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纸坊雇人吗?
也许是因为梁氏过来看到了这边的情况一切都好,回梨花沟的时候与村里的人说了,或者还因为云蓝与梁氏说了,以后过来探望最好选在中午吃饭休息时,不然过来了也没空见,下午就没有人过来看了。
尽管下午烈日灼人,比早上热得多,这些服劳役的乡民还如早上一样卖力,汗流浃背,连面上也全是汗水了,都只是用袖子抹一下脸上的汗,又继续埋头干活。
还是云蓝担心有人中暑,中途让这些人休息了两次。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些人不肯休息,连声道:“这点日头算不得什么,平日太阳更大照样下地干活,也没见怎么样。”
云蓝没办法,只能琢磨着明日让人煮些绿豆水、酸梅汤,放到旁边的溪水凉着,到时给乡民消暑解渴。
因为这些乡民的卖力,到了傍晚,吃晚饭的时候,路已经修了将近十分之一,按照这样算,比预计用的时间缩短了一半,路还比之前宽。
但是大衍服徭役都是一个月,就算修路提前完成,也不好提前让这些征夫回去,不然开了这个不好的先例,之后就难管了。
因此,郭毅就与云蓝商议着,是不是把从外边过来的那一段路也修一修。
云蓝知道,郭毅说的那段路虽然比不上新修的这一段那么宽,但也有差不多十米了,只不过路面因为年久不修整,有些坑坑洼洼的,马车走在上边特别颠簸。
以后云蓝在这边建了纸坊,也是经常要在那段必经之路上走的,郭毅提出这个建议,也是有几分投人所好,与云蓝打好关系的意思,云蓝自然没有拒绝,并表示修那段路的伙食和工具也一样由她出。
郭毅就是想着这事,见云蓝没有端着,主动出言揽下,也很高兴,又赞道:“褚大小姐宅心仁厚,若我大衍能多些像褚大小姐这样一心为民的人,何愁天下不安居乐业。”
云蓝微微一笑,道:“也得有郭大人、徐县令徐大人这样的好官,才能为民谋福祉,我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
郭毅听得受用,谦虚了几句,又夸云蓝。
云蓝没有心思继续与郭毅互相吹捧,也不擅长说这些场面话,就将话题岔开,让他传话去让征夫收工开饭。
郭毅这才发现天色是不早了,若是别的工地,不到天黑没法继续干活,是不收工的,但是云蓝的规矩显然不一样。
而且这一天征夫的干劲也证明,云蓝的做法是对的,郭毅自然完全按照云蓝说的办,立刻让一众征夫收工,吃晚饭。
因为时下晚上的照明条件有限,吃过晚饭天黑之后,时人就没有什么活动了,农人很少摸黑干活,所以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平民百姓,晚饭都讲究吃少些。尤其是穷苦人家,晚饭有时都是随意吃点就打发掉一餐了。
因此,云蓝让人准备的晚饭也不及午饭丰盛,不过是一个蔬菜炖肉、猪骨汤、野菜汤。
众人也没有因为晚饭没有午饭丰盛,就生出不满,相反还觉得理所当然。
而且根据衙役兵丁转述的众征夫的议论,还觉得这样更安心。要是顿顿大鱼大肉,他们反而会惶恐不安,更怕吃了一顿太花多银子,云蓝会心疼,就不继续提供伙食了。就是现在的伙食,他们都觉得太好了。
云蓝听到乡民对于这样的伙食安排,并没有什么不满,相反还十分感激,也觉得满意。
倘若这些人真的因为晚饭不及午饭丰盛,而有什么不好的表现,她就要考虑是不是继续给他们安排这么好的伙食,以及之后修另外一段路时,是不是继续提供伙食了。好在这些人没有得寸进尺,忘恩负义。
待乡民吃晚饭之后,云蓝也随意吃了点,就准备回城。虽然说旁边临时搭了棚庐,供离得远的征夫住宿休息,但是她就算出于安全的考虑,也不会住在这边,何况条件还差。
竹青和银光收拾了餐具,云蓝正准备起身,却看见谭正荣走了过来,欲言又止。
云蓝诧异问:“有什么事吗?”
这时郭毅去看今日修好的那一段路了,并不在旁边,几个护卫也只是密切留意着云蓝这边的情况,没有过来。谭正荣大着胆子问:“褚大小姐,您是准备在这里建纸坊是吧?”
云蓝点点头,道:“没错。纸坊的位置还要往你们梨花沟的方向去一点。”
说出了第一句话之后,谭正荣说话就利落多了,又道:“那纸坊雇人吗?需不需要雇人砍竹子什么的?若是需要人手,我们梨花沟的乡民干活都不差的。若纸坊需要雇人,褚大小姐能否考虑一下我们梨花沟……”
云蓝讶异地看向谭正荣。他现在才过来说这事,显然主意并非出自他那梨花沟村长的父亲,而是他自己今日修路才萌生的想法。
这个小伙子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上头还有个当村长的爹,没想到还挺有自己的主意。
而今可不是后世,许多乡里的村民都是一心想着土里刨食,很少会想着在外边找活干的,何况梨花沟还远在山中,平时也少有外出,相对比较闭塞。谭正荣鼓起勇气第一个向她提了到纸坊干活的事情,难能可贵。
云蓝在这边造竹纸,从砍竹子到抄纸,上百道工序需要的人很多,她不可能大老远从宣州把人找齐了带过来,少不得要在当地雇工匠的,梨花沟的村民离纸坊最近,又民风淳朴,正是合适的人选,就算谭正荣不说,她建纸坊以及建纸坊之后造纸,也会雇村里的人干活。
因此,云蓝听到谭正荣这么说,自然没有不应承的道理。而且因为谭正荣开口了,对他更刮目相看。
当下云蓝笑道:“我建纸坊造纸自然是需要雇人的,而且需要的人手还不少。这附近就梨花沟最近,我原本就考虑在你们村子雇人。”
闻言,谭正荣大喜。他之前是想到,云蓝在这边兴建纸坊,有可能需要雇人,但他又听说这造纸是朝廷决定的大事,而且还是个挣钱的美差。
何况造纸在大衍本就是抢手的技艺,轻易不会外传的。为了保密,工匠都会尽量找自己相信的人。再者,从这次修路可以看出,云蓝对待下人雇工明显大方而且有善心,工钱定然不低,指不定有多少人挤破头想进纸坊,就算他们梨花沟离得近,也不见得就有优势,能比过那些有权有势的人。
因此,谭正荣对于云蓝会不会雇用梨花沟的村民,心中也没底,不过是抱着微小的希望,问出口的。
但他没有想到,旁人还不及他分析得透彻,还没有想到塞人进纸坊,因此,他是第一个提出想进纸坊的人。
云蓝这么容易就答应了,还说会在梨花沟雇不少人,谭正荣不知道这个“不少”是多少人,但却觉得,能有几个就很好了。
以这位褚大小姐待底下人的大方及好心,有一个人受雇于她的纸坊,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谭正荣想到自己村能有几户人家因此改善生活,就打心底高兴,以及感激云蓝。
当下,谭正荣立刻对云蓝郑重一礼,道:“我代村里的乡亲,先谢过褚大小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