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灵源大道歌】2
作者:玉骨钢心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116

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第十五句第十六句)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于睡臥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于执着,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作镜。然而这种话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万万办不到。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第十七句第十八句)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体,叫作萌芽。因为他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须要设法把他含蓄在身內,不让他常常向外面发泄。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沒有什么好结果。

磋跎不解去荊棘未闻美稼出荒田(第十九句第二十句)

荒田之中,多生荊棘。倘若懶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荊棘斩除干净,好的稻谷决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工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于发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第二十一句第二十二句)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工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第二十三句第二十四句)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沒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第二十五句第二十六句).手机看小说访问wap.1бk.cn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工夫深程度高的人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炼家初等工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走得下。

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去将何为本柄(第二十七句第二十八句)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沒有其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沒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于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沒(第二十九句第三十句)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工夫。复忘一,就是工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着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沒。出是显露。沒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脫立亡犹倏忽(第三十一句第三十二句)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功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別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倏忽,是顷刻之间。坐脫立之,是坐著或是立著的時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至于被肉体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第三十三句第三十四句)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于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于自然。由自然而造于浑然,由浑然而至于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第三十五句第三十六句)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工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着。对于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比来放下外尘劳內有牵心两何异(第三十七句第三十八句)

比来,等于近來。曹真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來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內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內百事牵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別呢。

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第三十九句第四十句)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地里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第四十一句第四十二句)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志在气上面做工夫。致柔,就是工夫柔和到了极处,沒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于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真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和缓而悠闲。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