

王安石接着说道“陛下臣认为海贼徘徊数月未经散去,恐非有意聚啸闹事,臣有奏闻海贼在登州月循并无惊扰地方,然团练张世芳派军袭营被大败之,之后才上书富弼。然中书省未能及时查验其中实情,草率下令按平时盗匪处置,结果酿成大祸,所以臣认为应当派遣大臣安抚登州。若安抚成功朝廷不必大动干戈,若安抚不成再动刀兵不迟。”

宋英宗想了想“就按卿所奏,你看派谁去合适?”

韩琦王安石相互看了一眼都推辞自己能力有限宋英宗一看挥了挥手“韩琦为安抚大使,欧阳修为安抚副使准备妥当即刻出使登州。”

说完宋英宗宣布退朝,大臣们纷纷议论的走出大庆殿“哎,西贼刚消停一会,如今京东东路再闹兵灾,大宋真是祸及连连啊.....”一些大臣连说“是啊,我看大宋现在是多事之秋啊,不知道天下何时太平......”

韩琦王安石欧阳修三人步出大殿文武官员看到纷纷行礼“三位相公啊,登州之事全赖大人从中斡旋了。”王安石行了个礼“诸位大人,放心只要朝廷诚意在此我等一定安抚贼寇归顺朝廷,请诸位放心。”

韩琦也像大家行了个礼“此番安抚,某一定尽力使我大宋京东东路,转危为安,某即便粉身碎骨也要力保莱登一方平安。”众位大臣纷纷行礼谢过,他们替大宋的百姓谢过三位了.....

穿越众这边苏轼的伤基本痊愈了,王舜钦因为高血压,造成的脑血栓还在昏迷中,指挥刘文琮,团练张世芳,游击吕忠勉都经过精心医治基本康复。

在被俘的日子里他们不但接受良好的医疗检查,也受到了良好的对待。苏轼在伤愈后直接送回了府衙,并且让他重新处理了政务,只不过府衙中的人经过洗脑后,全部站到了穿越众一边。除了重新挂出的大宋登州府的牌匾出来,登州军政大权被牢牢控制在穿越众手中。

苏轼这天在府衙中处理事务,马英等人来到府衙,苏轼知道他们来了,赶忙迎接。“不知诸位进城有何要事......”

马英等人把此前来的目的说了一番并且把信递给了苏轼“苏大人家父亡故,这是你受伤时期,家人送来的报丧家书。我们研究了一下,你是孝子更是长子,所以我们商量下决定让你回家侍奉老人家最后一程。”说完把家书放在桌案上,苏轼拿起家书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是另弟的来信。他抽搐起来“父亲.....儿不孝,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许久苏轼渐渐恢复过来,他拭干了眼泪“这么说你们放我回去?”马英点点头“苏大人我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当日你们攻打我们,我们只是被迫还手,难道苏大人还信不过我们诚意吗?”

苏轼不是那种冥顽不灵的人,他记得他伤重的时候,有人亲自鲜血给他。许久才打听清楚这个人事这群人中教务司长得弟弟赵孟成,原本他以为自己必然被戕害致死。但是万万没想到,这些人非但没有作恶多端。进城后还处置了不少借故闹事的宵小之人,破城后对黎民百姓更是以礼相待。

这些天他还看到,这群被称为海贼的人,组织被俘的宋军进城清理废墟,修整房屋。登州城外更是一派新气象,到处新建新的屋舍道路,尤其这些道路比官道修的还好。

他更看到市面上有不少无家可归的苦主,现在安排在附近的农田劳作,许多百姓不但未收兵灾之苦。现在更多的乐意和这群人一起共事,在他看来这根本和造反闹事无关,反而跟像把此处当成自己的家一般。

“想必放苏某归家守孝诸位还另有它图吧......”苏轼小心翼翼的问道。

“当然苏大人,我们还想请苏大人向朝廷禀明,我们并非有意造反,而是想率族人内附大宋!”内附大宋四个字马英说的很是沉稳,也很响亮,而且把内附大宋这句话加重了语气说的,生怕苏轼没听明白.......

我们是来自海外的华夏子嗣,只因当年神州陆沉,纷纷乔迁海外。近年天灾连连,于是想举族内附大宋,没成想刚上岸既遭到大军围剿。要不事出有因,我们也不会攻打州城。”说完马英故意长叹一口气.......

苏轼想了下,他起身来回走了几步然后面对马英拱手到“既如此,苏某人决定试一试,不过朝廷自有论处,苏某人也不敢打万分把握,攻打州城这事在朝堂上不好处置,若韩相公,富相公,欧阳相公肯为诸位求情或许和谈可成。不然大军一至,某也无从他法。”苏轼说道.........

“那就有劳苏大人了,天色不早了,我们告辞了......”马英说道

苏轼起身送他们出府衙,之后匆匆回府撰写文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