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筹 谋
作者:秦人自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60

刘长出了功德殿心中窃喜,脸上现出笑容来,本来刘长估计有两派大臣们要反对刘长的改革计划,一派是以王定保为首的保守派,一派是以韩玉为首的御史集团。没想到两派人都没有出声反对。其实刘长不知道,目前刘长在大臣们的威望如日中天,众大臣们都把刘长视为南汉国的希望所在,都要看看刘长怎样来治理南汉国。时政的弊端众人都知道,但是刘长的改革措施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识和预计,要反对也要说出个理由来,刘长这次等于是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无论他们今后如何反对,但是只要今天通过了就是不可逆转的,刘长有信心南汉国会自己的治理下越来越好。

刘长心中高兴,情不自禁嘴中哼起了歌,身后的侍卫们相互看了一眼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太子殿下难得有如此得意的时候。回到太子东宫,刘长把高强叫到跟前吩咐道:“你挑选一百侍卫,明天跟我起程去邕州。”

“殿下我们刚回来,弟兄们都是疲惫不堪,我给大部分侍卫们放了半个月的假,我看就不要带他们去了。不如从禁卫军中挑选一营将士和殿下同往。”高强回禀道。

刘长点头道:“你去挑选一百禁卫军和我们去邕州,记住要挑选骑术好的,我们的时间紧迫,只能骑马日夜兼程。”

高强领命下去准备,刘长一边哼着小曲,一边向寝宫走去,半路上遇到左亮和杨林,两人上前见礼,刘长突然想起杨林的家是在邕州说道:“我记得杨林的家是在邕州罢?”

“是。”杨林躬身答道。

“我明天要到邕州去向父皇和母后请安,杨林正好一同前往。”杨林一听立时欢喜不已,刘长扭头对左亮接着道:“这次你们跟随我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答应给你们放假,封赏已经下来了,你们也好回去看看家里人,左亮你明天也可以回家去看看了。”

左亮躬身道:“多谢太子殿下。”

刘长哈哈一笑道:“好了,没有什么事情,你们下去准备吧。”说完就要转身离去。

左亮在身后叫道:“殿下且慢。”

刘长回身道:“有事情吗?”

“闽国局势不稳,殿下应及早做些准备的好。”

“依你之见应做那些准备呢?”

“我看南唐这次恐怕是决心不小,而闽国因为内乱元气大伤,很难是南唐的对手,灭国就在眼前,我们不能看着南唐就这样灭了闽国,至少也要分一杯羹。否则南唐的气焰就会更加嚣张,下一个对象恐怕就是我们了。”

左亮说完旁边的杨林出声道:“但是此时出兵,我们没有合适的借口,又刚刚经历大战,将士们急需休整,恐怕朝中大臣们也不会同意。我看即使南唐灭亡了闽国下一个目标也不会是我国,吴越的可能性最大。此时如果应对不当,正好给了南唐借口。”

刘长扭头看向左亮等着他反驳,只听左亮说道:“此时出兵是有些不和时宜,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做些准备,我看不如命武威军到齐昌府和敬州一带布防,命水军到潮州布防,这样可以应付各种不利的情况。”

刘长微笑点头道:“左亮所思正和我的心思,不如你就以我的名义给杨尚书写一封信,说明利害关系。”说完转身一边走一边对两人道:“跟我来。”

三人来到刘长的书房,左亮拿起纸笔一挥而就写好了一封给杨洞潜的书信,写完后双手呈给了刘长。刘长接过书信仔细的看了起来,书信中详细说明了闽国形势,并对可能的前景都做了预测,叮嘱杨洞潜带领武威军到齐昌府和敬州一带布防,密切监视闽国的动向。刘长看完很是满意,拿起太子印信盖在书信上。又拿起纸笔,给水军写了一个手令,一并交给了左亮吩咐道:“立刻命人前去送达书信,并把这份手令也下达到水军。另外,你就别回家了,盯着户部筹集粮草,督促兵器监加紧制作大炮和其他兵器,告诉刘辨我给他两个月时间训练炮兵,如果到时没能完成军法从事。”

左亮躬身领命,杨林道:“我也留下吧!协助左亮做好应对准备。”

刘长摆手道:“我估计闽国至少能坚持两个月以上,目前还没有那么紧急,你还是跟我去邕州。”

杨林一阵无语和左亮躬身退出了书房,刘长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思考着闽国形势,过了良久,来到书案前坐了下来,拿起纸笔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吴越国大王子钱弘佐的,一封是写给周子喻的,写完后叫过一个太监道:“你即刻到水军去,让水军把这两封信秘密交给鸿胪寺少卿周子喻。”

做完这些事刘长长出了一口气,心中想到但愿闽国能够坚持两个月,为自己争取时间,否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闽国亡国了。想到这里又拿出闽国地图,研究了起来。

时间不大就听得书房外两人有说有笑的向书房走来,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赵无艳和刘芳菲。刘长收起地图,等着两人进来。两人进到书房中,见刘长坐在书案后,微笑着看着两人。刘芳菲首先开口道:“太子哥哥在干吗呢?”

“在等你们俩呀!就知道有人坐不住了,是一定要来的。”

刘芳菲捂着嘴憋住笑眼光看向赵无艳,赵无艳一阵憋气,这人怎么这样,一有机会就拿自己开涮。沉住气开口道:“哥哥明天要到邕州去吗?”

“谁告诉你的?”

“我父亲。”

“丞相还给你说了什么?对了以后就不能叫丞相大人了。”

“那叫什么?”刘芳菲在一旁问道。

“应该叫首辅大人,今天在朝堂上已经正式宣布了上谕,撤销丞相职务改为内阁制,首辅大臣就是你父亲。”

“哥哥就知道瞎折腾,非要改成内阁制,难道我父亲还会不听哥哥的嘛?”

“你父亲当然不会,但保不准以后的丞相就和你父亲一样忠君爱国,为了大汉国的长治久安,必须得如此。”

“你们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看父亲这一段象是有点心神不宁的,是否和这事有关呢?”

刘长哈哈一笑道:“首辅大人多虑了,我看得给你父亲吃颗定心丸才成。”说罢刘长拿起纸笔来,刷刷的写了一份诏书,写完交到赵无艳手中,赵无艳拿过一看就见诏书写到:“赵光裔大人人品贵重,在大汉国兢兢业业干了二十年,能够恪尽职守,是众大臣的楷模,酌进封二等文渊公,赐锦缎百匹、黄金百两,另文房四宝、古籍经典无数。”

赵无艳看过后,刘长吩咐太监道:“去把总管太监王平叫来。”

时间不大,王平来到书房,刘长吩咐道:“你去按照诏书上所写准备东西,即刻去丞相府宣上谕。你亲自去!”

王平领命退出后,刘长看着赵无艳笑道:“这下满意了!”

赵无艳嫣然一笑道:“我带父亲这厢谢过太子殿下。”说罢风情万种的给刘长施了一礼,刘长哈哈大笑着道:“首辅大人很快就要成为国丈了,爵位太低了恐为不妥呀!”

“听父亲讲,大理国公主就要到邕州了,哥哥这次是要到邕州迎接的,不知是否?”赵无艳醋意满满的问道。

刘长微笑着道:“正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