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裔宣读的是刘长关于撤销枢密院和中书门下省的诏书,之所以让赵光裔宣读,刘长的意思是要让群臣明白赵光裔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这次改革吏治损失最大是赵光裔,相权和皇权自古就是对立的,刘长加强了皇权,相权自然受到削弱,何况还是取消了丞相的这个职务,丞相都不反对,难道大臣们就敢反对吗!果然当赵光裔宣读完诏书,众位大臣们都是默默无语,无人出言反对。
刘长环顾四周道:“众位大人,对此次机构改革,秉承的是提高办事效率,明确各部的职责,消除职能重叠的原则。各位大臣如果没有反对的,就这样定下来,我现在宣布一下内阁组成名单。”说完刘长从衣袖中掏出一份诏书打开念了起来“内阁首辅大臣赵光裔、内阁大臣王定保、内阁大臣杨洞潜、内阁大臣琼崖王刘雄、内阁大臣刘博古,内阁大臣康前。”刘长念完大殿上议论纷纷,赵光裔、王定保、杨洞潜三人进入内阁都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但是刘雄、刘博古和康前三人的入阁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刘雄是宗室,按照南汉国的惯例宗室是不干预政事的,这次刘雄的入阁打破了这个惯例。刘博古是新进的户部侍郎,入阁算是超迁了。而康前是吏部尚书,按说入阁理所应当,但康前年岁已高,这些年对吏部的事物过问的不多,都是交给侍郎李贵处理,这次入阁又是因为什么呢?众人议论纷纷。
刘长宣读完诏书,除了杨洞潜在韶州驻防不在朝中外,其余五人出班叩头谢恩,别人倒没有说什么,就听得康前跪倒叩头道:“微臣年事已高恐难胜任,还请太子殿下恩准老臣告老致仕,回家养老。”
听到康前的话,刘长赶忙上前扶起康前道:“老尚书快快请起,老尚书在朝中德高望重,还是再干几年帮帮我吧!”
“老臣岁数一大把了,精力已是不济,本来就要上书请求皇上恩准我致仕,但最近一段我朝多事之秋,老臣想等诸事完毕后再提出,没想到太子殿下让老臣入阁,老臣恐耽误了太子殿下大事,还是让老臣退休吧!”
刘长又慰留了几句,看康前态度坚决,叹了口气道:“之所以让老尚书入阁,是因为吏部很重要,以后吏治改革还要依靠吏部,老尚书执意致仕,也不好太过勉强,那么老尚书认为谁人可以接替老尚书出任这吏部尚书呢?”
“吏部侍郎李贵,此人熟悉吏部事物,又能恪尽职守,人品操守都没有问题,可担当尚书一职。”康前躬身说道。
本来刘长对吏部就比较重视,又从侧面了解了吏部的情况,之所以让康前入阁是赵光裔出的主意,知道康前肯定要坚辞并推荐自己的学生李贵。李贵刘长没有什么印象,但据大臣们讲此人口碑不错,政务上也比较干练。就听从了赵光裔的建议,让康前入阁,果然出现了上述情况。
刘长沉吟了片刻说道:“那就让吏部侍郎李贵出任吏部尚书并入阁,老尚书可满意?”
康前赶忙躬身施礼道:“多谢太子殿下信任老臣,老臣不胜感激。”
李贵也是赶忙出班叩头谢恩。刘长又勉励了几句,对康前的深明大义给于了很高的评价,这件事就算这么定了下来。
接着刘长又示意太监宣读此次征战楚国有功人员的封赏诏书,只听太监宣读道:“禁卫军右军将军冯凭,身先士卒带兵有方,封三等定北候、武威将军,赏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太子侍卫总管高强恪尽职守,两军阵前勇猛顽强,刀劈楚国大将徐威,封一等忠勇伯、敬威将军,赏黄金百两,锦缎百匹。禁卫军右军副将韩冲作战勇猛,两军阵前指挥若定,封一等桂州伯,赏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太子舍人左亮谋略过人,临敌机变兵不血刃占领博州,封一等子爵,赏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太子舍人杨林熟悉三川地理,为我军渡过漓水立下功劳,并在和楚国使臣谈判中智计超人,封一等子爵,赏黄金百两,锦缎五十匹。禁卫军副将蒋宏作战勇敢,面对敌人不退缩、不后退战死疆场,追封为一等博州伯,赐黄金百两,锦缎百匹,其长子酌进入禁卫军服役,封一等男爵。”余下有功将士也进行了一一封赏。
宣读完封赏诏书,刘长接着说道:“这次将士们作战勇敢,以区区两万之师全歼了楚国十万大军,可谓是我国从来没有的大胜。这些功劳都是将士用命一刀一枪拼出来的。所得封赏再丰厚,也比不上他们的功绩。诸位大臣说说可也是否?”
众位大臣连声附和,刘长一摆手示意太监宣读关于从军将士免交税收的优惠措施,只听太监宣读道:“凡现役将士,每人每年可免收十亩地的税收,不足十亩地的可在所在州县领取相应的补助。家里不种地的,免除所从事行业的一部分税收,具体规定如下。”太监念得唾沫星子乱飞,好大一会才念完。停了一会,刘长问道:“众位大臣可有异议?”看看没有人发话大声道:“那就按照所读诏书执行。”
众位大臣连忙躬身道:“谨遵太子殿下诏命。”
刘长接着道:“下面请户部侍郎刘博古宣读,关于鼓励发展农桑和工商业的诏书。”
刘长说完,只见刘博古出班先向刘长深施一礼,然后拿出诏书高声念了起来。念完后,又向刘长深施一礼退回到班中。
众大臣有的听得迷迷糊糊;有的虽然对新措施不是很明白,但又不敢问只好憋在心里;有的虽然反对其中部分条款,见没有人出班发话,也就闷声大发财了。刘长环顾四周道:“众位大臣可有不同意见?”见没人出声赶忙道:“既然诸位没有不同意见,就按照诏书执行,由户部刘侍郎具体督促各州县即刻执行。”
刘长说罢,各位大臣面面相觑无人出声。赵光裔带头高声道:“我等一定按照太子殿下诏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做好各项新措施,为我大汉国的崛起而努力,绝不会辜负殿下对我等的期望。”
有赵光裔的带头,众大臣纷纷跪下高声附和。刘长心中窃喜,本来预计一下出台怎么多新举措,肯定有大臣反对,没想到这么快就通过了,刘长长出了一口起道:“各位大人请起,就这样定下来吧。父皇命我到邕州去,禀报这次和楚国大战的具体情况,我决定明日就起程,朝中各项事宜由首辅大臣赵光裔负责处理。众位大人还有什么事情吗?”
众人还在浑浑噩噩的想着刚才的诏书,还没有醒过味来,所以无人回应。刘长摆了摆手道:“既然诸位没有什么事情,那就退朝吧!”
太监高呼退朝,众人连忙跪下恭送刘长走出功德殿,出了功德殿,刘长脸上终于现出微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