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好。”
“老师好。”
“同学们,请把书翻到四十页……”
年轻的教师冲忙上完课,又利落的跑进隔壁教室。一早上,六个年纪三十几个学生,就他一位老师。
等所有课上完,就差不多中午了。
“李哲,你真决定长期落脚村里了?”
老校长坐在走廊藤椅上,摇着豁口的蒲扇,略带复杂地询问。
“是的校长,城里也就那样呗。”李哲道。
重生到平行世界,活了两辈子,没什么看不穿的。
五天前,曾经走出乡村的学霸,竟然回来定居,简直在村里投下颗核弹。
特别是干了几十年教育的乡村老校长,几天没给好脸色。村民普遍认为李哲不是工作遇到麻烦就是感情上受了打击。
作为李家庄标杆似的人物,当年少有的名校毕业生,一受挫折就逃回山村,这算什么事?
农村人吃苦的那股韧劲呢,小时候求生时那股心气呢?
李哲是被村子里老光棍从野兽嘴中带回村的,老人去世后,年少的身体饱一顿饿一顿。
为了生活,他拿出孩子的纯真,故意穿带补丁的衣服,脸涂上灰,端着崩口的破碗,在饭点时,上门。
年幼的李哲年、拉下脸皮,在山村引起巨大的震动。那些年,他可是村子里三大传奇人物之一。
人心都是肉涨的,有善良的村民实在看不下去,想着搭个伙也就多双筷子而已。
不料被李哲一次次拒绝,逢人便说男儿当自强,听得乡亲个个嘘唏不已,果然是别人家的孩子。
二十年前村里人人都能吃饱,不差小孩一口,主要油水缺得厉害。
他鼻子尖,可劲挑那些有油腥味的人家,土灶台做饭,迎风能闻数米,从村民家门口路过,想谁家就谁家。
空闲时他还会上山设置陷阱打牙祭,溪边捞鱼玩烧烤。
小学到中学,他的身高在同龄人中属拔尖的,到后期谁家掌厨者厨艺高低都能一一评点。
叼滑的李哲,把成年人的精明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这让老校长高看一眼,认为李哲是村里潜力最大的孩子,上学时开小灶监督教育,中学给学费,真当李哲半个孙子养。
现在呢,标杆都倒了,村里孩子会怎么看?
读书没用?
“做村里代课教师,以后怎么活?”老校长道。
乡村教师的工资,与县里财政挂钩。遇上富裕的村子,也会有补贴。
以李家庄三面环山的地形,经济状况可想而知。老师来了一位又一位,没几个长久的。
这不最后一位老师离开后,七十多的老校长只能亲自上阵。
打上星期李哲回村后,就被校长拉了壮丁。无所事事的李哲,也是赶鸭子上架。
李家庄大部分人沾亲带故,李哲又有长辈身份又有老师架子,倒是把一帮皮实地熊孩子驯服了,乡村教师干的有声有色。
“村子里花钱地方不多,还有点存款,能过日子。长期规划嘛……”李哲沉吟道,“我是学金融的,在资本市场每年混点饭钱问题不大。”
“不是长久之道。”老校长瓮声瓮气的说着。
“农妇,山泉,有点田。”李哲笑着道。
“屁,这都是有钱有闲人的牢骚,真让他们放弃城市各种便利,远离电子产品,天天在田里忙活,有几个愿意啊?”
老校长这话说的也太打脸了,李哲懒的反驳,各人有个人活法。
正安静的时候,校门口传来个大嗓门:“老校长,找我什么事?”
村长吕岩,板寸头,四十几多岁正值壮年,还兼任了村支书,妇女主任,跑腿的,开会的,村上一干事,找他准没错。
这份工作他干地其实很憋屈,山村油水少,上面更是没门路,下面人不服他。
最大困难还是老校长。
在他心里,老校长是村子里是真正的土豪恶霸,认了一个理,谁的话都不管用,就算县令县蔚来了也不行。
放几十年前,那是要吃枪子的。
张校长本名早没人记得,十几岁初中毕业的小伙,从代课老师做起,小张变老张,再成为老校长。
五十几年起起落落,村里六十岁以下,都是同门师兄弟。这份资历吓死人了,村长吕岩经常被训的像孙子一样都不敢回嘴。
不管哪届选举,只要老校长不同意,那被选举者门路通天都不顶事。
话语权话语权,村民半数听老校长的,选举理论上要公平公开公正地民主投票,咋整?
“来就来了,怕我耳聋听不见?”
老校长嫌弃吕岩功利心太重,不太待见对方。
“是这样,李哲准备在村子里定居,老宅塌了肯定不能住。你想办法给他找个好地,到时家家户户出人出力,帮忙把房子盖起来。”
老校长话说的理所当然,从他嘴里出来就是圣旨。
圣旨效果似乎不强,吕岩眉心成川字,关于地这方面,事情很难办。
若是校长出面,村民肯定同意谦让一分半分,就是会认为他吕岩出的馊主意,背后戳脊梁骨。
老校长德高望重,生平没污点,不会坏了村里规矩,只有吕岩这种想尽办法贪污的小人,才是大反派。
吕岩求助的目光转向李哲,后者点点头道:“校长,我准备在山上找片平地,图个清静。”
回来三天,李哲在村子里转悠几回了,就是为了实地考察。
李家庄地理得天独厚,背靠海拔三千多米的大青山,三面被山坡环绕四季如春。
和平后人口爆发,本就只能容纳两三百户硬住了五百户人家。
山脚下能开垦的土地早就被征用干净,而他名下老宅一个月前风雨交加的夜晚倒塌了。
面积又小,李哲不准备使用。
占用邻居家的宅基地,实在开不了口。
李哲还有点私心,既然回来了,那住的不能太差,平房不考虑,一定要两层小洋楼,且尽量住山上,显示格调。
“山上平整些的地方我印象中有几快,就是各种不方便,水电什么都不好整啊。”校长是老江湖了,两人眉来眼去马上领会门道。
“校长,我先找找看,离村子近这些都是小问题。”
李哲又和他们两简单沟通几句,勉强说服两人。老校长还指出几个风景好的地方给李哲参考。
下午的课程,理论上是校长教。当然,以老人的精力也应付不来每班一堂课,他就坐在走廊上,等着给学生答疑。
小学生极少会有主动提问,所以校长做着吉祥物,自得其乐摇着蒲扇打瞌睡,度过一个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