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呼伦贝尔头筹
作者:致君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375

时间到了1919年,自年初起,俄国内战已如火如荼,战火有越烧越旺之势。

</P>

在东线,3月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调集40万白卫军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在远东,日本干涉军在海参崴登陆。

</P>

在南线,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高加索的邓尼金得到美国10万人的武器装备和200名英事顾问开始北进,6月底占领察里津,7月向莫斯科进军,10月占领顿巴斯地区和基辅。

</P>

在西线,英国舰队入侵波罗的海,尤登尼奇白军于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

</P>

俄国三线危急,因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白军占领,东、西方被切成两段,造成首尾不能兼顾。苏俄政府与远东的联系,只得依靠其在中国境内的最后据点,就是位于东北最西边的呼伦贝尔----北满铁路的西线了。当初沙俄控制了北满铁路,也就掌握了黑龙江全省的经济命脉和战略支点。凭此,可以直下远东最大的城市海参崴,而不用依靠遥远且漫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P>

1912年1月15日沙俄怂恿呼伦贝尔“独立”,1915年11月6日,中俄在北京签订《中俄会订呼伦贝尔条件》,亦称《呼伦条约》,北洋政府取消其独立地位。但是该条约名义上“呼伦贝尔定为一特别区域,直接归中央政府节制”,实际上沙俄在彼仍享有特权。在政治上,设最高官员副都统享有“省长之职权”,只“受黑龙江长官监督”,但行政是平行的;虽规定了“呼官吏若认为地方不清无力弹压之时,可由中央派兵前往”,但“惟先应通知俄国政府”,使俄国干涉合法化;承认前俄商与呼“自治政府”所订50余项经济合同的非法权益。

</P>

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可以趁机将俄国在东北的势力一鼓作气扫平。而通辽、兴安盟、呼伦贝尔如果拿下,与东北三省连成一片,这是多么广阔的前景啊!

</P>

新年刚过,张汉卿抛出了收复呼伦贝尔的提案。

</P>

奉系军政要员对此大多赞同,曾任过黑龙江督军的吴俊升更是极力支持,他说:“呼伦贝尔本来要归黑龙江省管辖,硬是让老毛子抢了去。咳咳,我吴大舌头一直不服帖。现在咱们兵强马壮的,一鼓作气拿下它,也绝了老毛子的念想。”部分因呼伦贝尔处于俄国的势力范围还心存忌惮,在张汉卿讲明苏俄局势后也积极起来。

</P>

已建起10师架构的东北奉军实力已急剧膨胀,急需渲泄。但山海关以西、北方热河、察哈尔两特别区均为皖系控制地盘,皖系首领段祺瑞现为政府总理,皖系控制下的“安福国会”选举出皖系徐世昌为总统,于法理上、实力上均不能出关外一步。只有陷入三不管状态的辽北,才是最有可能被奉军征服的。

</P>

张作霖也对扩大奉系势力十分动心,他以奉军副总司令孙烈臣为关外军总指挥,统一调度各军。

</P>

孙烈臣以黑龙江29师万福麟部沿北满铁路西北向由齐齐哈尔进击扎兰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后,继续西行至牙克石,与首先反应过来在海拉尔河的呼伦贝尔特别区部队骑兵第18旅激战。万福麟部并不恋战,除一部阻击外,大部向西夺路急进,直逼海拉尔。18旅目的本为骚扰并滞后奉军的进攻,被万部猛烈火力逼退到河北岸后,不知虚实,不敢过份紧逼,与奉军殿后部队隔河相峙。

</P>

吉林保安司令部30师于珍部以奇兵从平齐铁路经白城下车北进乌兰浩特,后连夜急袭阿尔山。夜幕中只见钢铁巨龙在洮水河岸急速翻腾,清澈的河水涓涓的流声被人员喘息和脚步声所掩盖。凌晨,阿尔山驻军一个团睡眼惺惺地在营地被缴械。

</P>

拿下阿尔山后,完全切断了兴安盟南北的联系,使整个通辽在西、东、北三个方向完成被包围。

</P>

以汤玉麟新军从阜新进入通辽地界,占领奈曼旗,后向北急进,相继拿下西辽河和新开河,围困开鲁,以切断通辽驻军西退路线。通辽本无多少驻军,退路被阻,守军很快投降。

</P>

3天之后,奉军占领辽源、兴安岭两地主要城市,而黑龙江保安司令部队前锋已兵临海拉尔城下。

</P>

奉军在呼伦贝尔、兴安盟的军事行动,很快惊动了苏俄政府。苏俄继承沙俄在呼伦贝尔的利益,当然不肯坐视奉军占领呼市,俄驻呼伦贝尔商务全权代表巴罗德洛夫奉命抗议奉军行动。

</P>

海拉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雄踞海拉尔河上,南方不远处接辉河和伊敏河交汇处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北岸是海拉尔河与其支流圈成的陈巴尔虎旗。两个城市南北拱卫,有肥沃的土地可供开垦,拥有广阔的战略纵深。溯流而下不远是中苏边境分界岭额尔古纳河畔的最大城市满洲里。满洲里西临外蒙古,北毗邻苏俄,同时也是北满铁路西面的起点。而海拉尔连通东西,是满洲里的大后方。

</P>

关外军总指挥部设在伊敏河与海拉尔河交叉口,巴罗德洛夫站在河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岸数不清的中人和战马雄赳赳气昂昂一队一队向城东方向集结,他暗暗咋舌:奉军看来此次是倾了全力、志在必得了----没想到东北新政后军人的进步如此明显,一改印象中奉军应该是一身匪气、行军杂乱无章的样子!

</P>

越河而过的一个哨兵发现了这个俄国人,一声令下,数支黑洞洞的枪口立即对准了他。曾为陆军少校的巴罗德洛夫,立刻发现这些军人手中拿的竟是仿1917年式标准毛瑟步枪,但做工之精良,要超出俄国所用之俄版步枪好许。即使是那样粗糙的俄版步枪,在苏俄军中也只装备了一半而已!

</P>

苏俄代表压住心头的震惊,用流利的汉语说明了来意,并要求会见奉军的指挥官。

</P>

孙烈臣和吉林保安司令部30师先头部队第60旅旅长刘翼飞少将在午前在临时搭建的指挥部内会见了巴罗德洛夫。俄国代表向奉军政府表达了苏俄政府的愤怒之情,他说:“根据中俄《呼伦条约》,中国政府任何单方面对呼伦贝尔的行动必须事先征得我方的同意。现在,奉军悍然发动了这场战争,是对苏俄政府的严重挑衅。我们将采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捍卫国家的荣誉!”

</P>

孙烈臣不为所动。他说:“呼伦贝尔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奉军根据政府的命令行事,可不是要看贵国的脸色。我是军人,以守土保家为职责。呼要自治、要独立,我接到命令,就是要用武力制止这种行为。”

</P>

巴罗德洛夫一脸铁青,沉声说:“我刚从北京民国政府得来的声明,中国保证《呼伦条约》的神圣不可侵犯。孙将军是根据哪个政府的命令?”

</P>

孙烈臣未及答言,门外忽然传来一声清朗的声音说:“民国北京政府放弃对呼伦贝尔的拥有权,这样的卖国政府我们怎么可能还会遵从呢?收复呼伦,是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应全民所请,依照国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进行的正义之战。”话音未落,一个高大英俊的面孔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

</P>

孙烈臣呵呵一笑,说:“少帅到了,怎么也不通知一声?”

</P>

张汉卿微笑着向孙烈臣问了好。在奉系将领中,他最尊重的便是孙烈臣了。

</P>

这位父亲的老部下、老战友,时刻以奉军的利益为已任。在史上,他对张作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孙烈臣任镇威军副司令。奉军战败,直系军阀吴佩孚挥师北上,大有捣毁奉垣之势,张作霖处境千钧一发,十分火急。孙烈臣乃孤军夺出锦州,独挡榆关之冲,扼守九门口,临阵督战,凡数十昼夜,抵住直军进攻,稳定了东北三省之局势,乃有直奉两系讲和之举。孙烈臣代表奉系,与直系代表王承斌会谈于天津英舰上,达成停火协议。孙烈臣身兼数职,疾病缠身,长期滞留奉天省城,不能脱身料理吉林军政两务,他唯恐贻误戎机,遂向张作霖提出辞呈,并保张作相为吉林督军,王树翰为省长。但张作霖未予允准,只允归故里静养。1924年4月25日,孙烈臣病逝,终年52岁,一生无子女。张作霖闻讯躬往吊唁,至则竟抱孙烈臣之尸体痛哭有半小时之久!

</P>

当此之时,孙烈臣正当壮年。他一生未婚,待张汉卿如臣如父,他以自己在东北系中的强大影响力,对张汉卿的各项举措报以强烈支持。他的这一举动,确实给张汉卿的东北新政减少许多阻力。张汉卿也投桃报李,对待孙烈臣也与众不同,素以“孙叔”称之,在重大问题上常先与他沟通,像此次出兵,孙烈臣与他的意见是一致的。

</P>

巴罗德洛夫虽人在呼城,对东北的形势还是非常了解。张汉卿之名,他也算如雷贯耳了。他用俄国人的礼仪向张汉卿打了招呼,说:“少帅阁下,我代表俄国政府向贵方破坏两国条约之事提出抗议!”

</P>

张汉卿暗笑,心说:“老毛子也会抗议,真好笑。”嘴上却说:“不知道巴罗德洛夫伯爵阁下声声所要遵守的条约是谁签属的?”

</P>

巴罗德洛夫顿时哑口无言。1915年签署条约的当事人双方,是当时的民国政府和沙皇俄国。而如今时过境迁,沙俄已被苏俄推翻,中华民国政府与苏俄政府就呼城地位的谈判尚未开始,在此种情况之下,再用旧条约来说事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呢?

</P>

张汉卿语气严厉,他背负双手,盯着巴罗德洛夫:“东北联省自治政府已决定全面收复呼伦贝尔,我们有能力、有实力,这个决心绝不更改。我们在东北立足之初就对新成立的苏俄政府充满尊重,我们在苏俄遭受四面围攻、危难之际没有乘机落井下石,原因只是:我们期望建立东北联省自治政府与苏俄政府之间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关系。我们接收呼市后,会保护俄方在呼的合法利益,但是俄方亦须在中国领土上严守法令。如再有意图分裂之阴谋,当严惩不怠!”

</P>

巴罗德洛夫情知无法挽回,他向张汉卿说:“少帅兵临城下,呼城是守不住的了。希望少帅暂停用兵,容我回城劝说胜福都统,放下武器,以免做无谓之争,让生灵涂炭。”他其实已经退而求其次,要保住俄国在呼城的经济利益了。不然战火一起,什么东西都没了。

</P>

张汉卿微微一笑说:“伯爵阁下请用完午饭再走吧,在这说话的功夫,现在我军已入呼城,人马乱得很。等午饭吃完了,也该安静了,我会陪阁下一道进城的。”

</P>

原来呼城城东守军主力第8独立旅黄显声旅长早就与东北联省自治政府互通来往了。大兵压境,呼城危如累卵,他一早已与奉军取得联系,愿意和平解决呼伦贝尔问题。他一哗变,仅存的炮兵团、骑兵团压不住阵脚,全军立即乱了起来。副都统胜福本在病中,听得消息,忧惧而死。这个在正史上会再苟延残喘到下一年的独裁者,提前一前完成了历史使命。当日正午,东北最大的边陲城市满洲里不战而降,奉军用7天时间完成了对海拉尔的占领。

</P>

各蒙旗代表联名上书请愿,要求取消“特别区域”称号,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发布命令“取消呼伦贝尔特别区域,并取消中俄会订条件。”并“依”张作霖所请,合并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三地为兴安省,省城海拉尔,张任霖“报”请担任东北讲武堂担任教育长的满族人熙洽为兴安省主席。

</P>

张汉卿对于熙洽的任命起初也有所抵触,历史上就是这个人在代理张作相职务时放任日本发动九&amp;#8226;一八事变而命令北大营士兵“挺着死!”实际上是最早的“不抵抗”政策的源头,并在后来在伪满洲国任财政总长兼吉林省长、宫内府大臣等要职,是个不折不扣的汉(满)奸。不过此人曾在东京振武学校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也是东北较有人望的要员,在军事方面确有其特长,与杨宇霆、于珍同为“留学生派”的要员。为牵制熙洽的作用,张汉卿与孙烈臣商量以原驻呼城第8独立旅、炮兵团、骑兵团为基础扩充组建兴安河保安司令部第4师,建制为3个旅。以邢士廉为司令,黄显声为参谋长。熙洽的同学邢士廉负责军事,既不使他生疑,又可以做到军政分离,削弱他的权力。熙洽远离日本势力中心,想来应该不会为害了吧。

</P>

少帅带兵第一仗即拔得头筹,在奉系中逐渐有了些威望,同时也为他将来带兵打下了良好的经验基础。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