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小就在谢府?”
她想了想,点头,“是。【】”
“哦,你父母在做什么?”
谢夫人拧了拧眉,不懂这杨夫人这思维怎么跳得这般快。
她企图说话转移话题,若是这杨绾真的死普通丫鬟还好,偏偏杨绾也不是一个省心的主儿,怕露馅,不想还没有等她开口,杨绾倒是先说:“我从小就没有父母,我想他们应该是死了吧,不然不会不要我。”
杨夫人的表情有一瞬间的失神。
谢夫人也顿了顿,转眼看杨绾,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杨绾瞎编的话,还是真实的。
“天下间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除非有迫不得已的原因。”
她笑了笑,“杨夫人说得对。”
转而话题又说到了别处,不一会儿其余几家的夫人也陆续到来,王家、韩家、沈家,庐江城四大世家尽数到齐,皆是来陪这位杨夫人。
自然就没有了杨绾说话的余地,她静静的退到一边,谢夫人也渐渐渐入佳境,能应付得来杨夫人跳的很快的思绪。
韩家夫人提议打叶子牌,王夫人提议去赏花,不过还是主随客便,皆问杨夫人想做什么。
杨夫人揉了揉眉心,“今日有些乏了,改日再约吧。”
之后她又表示想如厕,谢夫人让思雨引着杨夫人前去,杨夫人却指名道姓要思雨陪她去。
谢夫人稍微犹豫了就答应了,杨夫人身边有专门伺候的女护卫,也就是那日一把拎着杨绾的那个武功高强的女子,她陪着杨夫人一路往外,她跟在里杨夫人左侧后两步走着。
“夫人这边请。”到了岔路,她指路。
杨夫人停下脚步,转眼吩咐女护卫让她走远一点,转眼就剩了杨绾与她二人。
杨夫人依旧慢慢走着,杨绾就这么跟着。
“我跟你讲一个故事吧。”
“夫人请说。”
“十一年前,我丢弃过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子,当时她才三岁,当时我在她身上放过一枚梨花簪子,我一直在寻找她的踪迹。”
她眼皮微抬,“这就是夫人要讲的故事?”
“短,但我觉得够了。”
她点点头,不语。
“你知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突然,杨夫人又问了一句。
她没有抬头。
“你叫杨绾,绾青丝的绾,这是你父亲取得名字,我当时便觉得这个名字很有诗意。”
她继续低着头,没有说话。
突然她手中又被塞了一个东西,是一枚梨花簪子,是新的,之前那枚还在她手中,她是打算给绿竹确认这二皇妃是她的母亲的。
随即杨夫人说了一个地址,让她随时来找她。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女儿其实早就已经死了,我不是你的女儿。”
杨夫人看着她笑,“我确定你就是我女儿。”
她叹气,心道我真的不是你女儿,你女儿在一年前我入住到你女儿灵魂的时候,你女儿就死了。
可是这话她怎么说?
领着杨夫人回来,杨夫人当即就告辞,说是身体不适。
送走杨夫人,跟在谢夫人身边,她还听见几位夫讨论这位杨夫人。
沈夫人道:“听闻这杨二夫人不过是一个妾侍上位,不想还真的有几分正室的派头。”
王夫人道:“不是个简单的人物,我们得好生应付。”
送走几位夫人,谢夫人锤了捶腰际从外走回来,见到杨绾,“你先前陪杨夫人去如厕,她可跟你说了什么?”
“你不把我关小黑屋,我就告诉你。”
谢夫人脸色一黑,立马让人把她拉下去关小黑屋。
不过到晚,谢夫人就把她揪了过去,道:“你说,跟你说了什么,我就把你放出来。”
她诧异,“杨夫人说要认我当干女儿。”
“你倒是好运气,我警告你,以后杨夫人来的时候,你都不准踏入锦瑟院一步。”
“可是杨夫人点名要见我怎么办?”
“我会想办法退了。”谢夫人说完,这才朝内室喊道:“息儿你出来,把这个人领回去,我眼不见心不烦。”
她才知道,原来谢夫人不过是因为谢知息求情才放她出来,顺势也问她跟杨夫人说了什么。
会青竹居的路上,她神思不定,谢知息问她:“你想什么想这么入神,莫不是真的觉得杨夫人会认你当干女儿?”
“你知道啦?”
“你跟杨夫人长得很像?”
“我听下人还有母亲说了。”
她道:“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先回去再说吧。”
回到青竹居,终于又可以懒散的当一个米虫,心中却始终放不下那枚梨花簪子。
她在想要不要告诉谢知息这件事。
思索了一番,还是觉得先瞒着。
她出了门去,还特意让仇晟不用跟着。
直奔之前杨夫人说得那个地址,在这之前,她找了一个帮人写字的小摊,写了几句话给杨夫人。
连同着这枚簪子,托人送到了杨夫人的手中。
彼时杨夫人正躺在床上午休,月星拿来这枚梨花簪子之时,她心里一跳,“她人呢?”
“夫人说的谁?”
“给你这梅花簪子之人。”
“我没有见到,是店小二交给我的,说是一个小姑娘送过来的。”
杨夫人拿过那枚梨花簪子,打开那张纸:前事不必再提,随风飘散,一切随缘,望夫人不要来打扰,我活得很好。
——
杨绾没有再回谢府,托陈四去谢府送了信,回了桃李村,王小船正从邻村回来,见她回来,道:“你终于舍得回来了。”
她应了一声,“最近可有什么情况?”
“一切正,就是一时间你们全都走了,我还真的有些不习惯。”
“全都走了?还有谁?”
“夏姑娘、元少侠这些日子都不在。”
元越是经常神出鬼没的,暂且不谈,夏沁月又去了何处?
她还记得之前最后一次见到夏沁月是长林来接两个孩子的时候,如今快过去一个月,这么一算,好像还真的好久没有见过。
在家住下,又开始忙田里的事儿,之前种的灵芝已经发芽,李欣每日都要上山去查看情况,她便也跟李欣整日待在一起。
李欣说:“陶甜家里开始在张罗她的婚事了。”
她心想陶甜的确到了年纪了,不由得又想起李叙,这个书呆子天天在家里埋头苦读,哪里又能知道女孩子的心事。
“那陶家的门槛应该都被踏破了吧。”
“你就一点同情心都没有?”李欣问她。
她诧异,转眼看向她,“为什么这么说?”【本章节首发.,请记住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