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语境下完全变质的20个常用成语(原创??/strong>
中国的成语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语言环境随着社会变化不可避免会发生变化或者说是"变异",一旦语言环境变化了,当时产生的语言含义在如今的语境中就会产生其他意思,一部分是成语的实际意义与原初意义相对,一部分会相反,更有一部分干脆风马牛不相及,此类现象不胜枚举但又符合情理。如果一个成语在新的语境下“约定俗成”地被广泛借用或者错用为另一种含义并且使用者是潜意识的,那么,假使想恢复和维护其原有的纯正性无论谁还是哪个组织,都会力不从心,并且其恢复和维护的作为在“语言发展的情理之中”会变得毫无意义。与其这样,不如将错就错或让其自生自灭。因为从语言"约定俗成'的原则来看,词语的使用上,如果一个错误大家都在犯,就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这??错误'的用法也就取得了约定俗成的地位,早晚都会得到学术界和规范出版部门的重新界定和承认??/font>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讲,我们必须清楚,成语语言还是要遵循一定时期一定环境下的用语用义规范的,而且必须遵循。这个规范标准,就是遵循国家语委颁布、相关国家权威辞书出版部门出版的成语用语用义规范。问题很实在,假如你参加高考,邹?在考前进行所有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时肯定是按照相关的语言规范。如,相关规范明文解释“炙手可热”的含义是这样的而且具有唯一性,邹?你在高考的试卷上就只能按照规范要求来,否则,你会得不到任何分数,那道题的考分也就了,说不定还会影响到你整个的高考成果。所以,在国家同意印发的规范读物和字典里用的是什么,我们至少应该遵循??/font>
事实上,这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产生这一矛盾的原因并不是成语使用者的知识水平和学问大小问题,关键是语言的发展总是超前于对其进行的总结和研究之后形成的用语规范,往往导致用语规范并不能完全地指导语言的使用??/p>
笔者首先想指出的是,从语言发展适应社会环境的角度来讲,咬文嚼字没必要,语言本就是用来沟通的,绝大多数人的意思就是正确的意思。就像“校对”,大家念错了,干脆就错着来。但是,至少在目前的语境和相关组织的规范范畴内,笔者认为还不能完全听之任之,约定“俗”成??/font>
所以,笔者特意精心选择了二十个成语以飨读者,都是国人最喜欢用而且经常无意用错的“掉水平成语”,或许你也“难以幸免”??/font>在语言上尽量做到诙谐轻松有趀?又能够简捷地传播知识??/font>
??0个常用错成语大盘??/strong>
素面朝天
这个成语用来专指不化妆的女性,素面朝天的“天”不是天空,而是指天子。“素面朝天”有个典故,说的是唐朝杨玉环的姐姐虢(读做“国”)国夫人,身上也遗传了杨玉环她妈的基因,和杨玉环一样天生丽质,纯天然“白里透红、羞花闭月”。虢国夫人十分自信自己的美貌,从来不在脸上浪费钱,她常常不化妆进宫去面见圸?。即使是觐见唐玄宗,也只是淡淡地化一下眉毛而已。而这个还不是因为自己爱美,而是有不得已原因,据史书记载,玄宗特喜欢眉毛。估计,“美眉”这个词很可能就是唐玄宗发明的??/p>
这里有一个当时的花边新闻,估计是邸?朝代的狗仔们的炒作之辞:说是当时有一个叫张祜的愤青,是个颇具才华的帅小伙,对杨姐姐不化妆就去面见圸?多少有点看法,他心想:你一个虢国夫人不收拾一下脸面天天就跑到皇宫去见皇上,太随便了,怎么也得稍稍抹一点sod蜜来表示表示对圣上的敬仰吧,左想右想,于是写了一篇被后人称为诗歌的评论,后被好事者收录在《全唐诗》第511卷第106首,题目是《集灵台一》,且看??/p>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br/>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br/>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br/>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font>
谈到这儿,我们就明白了,素面朝天是指女人既美貌又自信,不需要化妆就敢出头露面。看来,现在很多人把这个比喻女子十分美貌的成语当成了形容女人不化妆不打扮的意思,恰恰把它的含义理览?了其对立面,这都是“望文生义”这个成语惹的祸!有人在文章中写道:“我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光头、都脱得精光、都素面朝天,然后继续各种和谐的工业农业软件硬件等等等等大发展。”这里他把素面朝天这个词完全用反了??/p>
明日黄花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一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后多指“过时之物”,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有人提出疑问,“明日”哪里过时了?“昨日”才过时,便想当然地把原成语篡改成了“昨日黄花”——结果这一改就改出了笑话??/p>
“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充满文化气息的民俗之一。每逢重阳这天,古代的“余秋雨、梁衡、王洛宾”们互相“串通”相聚赏花,吟诗作文,雅兴绝不低于今日金庸携博士生纵情西子湖畔笑傲武林放荡江湖之为。在我国的文学史上粗粗寻找一遍,就会发现有不少耳熟能详的歌咏重阳、赞颂菊花的诗作(笔者一直认为,古人之作,要是论文体性质,其实是古人写的评论),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此外,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在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邿?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p>
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过时之物,曰明日黄花”,宋代胡继宗在其《书言故事·花木类》中如是说。比如,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沸羹集〉序》中就写道:“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再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七》中也有过关于“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的话??/p>
名人大家们深知这个成语有典可查,因而用得准确无误,指的是过时的“应景的文章”,说的是“一月前”的“手书”,便称之“明日黄花”,当时他们用得准确无误除了深沃的学养还与语境有莫大的关系吧。而现在非常多的人不了觿?个成语的来源,想当然地以为“明日”尚未到,既然是讲过期的事情,当然得用“昨日”。结果,恰恰搞反了??/p>
难兄难弟
了解这个成语之前请先做个选择题吧——难兄难弟的意思是():a才能俱佳,难分高??b悚?兄弟c共患难的朋友d彼此处境都不??/p>
且看分解:笔者觉得“难兄难弟”是个有趀?特别的成语,有趘?因为它的出处,特别是因为它的巨大变化。它有一个简单但充满趑?的故事,如果余秋雨先生感兴趣的话,定能从这个故事中演绎出很多美丽的东西来??/p>
据《世说新语·德行篇》记载,以前有个陈氏家族,家长陈寔(此字粤语和普通话都读为“实”)有元方、季方两个儿子,都是功业有成,且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德行甚佳。如果他们生在现在,不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况下去评选五四模范青年不在话下,绝对满誉而归。据说有一次,陈元方的儿子长文、陈孖?的儿子孝先,二小儿谈论人品问题,都极自豪地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争论得不可开交??/p>
二个小孩子争论僵持不下,于是找祖父陈寔评理,陈寔笑看二孙争论,不期然觉得他们的父亲元方和孖?都是好样的,于是感叹道:“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意思是,元方实在是好啊,好到很难做他弟弟(去效法学习他);孖?也好得很啊,好到很难做他哥哥(去效法学习他)??/p>
从此,这句感叹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成语。不难领会,原成语的意思是说兄弟皆佳,无可挑剔,并驾齐驱。但是,这个本指好到“难于做兄,难于做弟”的意思渐渐被人遗忘,大家把“难于”之“难”解作了“落难”之“难”了。这觳?同原见?恰相反,一改形容兄弟都非常优秀的意念,变成了讥讽一对兄弟都同样坏的语义了??/p>
现在,形容两个出类拔萃吕行皆佳者是“难兄难弟”,误解错用地同样也来形容坏人或是共同落难之人了??/p>
空穴来风
笔者可以断言,对于成语“空穴来风”,用者十有九错,意思多用反了!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一句。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此语是中国历史上硕果仅存的美男子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白居易在《初病风诗》一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简单说其准确含意应该是事出有因。按觇?,“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说法有根据、有来由??/p>
现在大多数人把这个成语用错,贻?要归咎于媒体。我们打开报纸看新闻信息,特别是八卦新闻,一说到毫无根据的事时,“空穴来风”一词便如同狗仔给明星制造诽闻一样轻车熟路信手拈来。受到“意见领袖”——传媒的影响,长此以往,很多人就理想当然将此语理解成无根据、无凭证、编造臆测的同义语,大众在接受信息的意识上会认为传媒的意见是权威而准确的。更要命的是,不仅媒体常搞错,我们的一些辞典也“跟着起哄”,有些辞典竟做了类似的错误注释,台湾有本厚厚的《每日一辞》中明确说道:“比喻事情凭空发生之意。??这个觇?同原成语恰恰相反了??/p>
清·梁启超在其《续论市民与银行》中恰当地运用了这一成语:“然而银行当事人,安能逃避贻?,空穴来风,理有固然。”还有一例:“说她对丈夫不忠,大概不是乱讲。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丈夫不在时她浓妆艳抹迎客送客,不是迹象?”所以,现在将这一成语的含义篡改成捕风捉影之意,极不应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更不妥当??/p>
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不争的事实,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按照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我们又得尊重语言并且给以语言自身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自由!对于“空穴来风”这个成语,笔者的观点是建议权威出版部门作出明确解释:“空穴来风,古意指传言有根据,现指传言没有根据、凭空捏造。”而《新华成语辞典》解释:有孔洞就会进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的以乘隙而入。相关出版部门认真下点工夫把各种辞典觇?统一起来,就能避免继续造成混乱。这样做既尊重了“群众的创造”和语言自身发展变化的自由,而且也切实可行,完全不影响词语的继续使用??/p>
美轮美奂
“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美哉奂焉!”’东汉经学家郑玄注解:“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奂,众多,鲜明,形容敞亮。《辞海》中对“轮”解释,第六条为“盘旋屈曲而上,引申为高大貌。”词条“轮囷”“轮奂”都是高大的意思。“仑”在文言中的意思为“思,想”,《说文》:“仑,思也。”《新方言·释言》:“浙江令人自反省曰肚里仑一仑。”因此,在“美轮美奂”这个成语中,两个字不能互换,必须写作“轮”。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美轮美奂”的意思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宏伟壮丽。”这个成语在99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考查过: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此处也是用法对象,不合语境。这个成语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邺?自我感觉良好的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p>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比较高,但是好象在旧版《现仱?语词典》《辞海》这些权威的词典中却没有收录。笔者摘录了一些人们习惯性的错误运用??/p>
这些美轮美奂的元首用车在汽车世界里早已成为一道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风景线。(《顶级座驾——世界各国元首用车大公开》——《时尚??001年第6期)
水不仅多而且好,无论多深总能清澈见底。阳光折射出层层涟漪细细碎碎,美轮美奂??《水的情怀故乡的水》—??001??9??6日《人民日报??
多美的湖呀,整个儿的翡翠色,而不是单一的绿色,也不是单一蓝色,抑或其它色调,美轮美奂,似乎融入了天底下人世间环宇内所有的美质,令人怦然心动,我直想喊:九寨,你为何这样美!(《我的九寨沟??—??001??1??4日《人民日报??
荷花的形状如传说中的宝莲灯,一盏盏宝莲灯透过水底的黑暗、厚厚的淤泥照亮了整个荷塘。呀,真是美轮美奂!(《荷塘》——《人民日报??002??9??2日)
《芝加哥》巧妙地在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戏剧框架中制作了一道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原汁原味的百老汇视听盛宴美国音乐剧《芝加哥》岁末进京》——《人民日报??2004??1??5??第九版)
11??4日,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的表演赛如期登场。两个小时美轮美奂的表演,数十位花样滑高手的倾情奉献,让中国的观众再次感受到花样滑冰的美??(《中国花样滑滑向冬奥会》——《人民日报??004??1??5????/p>
今年春节晚会最感人最震撼的亮点是??1个盲人表演的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将传说中的千手千眼观音演绎得如此的精致典雅,让所有观众击节赞叹??(《五环旗下:千手观音》——《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2??3??第五版)
在崔振英的镜头里,这些自然界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昆虫似乎变了模样,它们展现着各异的神态、千奇百怪的姿态,色彩斑斓,美轮美奂。(《鞍山小昆虫京城大露脸》—??《千山晚报》)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到底是什么意??这个词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歍?方,位置最高。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衜?了。??/p>
对于“流火”,这里有最详尽的解释。《辞海》缩印本??52页释义:“火,星名,即心宿。每年夏历五月间黄昏时心宿在中天,六月以后,就渐渐偏西。时暑热开始减退。”另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由此可见,“七月流火”虽与节气、气候有关,但绝不是形容暑热之词。故余冠英《诗经选译》对此说得更为简洁明了:“秋孻?昏后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br/>看来,这个本指“天气转凉”的词,愢?大多数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可谓“赤道常年皆‘流火’”,至今各种媒体还常误用来形容暑热??br/>摘录《诗经》中的《国风·豳风·七月》原文:
七月流火,九月授血?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街?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font>
七月流火,九月授血?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font>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font>
四月秀葽,五月鸜?。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font>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font>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font>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font>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font>
据说这是最古老最详尽地描述西周奴隶们常年辛苦劳作和贫困生活情况的长诗。诗的第一段四节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就是:“七月大火星流向西,九月妇女制寒血?冬月冷风呼呼叫,腊月寒气又凛冽。没有短褐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冬孼?歜?开始修农具,二月举足下田地。老婆带着小孩子,给我送饭到田野,田官自是心欢喜。??/p>
诗中的“火”有着特殊的含义,它是天蝎座的一颗亮星——天蝎座α,我们称之为心宿二??/p>
心宿二的拉丁名是antares,意思是对抗火星。不错,心宿二是一颗红色的亮星,如果不仔细分辨,确实有可能把它和火星混淆起来。心宿二是一颗红超巨星,它的表面温度要比我们的太阳低很多??/p>
在夏孚?夜晚8??点中,我们可以在南天看到心宿二。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描写的是将??000年前的景象,由于岁差,我们的前辈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天象已经不一样了,那时候的“七月”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公????月。这首诗其实应该理解为心宿二向西方移动,寒冷的季节就快要来到了??/p>
在心宿二的两边你能够看到两颗小星,它们分别是天蝎??τ??σ,它们有点类似于牛郎星和它身边的两颗星??/p>
最后想说的是,“七月流火”尽管是被误用来形容夏天酷热,在时间和所指上都是错的,但是却表现出了人们很形象很浪漫的语言用法??/p>
差强人意
其实,国人最爱误用的??差强人意"这个成语,它的意思应该是大体上令人满??可是有非常多的主持人和解说员都误觺?它的本意,常常是超常发挥,当作“太差劲了,不能令人满意”的意思来使用。尤其在在很多有名的大报上和体育竞赛评论中常常“露脸”??/p>
差强人意”原指很能够振奋人的意志。差:甚,殊。(辞典觇?:稍微,大致,比较。)强:起,振奋。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矀?。”意思是说,吴汉指挥作战,在形势不利,将士惊慌失措时,仍整修兵器,鼓舞土气。汉光武帝听到这一情况后感叹地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强”作“使强大”、“使强?”、“振奋”解。而“差”字在此应作“稍微”、“较”、“尚”解(音chā)。现在这个成语意思是“大体上能使人满意”,但这个词语绝不是“使人感到差劲”的意思,之所以有人将“差强人意”理览?“使人感到差劲”,笔者估计,是用错的人将“差”字作“不好”、“差劲”解(音chà)了??/p>
另外,笔者查询,相近似的说法的不同例句还很多,即“甚强人意”(《朱文公文集》)、“殊强人意”(《朱子语类》)和“粗强人意”(宋人魏了翁《鹤山大全集》)。可见“差”并不是个否定性的语词??另一组与上一成语极为类似的成语,即“差慰人意”(苏轼《东坡续集》)、“差可人意”(明人李开先《闲居集》)、“差快人意”(明人海瑞《海瑞集》)和“差适人意”(宋人楼钥《攻女鬼集》)。“差”也不是个否定性的语词??/p>
首当其冲
简单点说,它跟大家都熟悉的一马当先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个成语出于《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郑以小国,摄乎晋楚之间,重以强吴,郑当其冲,不能修德。??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整个词语的意思是:处于冲要位置首先被冲击,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首先遭受灾难。著名小说家巴金在《家》中准确用过??“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p>
这个成语本身就不是一个褒义成语,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其同义词该是和祸在旦夕或祸迫眉睫相近,表示就要遭受攻击或灾难即将降临??/p>
惨淡经营
先来看两个例句:1、这家公司惨淡经营,濒临破产??、这家公司惨淡经营,生意逐渐红火。读者觉得。哪个用得恰当?
笔者为你详觼?这个成语出自唐代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指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一诗中。惨淡经营之“惨淡”,又作“惨澹”,辛苦、苦费心思的意思;经营,反复研究、认真构思、筹划。所以,从成语出处看仪看出,这个成语本是形容画家在下笔之前用心考虑画面布局的辛苦。后来人们却用这句成语,比喻艰苦地创立、困难地经营某一事业。现在多用来形容苦心谋划、极力维持的情状??/p>
邹韬奋在其《经历·惨淡经营之后》一文中是这样运用的:“这样惨淡经营之后,这一所房屋,在邝?贫民窟的街道上简直是一所很整洁的屋子了。”邹韬奋准确地运用了这个成语,可见,从行为上和心态上来说它是一个褒义词而非贬义??/p>
再看上面两个例子,从现在的语境来说,都没有错误。但是,严格从成语渊源来讲,第二句该是正确的??br/>
炙手可热
《新唐书·崔铉传》:“时语曰:‘郑(郑鲁)、杨(杨绍??、段(段魂)、薛(薛蒙),炙手可热。’”唐·杜甫《丽人行》诗:“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丞相:指杨国忠。嗔:生气。)。炙:烤、烧。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其近义词有这些:烜赫一时、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意思相反的有:平易近人、和蔼可亲??/p>
清代的陈忱在自己写的《水浒后传》第一回中就用过:“炙手可热握大权,待郎充犬吠篱边。??/p>
不刊之论
千万别把它理览?不值得刊登的言论或没有得到发表的论文来理解。不刊之论的准确意思是:正确、不能更改、修改的言论。出处在汉朝扬雄的《答刘歆书》一文:“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宋朝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也说:“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刊:削除,古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br/>严复在其《原强》中使用了这个成语:“故曰:民智者,富强之原。此悬诸日月不刊之论也。”从辞典上可以查询到,带刊字的成语很少,常用的基本可以确定仅此一个??/p>
现在很多人把它拿来用没有得到发表的论文,甚至一些词典中将它引申为:没有得到认可的言论,不具有代表性。这与成语原意是大相径庭的??/p>
每况愈下
原为“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况”就是“厉害”之意,“每下愈况”即“越来向下的越厉害”,“每况愈下”又怎么觇?得通?可以讹传讹,竟连字典上也误作“每况愈下”了。记得鲁迅先生在他的杂文集《坟》中的一篇《从胡须说到牙齿》中还用这个词讽刺过章士钊,可现在我们却“从恶如流”了??/p>
门可罗雀
出自《史??卷一二零.汲郑列传第六十》:“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是司马迁阐述汉初汲黯、郑当时二位大臣之事迹。汲黯于景帝时任太子洗马,在武帝时任东海太守,后又召为主爵都尉;而郑当时则先任太子舍人,后迁为大农令。二人其时皆位居高官,受人敬畏,每日户限为穿,车如流水马如龙,巴结逢迎者,不计其数。由于其刚正不阿,疾恶如仇之性,不适官场,后俱丢官失势,致生计陷亦入困境。与此同时,宾客尽散,门前冷落车马稀。司马迁复例举下邽人翟公,乃汉文帝时大臣,任廷尉时,为九卿之一,位高权重。每日车马盈门,宾客如云,络绎不绝,水泄不通。其失官后,宾客绝迹,门可罗雀。后官复原职,众宾客复登门求见。此一失一得,一贫一富之况,令翟公感世态炎凉,人多趋炎附势者,顿感忿懑,便于门首书一行大字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当时亦如此不幸,可悲夫!
由此可以看出,成语原指为官者昔日权势熏天,而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后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常用此语,看看,在大门之前可以随便张起网来捕麻雀,说明十分冷落,宾客稀少??/p>
一蹴而就
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之域。”后以“一蹴而就”谓迈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就能完成。杨沫在《不是日记的日记》写道:“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与它相近的词有:一举成功、迎刃而解;相反的是:一事无成、一蹶不振、欲速不达等??br/>
飞黄腾达
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原意本来是贬义,现在人们都把它当一个褒义词,甚至用来祝福朋友??/p>
衆?禽兽
原意是指官阶凭证,现意大家都知道。我们就按原意形容那些当官的是衣冠禽兽吧!这样可以把原意恢复,多好哇!多么贴切!
危言危行
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呢?????wēiyánwēixíng,危:正直。说歛?的话,做歛?的事??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p>
文不加点
汉代祢?《鹦鹉赋序》说:“?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但千万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写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p>
另外还有几个,不算是成语,笔者还是要拿出来说说。现在体育节目的主持人老爱傻傻地用??fontcolor="#ff0000">染指”,这明明是个贬义词,可老说这队要染指冠军,邘?要染指锦标,听着真别扭。国人(主要包括主持人和歌手)常说开车开了多??fontcolor="#ff0000">??/font>,误等同于千米(公里)。其实迈是英语mile的音译,即英里。美国车的里程表就是以英里标识??英里=1.609千米(公里)。有人开车开??00千米却说开??00迈是不对的,他没有开??60.9千米,容易混乱,还是分清楚好。再有,一提??fontcolor="#ff0000">写真”就让人想到裸体艺术照。其实该词来自日语,原意就是照片??fontcolor="#ff0000">鹰犬最初是褒义词,现在变成贬义了??/p>
从历史上看,开始大量地用典故成语,盖始于东汉。东汉人的文章,有的简直像《诗经》、《书经》的集句。再下来是齐梁以后的文学、唐宋的古文、清仚?桐城派文,愈往后应用典故成语的风气愈?盛,这显示文运的衰竭,也歘?文学家失去创造力的表征。当然,中国汉语发展到现在,词汇语言极其丰富,成语的数量数以万计,且中国历史上经历历次文字改革,有些古汉语到现在已经不用了。爱用典故成语之人,与中国文化的尚古之风,直接有关。成语也是可以不断丰富充实延续发展的,只要它立意合理、用义有据,受众接受而广为转播,就可以使其立为成语,成语乃约定成俗者??/p>
时代在发展,语言也在发展,随时代演变,成语内涵跳脱原意者比比皆是。语言必须适应现代。(??/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