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下
作者:九戈龙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63

这个夜行人武功放到江湖中也算得上一流好手。一般来说,江湖搏杀和战场对决不是一回事。战场上没有什么见招拆招、虚招实招之说,即使是武林高手,若没有经过训练就上战场,会很快淹没在大军的海洋中。因此,军队一般不会招收江湖人士。

不招江湖人士入伍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江湖习气并不适合军队。军队讲究的是军纪,是下级对上极的绝对服从,是要把个人的特点、性格全部磨灭掉,让整个军队成为一体。成为武林高手的一定要聪明有悟性,甚至有个性,这和军队的要求截然相反。军队并不欢迎自做聪明的人。有人甚至说过:“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说白了就是,士兵要不笨点,谁肯老老实实地去送死?

当然这个夜行人也不会是宁军的高级将领。虽然他说了一句:“你活着总是一大障碍。”说明他不是普通的士兵,但是很难想象军队的高级将领在没有护卫的情况下潜入对方的城中,而且遇到乔俊这样的高手后不求自保脱身,反而冒着被围攻的危险下手偷袭。如果说是为了刺杀,乔俊明白自己不够资格。刘沛、杨亚非、平建同、还有孙栋,这几个人的职位影响都远在自己之上,甚至张开翔都比他这个单纯的武将有刺杀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象夜行人这个水平的武功,距离乔俊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刺杀他至少需要三个人以上才有希望。

叫来士兵清理夜行人的尸体,乔俊安抚了一下受惊的那户人家,脑中始终是对两件事的猜测:夜行人的身份是什么?到镇波城来做什么?

夜行人能认出自己,并且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武中至圣”,这更让他有点坐立不安了。

整个极朝,甚至千年以来,文武两圣人是妇孺皆知,从景仰的人物,文圣明君生于乱世之中,他前半生周游列国,希望以教化之道游说国君,平息几达数百年的战乱。他的思想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乱世之中,武力、严刑酷法的效力本远大于他所主张的仁爱。于是,明君回到家乡,专心培养弟子,他的后半生的数千弟子个个优秀,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七十二人被称为“贤士。”待到大汉王朝统一全国之后,为追求思想上的统一,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尊明君为文圣人,并指定明君的后人中每代有一个人继承“文圣”的称号。千年以降,儒教早已成为整个大陆的主导思想,文圣的影响力可以从极哀帝生前封本代文圣公的旨意中窥见一斑:“未见千载之朝代,未见百年之豪门,惟文圣之光辉,皓如日月,永世未绝。”

而武圣乔公则是在大汉末年才出生的。其时帝权帝落,皇上之旨不能出宫城,小人挟持天子,群雄并起,天下大乱。乔公以一柄青龙偃月刀横扫天下,辅佐主公开辟了一片基土。说来奇怪乔公武力在当时并不高的,在智谋、兵法上与他相较的将领也有不少,但乔公却从那个群星闪烁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后世所尊崇的武中至圣。也许对于受儒学影响深厚的人们来说,乔公的人格魅力比起武功来便值得尊敬。在历史和传说之中,乔公都是一个重承诺、守信用、讲义气的好汉。对百姓来说,一个人品高尚的武人显然要比武功虽高却人品低下的人强上千百倍。

不过,武圣人只限于乔公一人而已,他的后人们并没有如同文圣一般得到朝廷的肯定和册封,“武中至圣”的头衔,只是在江湖的尊称。

不错,乔俊就是当代的武中至圣。

乔俊自出生后就受到系统严格的训练,12岁之前他被告知习武的目标是使用宝刀龙闪,等他12岁那年能使用比他体重还重上许多的龙闪演练全套家传刀法时,欣喜若狂的他发现家中大人的脸比雷雨天的云朵还要阴沉难看。

大人之间的话乔俊没有听懂,他只知道从那天开始,他的训练任务又重了一倍,而父亲、伯父对他的态度,如果说过去是“严厉”的话,现在就只能以“冷酷”来形容了。乔俊后来才明白,曲纵昂使用“射日弓”的情节和他有着惊人的相似。

由于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思想:你是武圣人,是天下亿万苍生崇拜的对象,你祖先的庙宇遍布各国各地享受香火,如果你不用心练功,以后全天下的人都会唾弃你。乔俊的童年,少年生活极为悲惨,知道他经历后的张开翔曾怜悯地说:“乔俊性格的扭曲、变态倾向一定就是从那里落下的。”结果叶莹不依不饶地追杀了他三条街,张开翔这才解释:“我说得他扭曲、变态是和曲大哥比较了。二哥太老实了,每次拉他去怡红院他都不去。”

让这样老实忠厚的孩子离家出走,自然要有很大的刺激。乔俊在一般少年的叛逆期中认识了胡作非为的小妖女叶莹。叶莹也是出身武学世家,两人开始时只是偷偷切磋武艺,不知不觉便在彼此之间产生了情愫。当叶莹的家人告诉她准备给她订婚时,她才发现自己的心早被那个憨厚耿直的人占满了。一想到以后不能欺负乔俊了,叶莹急得哭了一天,红着眼便去找乔俊,按她的意思是两人私奔算了,反正不管做刺客杀手还是做保镖都是利润丰厚的职业。这个提议理所当然的被乔俊拒绝了,乔俊回头就去找他父亲,央他去叶家提亲。

同为武学世家,叶家的风格名声和乔家大相径庭。他们的武功是黑暗一系,隐慝行踪、刺探情报、暗杀是训练的主课。乔家身为武圣后人,讲究的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对叶家武学一向视为旁门左道,嗤之以鼻,怎么能容忍两家联姻?当下乔父把乔俊痛打了一顿,关到柴房去了。

叶莹当夜就潜入了乔家,想要“救”乔俊出来,乔俊的态度却让她大失所望,既然父亲不同意,那就慢慢说服他,怎么能反抗呢?叶莹放声大哭:“既然这样,那我还订什么婚呢?”她盯着乔俊,一字一顿地说:“我直接嫁过去!”

在柴房饿了一夜之后,乔俊终于做出了一生中第一件叛逆的事情,他离家而去,在苍冥山做了强盗。

这些经历除了当事人外,外人肯定不会知道,当然人们也不会想到,苍冥山上的一个小强盗头子竟然是武圣人。为了不给祖先抹黑,就是到京城做小官的时候乔俊都隐瞒了自己的出身。

这么隐蔽的身份,被夜行人一语道破,不由得乔俊不紧张。

夜行人的衣服、兵器都是大众货,身上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显然是个有心计的职业好手,来得时候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虽然夜行人的身份一时无法查清,但他潜进城中的目的却在第二天便以一种令所有人震惊的方式揭开了。

按照张开翔和杨亚非、平建同商议的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平建同便亲率五百名士兵分几路闯进了城中几大粮商和一些商人、地主的家中,其中乔俊晚上在人家房顶又打又闹,后来又带亲兵进去抬尸体的那家也在其中。这一举动引起了严重的不满,有几次还发生了流血冲突。张开翔昨晚说过:“既然是做坏人,那就坏到底好了,不要心软,别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所以士兵一律是箭上弦、刀出鞘的敲门“劝捐”的/

方非在早晨的行动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按照不成文的习惯,张开翔的决议一下,一个时辰后方非便拿出了行动方案:城中余粮较多的大户大概有多少家,哪家比较好说话,哪家需要威胁一下,她也着重指出了两家在朝中有靠山可能会反抗的,嘱咐多去人马,最好平建同亲去。末了,方非指了四家商铺:“这几家的余粮,明天一早就会主动送过来,不劳几位大人操心。”

在座的都不是傻子,一听便知道这四家是方家的产业,脸上却不显出分毫。“这个小子奶声奶气的,没想到有如此手腕。对城中情况摸得比我还要清楚。”杨亚非心中想着,口中道:“如此关心国事、替国分忧,本官在战退宁军后一定禀明朝廷给予嘉奖。”

这次行动大有收获。各大粮商、地主、士绅“自愿认捐”的粮食足够全军再吃上五天,要按今天的配额,能多支撑八、九天。

劳累了半天的杨亚非、平建同、张开翔三人坐在太守府的花厅之中,杨亚非命人冲了三杯茶上来,自然不会是“龙团”之类的名茶了,三人却一饮而尽,感觉格外香甜。

粮食已尽快地发向全军,让大家吃一顿饱饭,张开翔笑道:“今天叨扰杨大人一顿,好久不吃宁拒做的饭了。”杨亚非满口应承:“虽然没什么好材料,不过平常饭菜到宁拒手中便也好吃上几分,只是定量有限,谁也别想放开肚子吃。”

难得三人能有点笑容,宁拒却不待通报便闯进了药厅,满脸都是汗,手中还抓着一把大米。

“大人,大事不好。”宁拒都顾不上施礼,将手中的大米给三人看:“这大米中有毒!”

“什么?”三人的笑容立刻不翼而飞,“这是怎么回画?”

“大人的那只猫也饿得狠了,趁我不注意舔了几粒大米吃,我赶走它,谁知过了一会儿它连声惨叫,口鼻出血,我再用银针试,发现大米中果然有毒。”

张开翔心念电转,厉声道:“你快去让亲兵通知全军,暂停开饭!”

“我早点告诉你就好了。”乔俊把昨夜遇到夜行人的情景对张开翔讲了,一脸懊悔。“这不怪你。”张开翔怒目圆睁,眼中几乎能喷出火来。

他们的命令还是晚了。已经有一千多名士兵吃下了有毒的食物。不只大米,白面、高梁、玉米、谷物都有胡毒的情况。这一千多名士兵有二百多人中毒较深,已无生望,其他人也在捂着肚子痛苦地呻吟。

这一事件更要命的后果是,由于不知道哪些粮食有毒哪些没有,对所有的粮食都要进行鉴别,士兵们拒绝吃饭。

“敌人的主将是谁呢?意用如此狠毒的手段!”今天宁军出奇的没有发动进攻,张开翔站在城头,远望着宁军大营,他的身上散发出强烈的杀气,这杀气让他周围三丈内的极军士兵们都在战战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