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和冯德麟的交恶由来已久,冯德麟之所以能够不甩张作霖,与他的赫赫“战绩”分不开。
</P>
冯德麟,原名玉琪,又名麟阁,字阁忱,奉天省海城县西北龚家地村人氏,幼年家贫,食不饱腹,但身高力大,17岁当“胡子”强捍乡里而闻名。中日甲午之战,清府败之,俄国以“三国干涉还辽”为由,于1896年《中俄密约》,签修复中东铁路权,1897年出兵旅大,1900年7月,沙俄悍然出动十多万大军进行武装干涉,兵分七路入侵东北。“胡匪”乘机而起。辽西地方乡绅,为了保护家产的安全,组堡防、乡团、联社会。冯德麟在辽阳界内的高家佗子成立大团,得到黑山县齐家窝棚举人刘东闽(春娘)的支持,专去奉城(沈阳)为冯德麟请命得准,以“保境安民”冯德麟与占据姜家屯的洪辅巨,辽中的杜立三、田庄台的金寿山,江家屯、红罗现山绰号“五大哨”的江显珍、江显泰、范四、范五和台安、黑山的张景惠、张作霖抗衡。
</P>
日俄战争爆发后,冯德麟冯德麟及其部下汲金纯,组织“花膀子队”(农村百姓,身着便装,色杂不一,为了识别在膀子上刺上花纹),以大刀、长矛、土枪等原始武器,袭击俄军,受到日军的关注。
</P>
1904年夏,日俄双方会战辽阳,日军大山岩元帅先后派日本人林宾宜、川崎等与冯德麟联系,邀冯德麟参加“东亚义勇军”(全称:大日本帝国讨露军满洲义勇兵),因冯德麟派李子阳前去接头,大山高兴地表示,愿意补给枪支弹药。冯德麟从日本人手里弄到二十几大车军火,充实了战斗力。冯在日俄战争中牵制了俄军,日本战胜了俄国,日本明治天皇,特奖他“宝星勋章”一枚。冯德麟抗俄、骚扰俄军,深受群众的欢迎,冯德麟的队伍、有牛庄、海城和镇安(黑山)广宁(北镇)其队伍共有大小一百零八帮,号称一百单八将。
</P>
1905年3月10日,日军进沈阳后,入吉林,俄军战线深入吉境,日军欲遣散冯部,担心“遽失该党之心”,日本少将福岛亲自出面,规劝清政府对冯进行招抚。日本少将福岛亲自到盛京将军官邸拜见赵尔巽,保荐冯德麟与杜立三。福岛对赵密言日:“杜不足信,愿君图之多冯某忠实,久不渝也。”经过福岛的一席美言,赵尔巽将冯及其所部招抚,冯任河防营统带,由统带而新安军统领,而巡防营后路帮统,而巡防营左路帮统,进而充任巡防营左路统领。(为了密商此事,盛京将军赵尔尔巽与北京军机处、外务部,以及袁世凯、良弼、那桐等人,函电不绝)。
</P>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1月17日,成立“奉天联合急进会”,企图推翻清政府,建设“满汉联合共和政体”。(兰天蔚、张榕、徐境心、张根仁、柳大年等积极响应,)张作霖、冯德麟全同赵尔巽站在一起;张作霖把中前路巡防营开进省城,稳住了赵尔巽的阵角,冯德麟则率左路巡防营死守辽西,卡住山海关,冯于十月十三日,亲自带兵驰赴辽中、镇安、彰武、连山湾、绕阳河一带。赵尔巽甚喜,以“稍酬知遇(指受抚)之恩,借图犬马之报”。馈赠貂裘一件,并赞扬冯德麟在时局艰危之际,能“忠义奋发”,“力斡危机于万—”。
</P>
民国元年(1912年)巡防营改编为陆军。9月1日,北京国务院电命张作霖为二十七师师长,冯德麟为二十八师师长,补授冯为陆军中将衔,授二等文虎幸、二等嘉禾章、三等宝光嘉禾章,与张作霖平起平坐。所不同者,冯部二十八师驻广宁(北镇),张作霖的二十七师则驻在省城,两人驻地不同,冯感不快,乃渐生裂痕。
</P>
张作霖把握住时机,赶走了段芝贵,争到了盛京将军,就是奉天督军了,怎知从他奉到将军新命那一天起,他就苦恼万分,原来和他同时发表新命的军务帮办、第廿八师师长冯德麟,认为自己和张一样身价,驱逐小段时,冯也曾在防区广宁呼应,如今只得一个空洞的军务帮办,大为不满,因此赌气不肯就职,张作霖就将军职时,冯也不肯去道贺。
</P>
张大为扫兴,他开始尝到当年他的上司张锡銮和段芝贵的苦果。为了要应付这个桀骜不逊的“部下”,他命吴浚升(时任陆军第29师师长)、马龙潭(镇守使)出面“劝驾”,劝冯勉就帮办职务,冯知道吴和马两人是替张做说客,竟予挡驾。张不得已,只好亲自踵门访冯,低声下气地向冯说了许多患难弟兄有福同享的好言语。冯仍气嘟嘟地提出了就职的条件,就是要另设军务帮办公署,其组织、开支、编制皆与将军公署同格,要有骨有肉,设参谋长及四课,编制和经费也要完全相同,具体地说冯要和张“地丑德齐”。
</P>
张作霖不悦,电袁世凯“裁决”。袁以“于体制不符”为由,回绝了冯的要求,只答应每月另发办公费十五万元。冯拒不接受,返回北镇。袁世凯乃派张锡銮来奉调解,未果。张作霖转而采用软招,派原任54旅旅长、已接任师长的孙占鳌(烈臣)携带礼品和现款30万元,到冯的防地广宁犒军,委婉而恭敬地劝冯回省。冯态度益发强硬,颇有要向张摊牌之势,张仍委曲求全,不愿真和冯翻脸。
</P>
5月20日,冯德麟率步、马、炮五营,班师进城,并在沈阳城南风雨坛设立28师办事处,与张作霖之将军府相对峙。张作霖知道冯已来省,即亲自赴冯的办事处趋访,极力表示好感,可是冯态度仍然那么傲慢,带理不睬的。张回将军府,冯也不去回拜,当晚张在将军署备酒为冯接风,冯推说不舒服,拒不赴席,张只好移樽就教,把酒席抬到冯的办事处,并召歌妓前来侑酒。冯踞坐首席,像个木头人,一动也不动。
</P>
冯有兵有枪,又仗着中央管辖无力,有恃无恐,向张提出三个条件:“其一,要求帮办权利与将军平等;其二,用人行政相互咨询;其三,拨二十万元为冯购买飞机”。
</P>
冯这次来省,不是辞职,他拍电到中央,只说廿八师需扩充,请准招募七营兵,并指定北镇县为军务帮办公署所在地,公署开办经常费和增兵所需饷械,均请大总统令饬盛京将军如数照拨。北镇县是冯的家乡,东北著名的医巫关山就在县境内。冯并且下令给奉天财政厅指拔50万元为编练飞行队(即空军)的经费。他这趟只在奉天住了一天,第二天即赴北镇县视察防务。
</P>
张作霖没了手脚。他刚任命为督军,正要大展拳脚,不料却有冯德麟这个掣肘。兴兵动武,自己并没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借口,反而会给他人以跋扈的口实。而且自己虽然贵为奉天督军,所能调动的无非是自己的嫡系27师。冯德麟久经战阵,真的刀兵相见,未必自己会占上风。他有心讲和,虽然愿意让步,却不愿让到这个地步。因此乃向中央请示,袁答复张说:“成立帮办公署于体制不合,未便照准,但军务帮办办公费准月支15万元。”张深深佩服袁的解决办法,便拿了这封电报和15万元第一月办公费去见冯,满以为冯会同意,不料冯竟拒不接受,同时拍电给袁请求辞职,且不待袁的答复即率兵径返原防广宁。
</P>
张仍对冯用软工,他雇了大批工匠修缮廿八师驻省办公处,内部装修一新,特别是冯的办公室和自己的完全一样,然后派自己的参谋长杨宇霆赴北镇恭迎冯帮办来省就职。张汉卿劝他说:“父亲一再容让,而冯师长却一再紧逼。这样的人只怕再多的条件也不会满足,除非父亲将督军职务拱手相让。否则,徒长对方威风,而使奉省上下对父亲的威望产生疑虑。”
</P>
张作霖也气得不轻,他望着张汉卿,沉声说:“小六子,若不是我顾忌着鹤蚌相争,渔翁得利,我怎么会让妈了个巴子的冯德麟处处和我为难?”
</P>
本来张作霖还寄希望于“中央”调停。哪知道袁世凯这个老奸在用人上一直是分而制之,对张、冯互争,私心窃喜,因他惯于嗾使部下互相牵制,不愿养成一个独霸一方的地方人物。然而帝制失败,他不愿奉天再闹出纠纷,所以他便请他的老把兄张锡銮,要他以老上司资格到奉天担任调人,怎知“快马张”竟一口拒绝,他说:“我老了,他们这些新贵是不会听我话的。”
</P>
6月6日冯又带了大批人马来省,向张提出了三个“起码”条件:(一)帮办的权限和盛京将军完全相等。(二)全省用人行政彼此互相咨询。(三)财政厅指拨20万元为第廿八师添购飞机之用(原索50万元)。张要求冯让一点步,冯坚决不肯,张又低声下气去见冯,冯竟挡驾。张实在忍无可忍,乃电袁辞职,并请袁派张锡銮克日来奉维持地方秩序。这时候正是袁“皇帝”归天的时候,天旋地转,北京方面忙于大事,谁也来不及管他们闲事了。
</P>
北京既然管不了奉天的事,冯乃向张提出最后通牒,限当天答复,张遂请吴俊升出面缓和,吴见冯时刚提到“将军”二字,冯就破口大骂说:“他是什么东西?”吴向冯说了许多好话,赔了许多不是,冯乃提出三个最后也是最低的条件:(一)用人行政需征同意;(二)奉天军政各费,不许超出预算,万不得已时须协同办理;(三)张作霖亲率廿七师全体营长以上的军官齐赴廿八师办公处正式道歉。
</P>
张了解冯的个性,他的讨价不能还价,越还价讨价越高。如要妥协,只好马上答应冯的苛刻条件。6月11日张作霖堆着苦笑,率领他的高级军官到廿八师办事处向冯道歉,并且答应了冯全部条件。这一趟倒让冯平了气,他也笑脸相迎,还邀请吴兴权、马龙潭两位镇守使陪着张叉了几圈麻将,大家打了一阵哈哈。
</P>
“妈了个巴子的欺人太甚!”张作霖匪气直冒,他深感这趟丢人丢得不小。过了几天,上海的报纸把他向冯道歉这一幕和盘刊出,气得他几天都出不得门,下令捉拿访员并且开始检查邮电。
</P>
军务帮办是他这个督军的副手,不过他的这个副手却非要和他这个主官唱对台戏。要是以前的性子,早就挥师杀个你死我活不可。不过现在的他可不是以前的土匪王了,一直忍让,倒不是他的力量不足。要知道新军36镇(师)依照德国编制而建,都是2旅4团制,张作霖自打“骗”了中央军火后又新编制了10个营,他的27师已经辖了3个旅(新改编一个卫队旅,由张汉卿兼任旅长,未受中央认可)及1个师属炮兵团,在当时的北洋军中,算是战斗力比较好的了。他的装备、人力都比冯德麟又多又好,还占了个“上司”的名义,真打起来绝不会吃亏。之所以忍让到现在,主要是害怕杀敌一万,自损七千,让吉、黑两省的军阀平白占了便宜,这个道理他懂。
</P>
张汉卿只静静地说了一句话:“父亲不用着急,冯德麟背离中央,又名在父亲属下,于理于势都不是父亲对手,除掉他的机会多的是。眼下当务之急是理好奉天军政民政。只要牢牢控制奉天,还怕他28师飞了去!”自打张学良连环用计,使他既得实力(升官扩军),又得人望(段芝贵到现在还念念不忘这位驱他人物的好),使他对待自己这个年轻的长子的态度越来越像军师,而不仅仅是父子之情。
</P>
汗~~,只有张汉卿知道,他这是沾了先知历史的光!在历史上,这些计谋可都是张作霖自己想出来的,没半点“少帅”的功劳。不过摸着石头过河,和扶着石头过河,感觉绝对是不一样地!
</P>
张需要真的和冯合作,冯则是和张假合作。在这次表面和解后不久,他就在他的防区内把张所委派的各县警察局长,一概拘禁起来,要他们供出曾花了多少红包买缺,他宣称要向张算账。这是过去张作霖采取这种手段对付段芝贵而迫段下台的手段,冯现在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接着,他又发出通电,率领全军将士辞职,电云:“张督为人极英明,能实心整顿军事。麟所部将士均属下乘,宜即退避贤路。”
</P>
武人通电辞职,向例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手法,冯这次率领全军辞职,则是武人辞职中的一个创格。张作霖实在受不了,乃郑重问冯德麟究竟目的何在?冯开出条件是要兼任省长,张作霖到了最后关头,自然不肯让步,他坚决地拒绝了冯。
</P>
袁世凯死后,他遗留下的北洋烂摊子交给了段祺瑞。张汉卿可是知道段祺瑞的大名的----一部民国史,其实是以段祺瑞为主轴的故事。虽然段有三起三落,不过在初期,却是在中央有着绝对的权威的----他曾做了袁世凯8年的陆军总长。在张汉卿卓有远见的要求下,张作霖主动通款于段祺瑞。冯因为和张敌对,张走段路线,冯便拥黎元洪,并派参谋长白运昌赴北京控告张作霖,说他已失军心,奉天祸变危在旦夕,要求黎总统速派员接替,并说段祺瑞袒护张云云。
</P>
关外强人张作霖主动示好效忠,段祺瑞怎能不有所表示?在当了有权有责的国务总理后,他投桃报李,暗地里向张作霖表示不能看到关外两虎相争不下,乃电邀冯入京面商要政,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冯当然不会中计,来一个相应不理。奉天公法团吁请双方和衷共济,以大局为重,万勿走向极端,张将军答应不诉诸武力,可是奉天全省空气紧张,刁斗森严,夜无行人,局势异常严重。
</P>
民国6年2月28日,段内阁请出了最崇高的调停人,就是以前招安张、冯两军的奉天最高军政首长赵尔巽,这位赵次帅搭乘三等火车到了奉天。此公于民国2年就任清史馆总裁时,由济南到天津,由天津到北京都是坐的三等火车,在北京城内只坐人力车不坐汽车。一般读者可能对他并没有很强烈的印象,但是稍知道《二十四史》的都知道,他是撰写《清史》部分的主编,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P>
赵抵奉天后,张作霖立即专程趋访,第二天(6月1日)赵去探访冯。由于他的声望,吉林督军孟恩远,黑龙江督军毕桂芳都派参谋长来谒赵,赵乃召集调解会议,可是终无所成。3月6日冯又回到广宁根据地,调解事也告终止。
</P>
张作霖和冯德麟的纠纷正愈演愈烈的时候,张的亲信部下五十三旅旅长汤玉麟又和张闹翻,这对张作霖来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流年太不利了。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