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误会
作者:南苑小童      更新:2019-08-19 00:11      字数:4501

中关村,也叫中关村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华夏硅谷”。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经常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它就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前身,今年8月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京城市政府派出机构对园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这里在明代的时候是作为太监坟场二存在的,因明清时期称太监为“中官”,所以这里被叫做“中官坟”。也有一说认为从明朝开始,太监多在此建庙宇和养老的庄园,也因当时人称太监为“中官”,故称此地为“中官屯”。中关村正式得名是在解放后。解放后选择这里建华夏科学院,觉得“中官”二字不好,才在北师大校长陈垣先生的提议下改名为“中关村”。

自88年成立后,没多久,大概是1992年吧,中关村被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正式确定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改革试点区。1989年11月世界科技园区协会第五届会上,试验区被接纳为该国际组织的成员。1993年7月14日,试验区首次认定接纳私营企业——用友公司为新技术企业。

等到1995年12月,中关村海关正式开关,海关设在京城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内,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在国家级新技术开发区设立的第一个海关。1996年,京城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已成为华夏的“硅谷”,成为亚洲最成功的四个高科技园区之一。

1997年,该试验区被列为“华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总书记亲笔题写了园区名;同时被国家科委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试验区还是我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在投资环境方面,中关村地区是华夏最大的,也是世界上少有的智力密集区。这里有50所高等院校、138所科研院所、10万多名科技人员,建成了许多第一流的实验室,配备了大量的科研仪器和设备。到1996年底,试验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达4506家,形成了114家企业集团,其中有10多家成为较有影响的跨国公司。

再到今年,国务院批准创建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包括100平方公里的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8平方公里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和2平方公里的永丰工业中试基地,以及正在开发的约0.5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西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的用地功能分为三个部分:中心区、发展区、辐射区。

中心区大体范围是南起西外大街,北至规划公路一环,西起京密引水渠,东至八达岭高速公路。中心区包括一个核心区和两条主要轴线。核心区包括华夏科学院、京城大学、青华大学和中关村西区。白颐路是中心区的主要轴线,连接北大、青华、中科院、中关村西区和农科院、人大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国家图书馆、京城体育馆、紫竹院公园等文体设施。学院路为中心的另一条轴线。

发展区大体范围是规划公路一环以北,海淀区山后地区、清河地区以及昌平县的西三旗地区、回龙观地区。

辐射区主要是“一环两线”。其中“一环”是指环市区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包括电子城、京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台科技园区、昌平科技园区等;“两线”即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向沙河、昌平、南口方向辐射和沿京密路向顺义、怀柔、密云方向辐射。

中关村科技园区推进以软件产业、信息服务和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大力促进电子信息、光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和环保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中介服务业、文化体育产业、教育培训产业以及商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到今年,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关村已发展有高新技术企业4000多家,全国最大的电脑生产企业联想集团、控制华文排版市场的方正集团以及四通集团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从这里走向世界。截止到1998年,京城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销售总收入达到451亿元,其中软件软产业销售额占全国的4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0万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54%。

今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64.1亿多元,比上年增长39.6%,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排名首位。全区工业产值完成了527亿元,增长了44.5%,增量占京城市工业总产值的70%。全区4000多家企业共缴纳税费5.4亿元,比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26%。

等到明年,也就是千禧年,建设银行京城市分行将会与中关村科技园签订银企合作协议,它的签订标志着京城高科技产业实现了与金融业的密切结合。然后是中关村科技园西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区等两大重点建设工程破土动工。还是在明年,华夏科技园区第一个驻外机构,中关村驻美国硅谷联络处将会正式挂牌成立。

所以锦源科技将市场推广的第一站就放在了这里。

……

刘东,中关村里一个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年轻人,守着一家名为“刘东多媒体”的小柜台,看上去和其他在中关村里混饭吃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差别。

今天,他将自己的柜台收拾干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水,准备开始新的一天。

结果刚刚开门还没多久,“买卖”就来了,最起码刘东是怎么认为的。

“这位先生,您这是……”

他刚要站起来招呼客人,就见客人正“贼头鼠脑”的朝他的店里面张望。

说实话,光是这个动作,就让刘东有些不太喜欢,但他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创业多年,形形色色的人他都见识过了,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笑了笑,朝对方招了招手,“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站在他对面的,说是客户,实际上也是个年轻人,而且看上去才刚满二十岁的样子,嘴巴上的胡须都还不怎么粗壮呢。

“额……那啥,兄弟,你这儿……卖那啥么……那啥,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

“这位先生,我这里是正规公司,如果您想买那种东西,我这里是没有的。”

刘东大概“猜”出了对方的意思,无奈的叹了口气,正要将对方“赶走”。

“啊,我想起来了,对了,是耗材,对了,你这里卖耗材吗?”

一听“耗材”俩字,刘东就知道自己误会对方了。

本以为对方是来买盘的,他这里真的不卖盘,但如果是耗材的话……

“我这里不卖耗材的,如果你有需要的话,我倒是可以给你推荐一个比较不错的店。”

“哦,你不卖啊,不用,不用推荐,那啥,哥们,你不卖耗材,那你愿意卖耗材吗?”

年轻人眨眨眼,笑嘻嘻的说道。

“什么意思?”

刘东皱了皱眉头。

“我这里有一个东西,你可以看看……”

年轻人眼睛一亮,说着就朝怀里面掏去。

刘东在京城混了些年了,眼光也早就练出来了,他不能确定对面的年轻人到底是干嘛的,但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他决定还是不听对方的说法。

于是他摆摆手,“我这里不是卖耗材的地方,我也不准备卖耗材,如果你想要推销什么,可以去找其他人。”

说着,刘东走上前,就想把年轻人推开。

他已经没有耐心和对方继续交谈下去了。

“哎呀,别着急嘛,我这东西你肯定没见过,真的,我这都是新东西,u盘,u盘你听说过没?”

年轻人张嘴喊道。

声音吸引了周围不少其他店铺的人,有人探头探脑的朝这边看过来。

刘东闻言却是一怔。

“等等,你说什么?”

“u盘,我是卖u盘的,你听过u盘没。”

年轻人嘴巴其实是很快的,刚才只是一下子想不起来该怎么说了,现在一着急分,反倒全都想起来了,立刻大声说道。

刘东终于感兴趣了。

u盘,他当然知道了,这段时间国内几家杂志上都有相关的广告,好几个论坛里也有广告的帖子,虽然明面上看过去像是某个用户在用完之后和其他网友分享的帖子,但刘东还是一眼看出了帖子的本质——这分明就是在打广告啊。

他对u盘的了解不深,但也知道这是一种全新的储存设备,而且看广告里说的,据说还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产品。说实话,这些年国内的市场有些混乱,各种广告打得飞起,很多时候广告内容远比实际夸张,所以一看什么“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说法,刘东的第一反应就是假的。这就和那种一颗药丸包治百病的广告差不多,在他看来全都是骗人的。再加上他本身并不做耗材经营,所以u盘什么的,听上去不错,对他的吸引力却并不大。

只是现在这个年轻人当着自己的面喊出了“u盘”这个名字,手里还捏着一个看上去只有手指大小的东西,刘东稍微有些好奇了。

“这就是u盘?”

广告上面有,但是广告上面的那毕竟是图片,和实物还是不太一样的。

就算给出具体尺寸,很多人心里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现在突然看见真家伙,刘东也来了兴趣。

“是的,自我介绍一下,其实我是云水锦源科技公司的销售人员,我们公司的u盘刚刚上市,正在推广期,我们正在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我看老板您这么年轻,是个有本事的人,肯定也是对电脑特别了解的人,所以我就想试试看你对u盘感不感兴趣。”

年轻人整理了一下衣服,认真的说道。

刘东表情怪异,“你要早说你是锦源科技的销售人员不就行了?弄得我以为你是卖小光盘的。”

“啊,怎么可能,我明明已经很久没有……咳咳,其实吧,我刚才是有些着急了,忘了说明自己的身份了,那么这位先生,您对我们锦源科技的产品是个什么看法呢?如果我向您推荐这款u盘,您会买吗?如果让你销售的话,您会愿意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

年轻人缓声问道。

“说实话,我一直对你们所说的这个u盘都不太相信,因为说真的,你们那个广告做的,就跟那几年的口服液似的,好像一瓶口服液喝下去就什么毛病都没有了。太夸张了,也太……怎么说呢,太吓人了。”

“但是事实上,先生您不知道的是,我们的u盘专利,已经在国内成功申请,目前我们还在申请包括米国和欧盟在内的全球所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权,一旦申请成功,我们的u盘确实是国内首创和国际领先的,当然了,我没有携带原文件过来,甚至连照片也没有带,我红口白牙这么说,您也一定不会相信。不如试一试吧,我看您这里电脑不少,您可以试一试我们的u盘,看看我们这个u盘到底像不像我们说的那么优秀。”

所谓真金不怕火炼。

刘东一想也对,试一试而已,又不会掉块肉。

而且不管怎么说,自己也是互联网和电脑的相关从业者,必要的好奇心还是要有的,若是连这点好奇心都没有,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

储存设备的话,现在市面上常见的有三种,分别是软盘、光盘和硬盘,前两者不用说了,硬盘的话,如今大部分都是装在电脑主板之上的。存储空间确实是很大,但却很不方便,便携式的,容易携带的存储设备还是软盘和光盘,但软盘容量太小,光盘容易损毁,所以如果真的有一个存量大好保存的存储设备,不用想也知道会很受欢迎。刘东不确定对方说的是真是假,所以他要试试看。

插上u盘,打开我的电脑,找到外接设备的图标,点开,上去和一般的文件夹没什么不同。尝试着将一个文档拷上去,刘东都做好了缓慢等待的心理准备了,结果只见电脑桌面一闪……没了?文件进入文件夹了,传输过程呢?

刘东眨眨眼,心中开始翻滚起惊涛骇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