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凝寒假闲赋在家,半年多没见的好友们纷纷发来消息,准备组个局约一约,但是出去得比较频繁容易招来爸妈的灵魂提问,但也有可能是早就想问所以寻个由头罢了。
木凝倾向于后者。
“最近怎么老是出去,谈男朋友了?”木父剥着橘子,装作云淡风轻地问。
结果虽然没错,原因倒是大相径庭。
木凝抢了木父手里剥好的两瓣橘子塞进嘴里,含糊不清地说:“没有啊,都是和以前同学的一块儿玩。”
“别是谈了不告诉我和你妈。”
“真没有。”木凝看向木父,“要不要我把每次和谁一起出去都报给你?”
木父摆摆手,道:“我就问问而已。”
正在打毛线的木母插了一嘴:“不过要是谈了,最好找附近三省的。”
“这谁说得准,要是喜欢了管他哪里的。”
木母狐疑地看向木凝:“你真的有喜欢的男孩子?”
“没有。”木凝回答得干脆,“就是随便聊聊嘛。干嘛一定要是附近三省的?又不是要结婚。”
木母是在报社工作的,思想在同龄人中也算前卫,而且她从小对木凝也都是比较放任的态度,除了在待人接物上对木凝有严格的要求,其他时候都很好说话,相反还是木父对她的管教更多一点。
但木母接下来的话却出乎木凝的意料:“结婚的话我就希望是本省的了。”
“那如果不是附近三省的,你就不要了?”
“嗯,不要。”木母十分果断。
“为什么啊?”
木母手上一顿,道:“我不想你离得远。”
木凝问:“什么才算‘离得远’?是男方的家乡远还是以后定居的地方远?”
木母:“两个都算。”
木凝笑道:“妈妈你这条件也忒严格了吧。”
“要我说你直接在本市找一个好,既知根知底,工作放假回来也方便。”
莫名的,这句话触到了木凝的逆鳞,她皱眉:“无论我离的远还是近,工作了以后都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来,不都是一样的吗?我为什么一定要被束在本市?”
爸妈舍不得她,她可以理解,但事实是按照木凝的性格,工作以后也不是会三天两头往家,所以她并不是很能理解妈妈的想法。
而且,为什么在恋爱开始的时候就考虑这么多地域方面的因素?为什么这么早就要给她“灌输”所谓“合适”“便捷”这样的观念?
木母停下手里的针线,认真地看着木凝:“怎么会一样?你要是近的话想回家就能回家,远的话你怎么回来?”
木母又道:“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
“你这是在绑......”
话未说完木凝就受到了木母投来的目光,冷静的、带有年长一辈所拥有的威压。
木凝心底叹了口气,她不想现在就因为一些还莫须有的东西和木母产生冲突。
她放低语气:“那这样,如果对方家很远,但是在这边工作,你同意吗?”
“那也得考虑考虑。”
木凝控制着自己的语气:“妈妈,你不能总把我圈在身边吧?我过完年虚岁就21了,你不能总不放手。”
木母点点头:“你可以有自己的意见,我也尊重,但这件事上没商量。”
木凝沉默了几秒后:“妈妈,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只在这一点上□□。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不想你离我太远,我的坚持不会变。当然你现在或许也不会懂。”
每当父母宣布一些主张而你不认同或者不理解时,她们就会用诸如“你还不懂”“你还小”“你长大就知道了”这种套话,木凝承认父母的某些劝告是“金玉良言”,但这不代表她的主张就能被忽视。
木母一点不肯服软,木凝也知道这个话题不适合继续深入,但她同样不想低头,唯一的希望是木父,希望他能够打个圆场,没想到木父把橘子皮扔到垃圾桶里,说:“这点上我和你妈是一边的。”
木凝心里也有点脾气了,她没说话。
木父看了眼木凝,继续道:“爸爸妈妈出于私心希望你可以离我们近一些,不仅是因为方便见面,更重要的是方便给你撑腰。”
“如果以后你受委屈了、受欺负了,爸爸妈妈离得近的话当天就能给你接回家,就能保护你,让你免于受气;可如果你和我们相距甚远,那我们即使心有余而力已不足了。”
木凝摩挲了下手指,想了想还是没有打断。
“你现在没有恋爱经历,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也不了解,可能觉得爱情、婚姻都是一辈子的东西,一旦做出承诺就不会更改,但是现实会复杂得多,爸爸妈妈只是想尽可能地让你活得好,少走弯路。”
“可是爸爸,”木凝出声,“这些事情我都还没经历过你们就扼杀了我想尝试的念头,这对我公平吗?我理解你们的想法,可是不能因为莫须有的猜测就否定一些可能吧?我想走出舒适圈,报大学的时候我为了照顾你们的心情和想法而填了近边的大学,那未来的工作或者择偶,是否可以让我自私一些呢?”
时间倒退回六月份,也是类似的一幕。
木凝综合了各种因素后在志愿表上填了附近三省的大学。虽然南大不差,但中文系在里面却是个弱势专业,如果当初木父木母愿意放手让她填稍微远一点的大学的话,她可以选择更合适的。
亲情的牵挂,父母的恳求,让木凝妥协了。
木母提高了点声音:“那你现在是在怪......”
木父按住木母,用动作制止了木母的话,转而对木凝说:“我们今天就是随便谈谈,你现在也还小,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木凝也不想把气氛彻底搞僵,低声说:“那我先回房间了。”
木凝慢慢走回了房间,说不上难过或失落,只是有些无奈和无力。
刚关上房门,手机里便弹出了语音通话邀请,显示的头像是叶景行,木凝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
“喂?”
木凝一开口叶景行就觉得有些不对劲:“怎么了?你语气听起来有点不开心。”
“没什么,就是今天和朋友出去玩有点累了。”
叶景行笑:“那看来白天玩得挺疯啊。”
“嗯,毕竟也有一段时间没见了。”
木凝不想过多谈论今天,于是移开话题:“你最近在家都在干什么?”
“也是和朋友们聚一聚,然后看一些辩论赛的回放,做一些笔记,然后给大一的小崽子们布置点辩论作业。”
“那他们估计都想揍你吧。”
“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nopainnogain,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说起来,你以后会从事和辩论相关的工作吗?”
木凝过渡得很自然,叶景行没多想:“打辩论是一种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把它作为一种工作的话应该有点困难,除非我去上诸如‘x葩说’之类的,所以应该还是会考虑信息安全方面的职业。”
木凝继续试探:“那你是准备考这方面的研究生还是直接工作?”
“考研吧,如果想在南三省找到一个可以养得起我们两个的工作的话,最好还是读个研。”
木凝敏锐地捕捉到“南三省”,她顺着问:“你要在这边找工作啊?”
“当然啊,之前考到南大就是为了到这边发展。”
木凝轻轻握紧手机:“那你短期内都准备在南方发展了?你爸妈同意吗?”
“同意,他们双手赞成。我爸妈之前就希望我离开东北到外面见识见识,我离开了他俩能过二人世界估计比我还高兴。”
明明是很平常的语调,却让木凝不禁发笑:“你这么调侃你爸妈真的好吗?”
“陈述事实而已,当时知道我被南大录取的时候他们就差放百响大炮送我出家门了。”
木凝没忍住笑了出来:“他们一点都不想你?”
“想估计还是会想的,”叶景行的语气很无所谓,“不过我回家才半个月我妈就在问我‘你咋还没开学?’‘学校啥时候开学?’这种问题了。”
“你妈好嫌弃你哦。”
“其实我感觉很多东北父母对孩子都挺‘嫌弃’的。比如我小时候,要是我和我妈说想吃雪糕,但我妈不给买,你猜她会说什么?”
“雪糕吃了坏肚子要打针?”
“不是,通常东北的妈妈会这么说——我看你像雪糕!”
“妈,我想吃烤肠。”叶景行继续举例,“我看你像烤肠!”
叶景行像打开了话匣,接着说:“我妈有时候生气了会说‘给我消停儿的’或者‘腿给你打折了’,不过这还是骂得轻的,我记得我以前淘气我爸还对我说过——”
“什么?”木凝问。
叶景行学着叶父的语气:“‘你信不信我一脚给你旋炕洞里’?”
木凝当即不厚道地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们东北话也太好玩了吧!”
“还有一些是朋友之间会说的,比如朋友闹你或者膈应你的时候,我们会开玩笑地说:‘你信不信我脑袋给你削放屁了’?”
木凝笑得眼泪花都出来了:“还有吗?”
“再比如让你废话少说,别说没意义的话的时候,我们会讲:‘这种没屁隔了嗓子的话少说’。”
“真的太好笑了,等开学了我要在你身上实践一下我的东北话能力。”
叶景行又说了些例子,成功地把木凝的心情从低气压带回了正常地带,后来木凝一边洗漱一边和叶景行分享一些回家后的见闻,说着说着木凝便很困,她对着手机嘟囔:“好困啊,等会我要是没声了你就挂电话吧。”
叶景行说“行”。
后来叶景行说了什么她就记不清了,她快睡着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想,他和叶景行维持现在这样就很好。
生活时常苦涩,但有什么关系呢,你很甜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