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王府李川的太师府,外面狂风大作,天空乌云翻滚,眼看着就将是一场大雨。李川站在书房的窗口,心情无比烦躁,清晨早朝上的诏书把李川几十年的功绩全部抹杀了,自己当年是岭南东道的副将,大唐宗室子弟。大唐被朱温灭亡之后,跟随刘岩东拼西杀,本想着能重建大唐,但是没想到刘岩却自己当了皇帝,自己只好把重建大唐的心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几十年过去了,没想到因为太子被刺,禁卫军大将军的头衔就被刘晟无情的给夺去了,真是世态炎凉呀!
房门一响李定远走进了书房,李川并没有转身,低声问道:“是小三吗?”李定远在家排行第三,所以李川总是叫他“小三”。
李定远躬身叫道:“父亲”。
李川豁然转身眼睛逼视这李定远问道:“昨天晚上的事情是不是你做的?”
“是我和郭奎商量着办的。”
“刺客是谁找的?”
“郭奎。”
“禁卫军的将领们是谁让请的。”
“我”
“为什么不告诉我?”此时李川的声音已变的声嘶力竭。
“本想事成之后再告诉父亲的,但是没想到那些刺客太也无能。”
李川叹了一口气,无力的坐在了椅子上,“不是刺客无能,而是你们太低估太子了。”李川喃喃的道。
“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没有刺杀成功,为了这次刺杀我们准备了很久,刺杀前我们还预演了好几次,把什么情况都想到了,就是没有想到刘长居然有那么高的武功。”
“君不密则失国,臣不密则**啊。那些逃回来的刺客在哪里?”
“在城东的悦来客栈。”
“现在禁卫军在全城收捕,他们危险呀!”
“父亲请放心,他们就是让禁卫军给找到了也抓不到一个活的。”
李川点了点头接着道:“如今之计只有走了。刘晟已经怀疑我了。”
“父亲不能走啊,如果一走这些年的努力全都白费了。”
“我哪也不去,我说的是你走。我倒要看看他们姓刘的要把我怎样。”
“父亲,你不走我也不走。他们现在没有证据,也不能把我们怎样。”
“糊涂,皇帝想要谁的命还要证据吗?只要有了此心,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了。不能冒这个险,你必须走。”
李定远双膝跪到了地上含泪道:“孩儿不孝,连累了父亲。”
李川扶起李定远道:“我这一脉也只有你可担当大任,我不能冒险把你留下,你赶快去联系郭奎和他一起去南唐,记住你是我大唐的子孙,恢复大唐是你毕生的志愿。南唐皇室也是我大唐的血脉,你到了南唐要好好辅佐南唐皇室,不可有二心。”说罢来到书案旁拿出了一个玉饰的龙形扇坠,交给了李定远道:“这是我大唐子弟的护身符,把它收好,如果南唐皇室不相信你是大唐宗室子弟,你就拿出这个扇坠。”
李定远郑重的收好了扇坠,又给李川行了大礼,转身出了书房。李川在心里默默的念着:上天保佑我儿。
刘长回到太**,感觉饥肠辘辘,这才想到自己一夜没睡。春兰赶忙命太监去准备早饭。刘长坐了下来,端起茶水喝了一口,春兰看到刘长疲惫的样子,走到刘长身后给刘长按摩头部,刘长趁势闭上眼睛运起了无相神功,让真气在全身游走,感觉舒服无比。刘长从昨天晚上遇刺后,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刺客刺向自己的那一剑到了跟前却转向了。刘长百思不得其解。如果那一剑继续刺下去,自己不死也得重伤,也就不会有下面的状况了。想到此处刘长后怕不已。
此时太监端上了早饭,刘长风卷残云狼吞虎咽的吃完了早饭。起身来到书房,刚坐下喝了口茶水,就听有太监来禀报丞相和兵部尚书到。
赵光裔和杨洞潜进到书房后,刘长命太监给两人拿来了凳子,三人坐定后,就听赵光裔道:“昨天晚上好险,太子稍有不注意,就麻烦了。”
杨洞潜在旁边道:“宵小之辈只会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情,太子神武自然不惧。”
刘长笑了笑,摆手制止他们继续说下去。
赵光裔还是道:“以后还是要注意呀!”
刘长点了点头道:“父皇身体欠安,过几日要到邕州去养病,丞相首先要料理随员问题,此事可请示皇后,听皇后安排。二是要和邕州那边联系,命他们准备接驾的相关准备问题。三是要注意沿途的安全问题。这些丞相都要提前准备了。”赵光裔点头领命。
刘长接着对杨洞潜道:“孟发的大军可到了桂州。”
“应该已经到了。”杨洞潜答道。
“你要知会孟发一声,让他小心戒备,看楚国形势这次是要真打了,不可轻敌大意。另外把朝中情况也跟他通报一声。”
“是”杨洞潜躬身领命。
此时旁边的赵光裔道:“明日通政司开衙,不知太子殿下可有空过去。”
刘长点点头道:“我会过去看看的。”
正在说话,有太监来禀报道:“内使张中殿外候见。”
刘长道:“让他进来。”
赵光裔和杨洞潜要起身,刘长摆了摆手让他们坐下道:“你们也一起听听。”
张中来到书房施礼已毕,张中道:“皇上交代微臣一切内府事情都要听太子吩咐,微臣前来听候殿下吩咐。”
“拆玉堂珠殿的事情可准备好了?”
赵光裔和杨洞潜一听,大惊失色道:“太子要拆玉堂珠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