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慈母败儿,小家子气
作者:不拘一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845

“又可以搓麻将喏,同志们,我先闪了,明年见,白白”,黄正文收拾好行李,兴致勃勃的把手贴在嘴上,“啵”的一声,给大家献上了一个飞吻,然后背着包冲出了宿舍。

宿舍的兄弟属黄正文手脚最麻利了,他的速度跟印钞机一个级别,几下子就完事了。王彪人称“小胖”,他做事的速度也挺慢。黄正文以前戏称他说:王彪王小胖,做事也挺慢。大伙正收拾着床单、被套以及一些贵重物品和学习资料,大包小包被塞的满满的,像被吹满气的气球一样鼓胀。

吴朔微、周宏涛和我都是北方人,放假回家正好可以做个伴。前些天,吴朔微在学校附近的售票代理处订购了两张同一车次的火车票,分别开往长春、保定。之后,我也在售票代理处预定了火车票,不过,火车票的车次却与吴朔微不同,我是故意这么做的。事后,吴朔微责怪自己当初没有给我打电话,让我也订购一张和他同一车次的火车票。

一会儿,吴朔微也收拾完了。吴朔微问了句:向北,去火车站,一起?而我却忸怩作态,尽是借口,委婉的拒绝了他。我骗他们说我和一个老乡约好了,让他们先走。吴朔微没有强求我,临走时还嘱咐我路上小心。

“高数书带不带回去看呢?”,王彪拿着高书课本,在犹豫要不要把它装进包包里。

“我就没带,带了也白带”,我劝王彪顺从我的意思。

王彪拿着高书课本站在那犹豫,仍没有做出决定来。

“哎呀!快点啊,小胖”,王自强见王彪磨磨蹭蹭,催促他加快脚步。

王彪最后做了一个英明的决定,按照我的意思,把高数课本落在了宿舍。“先吃的不管,后吃的收碗”,这是某些地方饭桌上不成文的规矩,这条规矩在集体宿舍也很适用。我们把宿舍又重新收拾了一番,关好门窗后,我们就离开宿舍了。

我们三个刚走出校门的时候,恰巧碰见了刘莽军和李小翠。刘莽军帮她背着包拈着袋子,李小翠手上只提了一个很小的塑料袋。李小翠对我们微笑了一下,然后用手触了下鼻尖,低着头走开了。那天考场上的事,广设专业的人都知道了。后来,这个消息也传到了李小翠的耳边。她感到很难为情,但她心里的幸福感远远超过了愧疚感,她对此事不以为然,但是,当她碰见同学的时候,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这或许就是她小女生的魅力所在。手打吧首发

“羡慕啊”,王彪看着他俩的背影,不禁感叹道。

“面包和牛奶总会有的”,我安慰道。

“呵呵,你老乡呢?怎么还没来”,王彪问。

“他快到了”我撒谎说。

此时,嘟的一声,一辆23路公车在校门口停了下来。王彪和王自强和我挥手告别,匆忙的跑向了公交车。我看着23路公车慢慢的离开,在心里暗自的骂自己是个傻蛋。潘帅虽然和我是老乡,但他没有邀请我一起回家。在班里,我和王彪的关系最好,其它的人,我多少有些心存芥蒂。和他们在一起,我会尴尬,我会不自在,这种感觉令我很难受。所以,我宁愿撒谎,也不愿去体验这种感受。于是,我变的孤独起来,有了轻微的“孤僻症”。撒一个谎,要用九个谎来圆,但我乐此不疲,全都因为要忠实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不想屈服于这种感受,可面对现实时,我总想逃避。我的心里仿佛住进了一个魔鬼,这魔鬼很强大,我难以抵挡,只好无奈的顺从它。好一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此说来,撒谎也有被逼的可能性。

又一辆23路公车过来了。我挤上了拥挤的公车,二十分钟的折腾后,我到了江城火车站。在火车站附近逗留了几个小时后,下午六点,我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在火车上,我的表现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发呆不说话,一路上就这样闷着。经过漫漫长夜,我又一次回到了家的怀抱。

在家里,在父母面前,我轻松了很多,没有了在学校时的顾忌与束缚。我就像一只挣脱了鸟笼的金丝雀,在家这片属于我的天堂里,享受着自由自在的飞翔带给我的欢快。在学校,在学习上,我是个马马虎虎的孩子;在家里,在家务活上,我是个好吃懒做的孩子。我在家的生活很单调,三点一线,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之后就是睡觉。母亲经常批评我的好吃懒做,尤其喜欢训斥我睡懒觉的不良习惯。

我们村有个习惯,每家每户早晚各做一次饭,一天吃两顿。视自己的情况而定,中午可以额外加餐。早上吃饭的时间一般在九点至十一点,晚上一般在下午五点以后。

今天很冷,母亲早早的上街买了鲫鱼和猪肉,打算好好的犒赏一下我,以示对我刻苦学习的表扬。早上,八点半,母亲在厨房里忙活着早饭,精心的烹饪着她买回来的几个荤菜。此时,我在温暖的被窝里尽情的享受着,享受着柔软的棉被带给我的舒适。

九点,母亲在厨房里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让我起床准备吃饭。正睡的迷迷糊糊的我敷衍的应了一声。十点,母亲已将做好的饭菜端上了饭桌,又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赖床的我仍然只是敷衍的应了一声。半个小时过去了,母亲又叫了一声我的名字,这次,我没有敷衍她,而是干脆没有吱声。

暴风雨来临前,一切都非常美好,美好的让人察觉不出半点破绽。母亲走进我的房间,看见我仍然偎依在温暖的被窝里,顿时,母亲怒火中烧。

“睡!睡!睡!只知道睡!”,母亲冲我大吼。

忽闻母亲一阵大吼,我嗖的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母亲看见我猥琐的样子,忍不住又吼了起来。

“你看你这个样子,睡觉睡成这样的,看看村里其他的孩子,有哪个像你?懒惰的很!”,说完,母亲就走出了我的房间。

原本舒适无比的我,听到母亲一阵怒吼,心里难免会有怨言,但已经意识到错误的我,没有跟母亲斗嘴,而是把怨言憋在心里。十分钟后,我走向了厨房。厨房里,父亲、母亲还有小妹正在饭桌上吃饭,见我走来,父亲正准备帮我拿个饭碗,不料,却被母亲制止了。

“帮他拿什么碗!”,母亲瞪了父亲一眼。

父亲没有理会母亲,硬是从橱柜里拿出了一个外围印有菊花花纹的陶瓷小碗。

我知道母亲是在为我睡懒觉的事生气,听到这里,我仍然没有出声。我拿了牙刷,走向了洗水池。

“天天睡懒觉,老说老不听”,母亲没完没了的说道。

“哎!不就是睡个懒觉吗?老说什么呢!”,我嫌母亲在耳边嗡嗡嗡个不停太过唠叨,有些不耐烦了。

我一边刷着牙,一边听着母亲的训斥。

“你去看看,有哪个像你!做错事了还不让人说!”,母亲和我针锋相对,想让我心服口服。

“是!是!是!我喜欢睡懒觉,那又怎么样呢!”,我的怒火灼烧的越来越旺盛,此时的我感情胜过理性,变的不理智起来。

父亲和小妹在一旁劝导我和母亲,让我们都闭上各自的嘴。

“睡懒觉你还有理啊!”,母亲变的脸红脖子粗起来。

我刷完牙后,不想再和母亲争执,没有理会她。我正准备拿起桌上那个陶瓷小碗时,耳边又响起了母亲的声音,“你还晓得吃饭啊!”。

这不说不打紧,这一说真的就出事了。

“好,我不吃!不吃!不吃!”,我缩回了正要碰到陶瓷小碗的手,满脸怒气的转了个身,气冲冲的离开了厨房。

“让他走,让他走!”,母亲冲着我离开的背影叫道。

父亲见我不辞而别,责怪起母亲来,父亲说她太过唠叨,显然,父亲是在袒护我,在为我睡懒觉开罪。

“快,把他叫回来”,父亲对小妹说。

我是出了名的“跑的快”,还没等小妹追上来,我已经骑着自行车溜之大吉了。我就像一只脱了缰的野马,在村里的大路上飞速的驰骋着。此时,我觉得我很有骨气,有一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这种气概让我自我陶醉,让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感。我突然想到伯夷兄弟不食周黍而死,他们简直快成了我的偶像。不一会儿,我便到了镇上的街上。

“精神诚可贵,肚子受不了。若想不挨饿,还得去过早”,我在街上寻找面铺,只为拯救我那饿的叽里呱啦乱叫的快不成样子的肚子。

由于一时冲动,出门前,我身上只带了一块钱。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我虽然有些不以为然,但我不得不承受现实的残酷。现在已经十一点一刻了,街上的面铺大多已经收摊了。纵我寻她千百度,她却在灯火阑珊处。终于,一家小面铺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内。面铺的老板是个约五十岁的女人,长发大眼,满脸皱眉,看上去很和蔼可亲。

“老板,给我来一碗素面”,我停靠了自行车,转身对老板娘说道。

“小伙子,你真准时,我马上就要收摊了”,老板娘搅和着锅里剩下的面条,锅里的热气顿时弥漫在老板娘的面前,有点像烟雾弹发出的迷雾。

老板娘给我端来了面条,热腾腾的面条惹的我口水直流。肚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请求加料,被迫于它的淫威下,我顾不上那么多,狼吞虎咽起来。老板娘见我碗中的面条所剩不多,好心的帮我又加了一勺。

“这…我身上只带了一块钱”,我抹了抹嘴角面汤的痕迹,抬起头,望着老板娘慈祥的面孔,有些感激但又怀疑她的好心是否与金钱挂钩,心里很不踏实的问道。

“这不要钱,送你吃的”,老板娘见我一脸狐疑,笑着解释道。

“您真好,比我妈还好”,我连忙的感谢她。

“什么?”,听我这么一说,老板娘感觉怪怪的,很是惊讶。

我向她讲诉了今天早上的一切,我是以理直气壮的语气讲诉的。讲完,我正要用筷子去夹最后一小搓面条,可就在此时,老板娘跟变了人似的。她端起我嘴边的碗,语言严厉的对我训斥道,“你这孩子,居然讲这话,早知道不给你吃了”。

“本来就是嘛!她太凶了,跟您比,她差远了”,我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一个劲的在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这么说你妈”,老板娘和我争执起来。

“谁让她不让我吃饭呢,错在她,不在我…”,我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一气之下,就列出了母亲的种种不是。

“走走走,我们镇上居然有你这样的孩子”,见我如此的不懂事,老板娘脸上有了愤怒的迹象,她想趁早把我撵走。

“又不是不给你钱,什么态度?”,我从兜里掏出那一块钱,啪的一声拍在桌上,我用力很大,面汤在强烈的震动下在碗里晃来晃去,好像在欢快的跳着华尔兹。

“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老板娘对我说教了一番。

“孩子,快回去跟你妈道个歉,听话”,老板娘见我心情平静了许多,对我说了句安抚的话。

经过老板娘的一番说教,我意识到了自己太无理取闹,怀疑自己的良心是否被狗吃了,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就是柳飘飘说的那个小朋友。我骑着自行车,灰溜溜的跟霜打的黄瓜似的,不一会儿便到家了。我的行为正印证了那句话――“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