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骑在马上看着一队一队的武威军将士们从面前走过,面色越看越凝重。只见武威军的军容还算整齐士气还行,就是发现军士的装备不敢恭维,除了官阶较高的校尉们外,一般士兵根本就没有防护措施,全军更是没有防护用的大盾牌。刘长扭头看到兵部尚书杨洞潜,招手把他叫道跟前问道:“杨尚书士兵们的装备可是不行呀,起码要有头盔和胸甲吧,是军费不足还是有其他原因。”
杨洞潜叹了口气,说道:“你还是问问工部吧。”说完叫来了工部侍郎李衡,就听李衡答道:“非是我军军费不足,是因为我国钢铁的产量不足呀。”
“那是因为什么呢?”
“如果按照一个士兵的标准配置需要钢铁30斤,一万士兵就需要30万斤,而我国每年的钢铁产量是五万斤,还要打造农具等等其他需要,每年能用于士兵装备的只有两万斤,我国现有士兵30万,如果按照殿下说的标准配备,以现在的钢铁产量那么就需要45年。”
“原来如此,李侍郎能不能带我去生产钢铁的地方去看一看。”
“生产钢铁一直是皇家直接管理,如果太子殿下要去的话,也要请旨的。”
刘长心中着实不爽,此时就听杨洞潜说道:“我国对铁器的管制是相当严格的,民间每个铁匠铺在官府都有登记,至于钢铁的生产更是由皇家亲自管理。这样可以杜绝民间私造武器。”
刘长心中已有计较,就不再多言。看着武威军已经走远,刘长与各位大人们告辞后,就直接去了皇宫。
到了皇宫叫过一个小太监刘长问道:“父皇在什么地方?”
小太监赶忙答道:“陛下在御书房批阅奏章。”
到了御书房有太监向里通报,不大一会就听太监出来说道:“传太子”。刘长走进御书房躬身施礼道:“武威军已出发,儿臣前来复命。”
此时就见刘晟在批阅奏章连头也没抬道:“坐吧。”
有太监搬过凳子,刘长就坐下了。
看了一会奏章刘晟抬起头来,问道:“怎么样有何感想?”
刘长沉吟一会道:“儿臣觉得武威军士气高昂军心可用,但是我军装备欠缺,一遇战事可能伤亡惨重啊!我问过了兵部杨尚书和工部李侍郎,据他们说是因为我国钢铁产量严重不足导致装备短缺的。”
“是呀”刘晟邹着眉头道:“此事也是朕的一块心病。钢铁产量严重不足,不是因为我国没有矿产,在岭南西道有大量的铁矿,但是我国炼铁技术目前只能达到这个水平,这也是制约我**备的一个关键因素。”
“听杨尚书他们说,钢铁的冶炼是由我们皇家直接管理的,我想试试能不能在冶炼技术和制作工艺上有所提高。”刘长道。
“哦,太子有把握吗?”刘晟问道。
“儿臣想试试”。
“好吧”刘晟说完吩咐太监传内使。
不大一会内使传到,就听刘晟道:“将作监和兵器监以后由太子监管,张内使要好好当差,不可懈怠。”
内使张中跪地叩头道:“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定当努力辅助太子殿下。”
刘晟挥了挥手道:“你们没有什么事就下去吧。”
刘长和张中躬身施礼后退了出去,出了书房就见张中对刘长躬身施礼道:“内使张中仅听太子吩咐。”
刘长上下看看了张中道:“张内使不必多礼。”
一边说一边向太**走去,张中紧跟在后面道“不知太子殿下要臣做些什么?”
刘长摆了摆手直接将张中带到了太**的书房中,就听刘长说道:“张内使你可知罪。”
张中吓的赶忙跪倒地上口中说道:“下臣不知,请太子殿下明示。”
“身为将作监和兵器监的主管,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致使我**队兵器装备严重不足,农事无可耕种之农具,难道你还没罪吗?”
张中赶忙叩头道:“不是下臣不尽心,实在是将作监和兵器监规模有限,而军队和民间需求巨大,一时无法满足呀”。
“为什么不加大投入扩大规模。”
“此事下臣也向陛下建议过,但是由于国库开支浩大,一时无法满足就搁置了没有了下文,臣也是没有办法呀。”
“起来吧这个先给你记下,要用心办事,如果发现你有任何懈怠数罪并罚。”
张中战战兢兢的起身站立,就听刘长说道:“你去召集将作监和兵器监的主管下午到太**门前等候,我要去实地看看。你先退下吧。”
张中诺诺连声退了出去。
用吧午膳,刘长吩咐高强备马带上几个侍卫出了太**,就见门外黑压压一片人,高强来到刘长近前道:“这些都是将作监和兵器监的大小官员。”
刘长点了点头,此时就见张中领着两个人躬身施礼道:“将作监、兵器监所有官员恭候太子殿下。”接着张中给刘长介绍道:“此位是将作监的总管魏前,此位是兵器监的总管张正,请太子殿下示下。”
刘长对着各位官员道:“众位辛苦了,父皇让我监管将作监和兵器监,我要到现场去看看,兵器监的官员们先回去等候,我先到将作监去。各位这就走吧”。
说完上马在张中的引领下向将作监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