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洞庭湖畔皇者踪
作者:胖爸爸      更新:2019-08-13 03:35      字数:2718

林慕生大惊,回过神来时,见那烧焦头骨的天灵盖上,插着一块金色的掌心大小的令牌,像是被人用内力打入。林慕生运劲将那金色令牌拔下,只见那令牌正面刻着“药王盛会”四字,背面刻着“九月初九,荆楚三途渡口”八个小字。

那小和尚连念阿弥陀佛说道:“施主,现在是怎么回事我们还要呆在这里么?”

林慕生咬牙说着“可恶!先回少林!”将药王令放入怀中,背着花经天的尸身一同折返少林寺。宗云禅师等闻讯都赶了过来,众人没料到花经天甫与少林冰释,转眼已身入黄泉,不由得唏嘘不已。

林慕生本是打算伤复后,离开少林上定都寻归海光祖,但此时花经天突遭不测,剩花辞泪生死未卜,他本就对花辞泪颇多照顾,再加上花经天临危托付,心想无论如何也得要先找到花辞泪,于是将定都之行延后,又将花经天后事交给少林,自己往荆楚交界而去。

这一路少了花经天祖孙陪伴,比前番北上要辛苦许多,兼之他出门太少,内陆山丘道路又多,虽一路寻人问道,但时不时还是走了错路,浪费许多时间。眼见入了九月,终于才来至荆楚交界洞庭湖畔。

林慕生便寻人打听,一路上问了七八十人,却没一个知道“三途渡口”的位置,这一下又浪费了许多两日。林慕生眼见初九将至,心里越来越慌,心想既然名称渡口,必定是在河边、湖边的,便沿着洞庭湖畔一路摸索。这一日,来到洞庭湖北边的一处密树之中,忽见一个五旬和尚身穿袈裟,一手持钵迎面走来,正是少林寺菩提院首座道慈和尚。

林慕生急忙施佛礼道:“道慈大师,没想到在这里会见到你。”

道慈和尚做个手势,应道:“阿弥陀佛,没想到贫僧与施主真是有缘。施主近月前匆匆离开少林,贫僧也没料到会在这里遇到施主。敢问施主欲往何方?”

林慕生苦笑一下,没有回答,反问道:“大师呢,为什么出现在这?”

道慈和尚自怀中掏出一枚金色令牌,道:“实不相瞒,施主离去后的第五天,打扫弟子在贫僧的禅房里发现了这个东西,贫僧便与方丈告假,赶来参加药王大会。”

林慕生忙拿出自己手里的药王令,见两枚令牌一模一样,惊道:“少林寺高手如云,经萧诺诚之事后更是戒备森严,对方是怎么将令牌留在大师禅房的?”

道慈和尚说道:“阿弥陀佛,这个贫僧也无从知晓了。贫僧也没想到,施主也是应邀来参加药王盛会?”

林慕生摇头道:“我可不知道什么药王盛会,只是掳走花辞泪姑娘的人留下口讯,‘欲寻花辞泪,接下药王令’。反倒是听大师语气,似知道这药王盛会是怎么一回事?”

道慈和尚道:“阿弥陀佛!药王盛会是药门毒门的盛会,延续已有百年,每二十年举行一次,均由上一届夺得药王之人组织召开,指定盛会地点,与会之人需按照规则进行比赛角逐,争夺‘药王’之名。”

林慕生道:“我曾听闻武林大会通过比武挑选武林盟主,这用药用毒却要怎么比赛?”

道慈和尚道:“每届规则都由上一届‘药王’指定,因而会有所不同,但大抵都是一个用毒一个解药这般的去比赛。”

林慕生惊愕道:“那解药的若是解不了毒,岂不是不仅落败,而且也没了命?”

道慈和尚道:“施主所言极是。但若惧怕,参赛者是可以弃赛苟活的。”

林慕生道:“若按大师这种说法,药门毒门不需外部针对,这盛会一开,药门毒门自己人便内耗损失一半不止啊。这种东西为何还能变成药门毒门的传统保留至今?”

道慈和尚道:“阿弥陀佛。药门毒门行事乖张,本就奉行精英战略。而且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药王盛会’中夺魁,不仅能得‘药王’之名,号令天下药门毒门,而且也有额外的奖励,这奖励不是价值连城,就是绝无仅有,试问谁人不想博上一搏?”

林慕生道:“原来如此,说来说去也逃不脱利益二字。大师身在少林,不是药门毒门中人,为何会受药王令所邀,而且似乎对药王大会颇为熟悉?”

道慈和尚道:“阿弥陀佛。贫僧虽不是药门毒门中人,但身在少林菩提院,自然免不了接触解毒研药之事,因而在武林中薄有虚名,也曾在十年前参加过一次‘药王盛会’,故而有所了解。”

林慕生惊喜道:“原来如此我正愁寻不得路,大师既对‘药王盛会’熟悉,是不是知道‘三途渡口’的位置?”

道慈和尚道:“阿弥陀佛,贫僧确实略知一二,施主不妨一道同行。”

当下二人并肩朝东同行,过了两日来到风湖渡口。这一处三江汇流,接入洞庭,在周围地界非常出名。林慕生这才知道“三途渡口”指的就是风湖渡。

道慈和尚道:“所谓‘洞庭湖外岳阳楼,洞庭湖中不见楼’。阎王不见楼位于洞庭湖中的君山上面,这“三途渡口”的得名既应了三江汇流的景色,更是为了增加阎王不见楼的神秘氛围。只是这种叫法只有药门毒门中人知晓,周围百姓很少能够知道。”林慕生道:“怪不得之前我问遍了人,却没人知道‘三途渡口’的位置。”

二人慢慢向渡口走近,远远瞧见七条小舟和一条三层高八丈宽的鎏金红船停在渡口边上,二三十名身穿黑袍的汉子守住渡口。渡口外,正停着一个二十来人的车队。当中一人年约六旬,身穿镶金红长袍,正背负双手远眺洞庭风光,口中饶有兴致地念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车队众人听那人吟罢,俱是拍手称赞:“好诗,老爷所作真是好诗”

林慕生闻言,突然扑地一声笑了出来。那身穿红袍的人听到笑声,转过头来看着他,惊讶道:“混账东西!你敢嘲笑本老爷?”

林慕生发笑是本能所致,但笑后就有些后悔,忙施礼赔罪道:“这位老爷宽恕则个,我并非是嘲笑您,只是听这些人将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诗错说成是您的,因而忍不住发笑。其实在下并无恶意。”

那红袍人拂袖道:“原来如此,你倒还有点见识。”转向其余众人说道:“你们这群家伙听到了没,没事也多学学文章,省得出门丢人现眼。”众人急忙道:“奴才等知道了。”

此时两人从渡口方向小跑过来。林慕生见当中一人枯槁干瘦,时不时地用手搔着嘴边胡须,另一人年过七旬,却是满面红润,背着一个药箱,看似大夫模样。

只见那干瘦枯槁之人神色紧张,用极尖锐的声音说道:“回禀老爷,他们不许我们车队上船?”

红袍人怒道:“混账东西你没将‘药王令’给他们看么?”

那枯槁之人说道:“回老爷,已经出示了。但那些人说虽然咱这‘药王令’确实不假,但没见过我们这般带着整个车队来参加的,因此让我们在这里候着,他们需回去请示后才能决定?”

红袍人赏景吟诗的兴致已经被林慕生扫掉了,现在一心只想上船休息,闻言怒容满面,甩手喝道:“混账东西,这天底下居然有敢让本老爷候着的地方!”说着大步迈开,径直往那鎏金大船走去,众人急跟了过去。

那两名黑袍人急忙伸手拦住他。红袍人又骂道:“混账东西,朕可是当今国主,谁给你们的狗胆拦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