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机舱,每个人都是一哆嗦,好冷!从38度的杭州突然来到26度的昆明,温差还真有点大,而且外面还在下雨,幸亏大家都有带外套和伞。
“真是个凉爽的好地方啊!”大家感叹。
“传说中的鲜花接团呢?”众人开始到处找。
“啊,在那里!那个举牌子的就是!”一伙人赶紧跟上。
导游是个朴实的小姑娘,年龄不超过20岁,脸上有几颗可爱的小雀斑,手拿一束红玫瑰朝大家挥舞。
导游自我介绍姓杨,是大理白族人,是这次旅行的地陪。司机也是白族,是个稳重的中年人。
然后一群人如温顺的绵羊跟着导游走,上车发红玫瑰,每人一枝。林明早猜到是这样,后排的姑娘们哀叹:“我还以为是每人一束呢!”
发给林明的花,他笑着接过了,说了声谢谢,插在背包上。另一枝花让他代传,林明的手刚一伸,邻座的老郑如遇洪水猛兽,拼命捂着鼻子往后缩:“快把花拿远一点儿!”林明大乐。
老郑进学校的资历比林明早一年,年纪要大个六七岁,很照顾林明这个小老弟。老郑的鼻子对花粉过敏,巧的是昆明正是鲜花之城。每年杭城桂花飘香时节,老郑都痛不欲生,天天戴大口罩,一眼望去,绝对是可疑的怪蜀黍一名。
导游热情洋溢的开始介绍昆明的街景,大家好奇的向窗户两边看。巨大的黄花灯柱插在绿化带里,据说是路灯,有意思。导游盛赞99年园艺世博会给昆明带来的巨大变化,道路得到拓宽,建筑翻新,使昆明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林明看着两边的居民楼,虽然不知道以前的老昆明是什么样儿,但是能深切感受到这位白族姑娘对本乡本土的热爱和自豪。
导游很热情的讲起“云南十八怪”中关于气候的两条:一是“这边下雨那边晒”,这点大家已经体会到了。刚下飞机还是阴雨连绵,进入市区后非常晴朗,阳光透过车窗,有紫外线的烧灼感。
饕餮在玉佩里盛赞“云南是个好地方!”,这次旅游会经过很多高海拔地区,够它好好享受日光浴的了。
第二条,是“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昼夜温差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短厚薄不一。还好大家衣服都带的足,有些人还带了羽绒服,准备上玉龙雪山用。
下午先参观东西寺塔和金马碧鸡坊。东寺塔和西寺塔是云南创建最早的古塔之一,文献记载为“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巅建,大匠尉迟恭韬造。”两塔左右对称,以宽阔的条石大道联接。大道两侧店铺林立,可惜多数未开门,不知是何缘故。
东段街上有铜塑《赶马人》、《打更》、《补碗匠》、《鸡蛋拴着卖》、《对弈》等。大家很有兴趣的跟这些铜塑合影。街中部南侧建了一座仿古建筑近日楼,据说原为明代砖城的南门城楼。
塔为白色,外形近似历史书中的大理崇圣寺三塔。据导游介绍是四方形密檐式十三级空心砖塔。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制贴金金翅鸟,每只高约两米,故又称金鸡塔。林明举目远眺,见表面的镀金已经脱落,恢复铜鸟本色。
“为什么要在塔顶放金鸡?”有人忍不住问。
“佛经说金翅鸟能降龙。云南多山,山洪暴发,多成水患,所以古塔顶均置金翅鸟,以镇水患。据说这四只金鸡,以前在冬春多风季节会喔喔叫哦。大家猜一猜为什么?”
“难道有哨子?”林明不觉说出口。
“答对了!金鸡的口角噙有一枚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簧片,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的。每当劲风吹来,就如同哨子一样发出鸣啼的声响,这是在1979年维修时发现的。后来天长日久,铜管填满灰沙,簧片逐渐锈蚀,金鸡便再也不会叫了。”
由于两塔形状相同,所以大家决定只参观一座,就乘车到金马碧鸡坊去了。
金马碧鸡坊是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势欲腾飞。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后于1998年重建,在一片高楼林立中,显得有点不协调。现在是昆明市民休息散步的地方。
比起重建的假古迹来,林明对活生生的人更感兴趣。他观察着市民百态,看他们悠闲的坐在绿地旁聊天,小孩子举着棉花糖找父母,学生样的情侣挽着手臂走过,一群游客在远处合影,喧闹又真实。这个城市的确是在快速发展,不过贫富差距还很明显。
据导游说,周边县市可能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来过昆明,同一个省的省会城市,是那么遥远。她自己从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寒,曾经到深圳打工。被狠心的老板七扣八扣,干了几个月,最后只得到了回家的路费。现在虽然当导游,但是对大城市没有归属感,将来是一定要回到家乡的,不管走到哪儿,还是家乡好!
林明突然间很羡慕她。何处故乡不是异乡?
晚饭是在宾馆吃的,有清炒包菜、清蒸鱼、肉末豆腐、回锅肉等,味道还不错,满清淡的。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不过导游说了,这是在昆明,之后的团餐,请不要过度期待。
晚饭后的安排是去看《云南映像》大型歌舞表演,导游在统计参加人数,应者寥寥。
“整那些虚的干什么,吃到肚子里才实在!”饕餮小声嘟囔说。
林明也是务实派,之前查资料时就惦记上云南各种美食和土特产,于是和大多数人一起打的奔向昆明的大型超市了。
如果要体验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就得到超市购物。这是林明的旅游宗旨之一。
超市里大家一人一个篮子,林明甚至推了辆推车,在饕餮的指引下,不用看指示牌就熟门熟路直奔食品区。先去拿牛肉干。云南和贵州的牛肉干都不错,质量也比较好。林明呼啦啦往车里扔着,这是给父母的,那是给大姨家的……给外地亲戚的可以在昆明直接邮寄。黄牛肉干要,牦牛肉干也要,麂子干巴是什么?也要!
然后去干货区,林明知道云南最有名的要数野生菌,在干货区前他傻眼了。种类好多!大部分都不认识。算了先买了再说吧!北风菌、美味牛肝菌、黄牛肝菌、秀珍菇、茶树菇、竹蕈、鸡腿菇、香菇……扫货势头之猛连工作人员都侧目。
号称云南野生菌之王的鸡枞呢?在这里!好贵!一小包居然要近百元。林明分别买了干鸡枞和油鸡枞,油鸡枞他买了简装的,礼盒包装的更贵。
其他人步林明后尘,刚扫荡完牛肉干区也来买蘑菇。一边埋怨林明跑的太快,林明嘿嘿一乐又推着车子冲向腊肉区了。云南的宣威火腿他惦记了很久了。虽然知道在超市买不到太好的火腿,总是聊胜于无。拎了两大条整腿和一大堆宣威产的腊肉,这下他满足了。饕餮已经在空间里盘算火腿和腊肉该怎么吃了。
在收银台,大家望着彼此面前的小山,忍俊不禁。“我们像不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哈哈哈哈!”
虽然知道现在网络购物发达,也许在网上能买到更好更便宜的当地特产,但是亲自扫货的乐趣也不错,这是人类的狩猎本能。不是吗?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