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作霖为首的“国家统一委员会”率先通电全国,以“和平统一”为目标,要求孙中山、各地方势力、各党派停止纷争,齐集北京共襄国事。以期待建立一个统一军政、民政、财政与外交的联合政府。
</P>
正史上本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系战败并退出关内。接着直系首领曹锟贿选总统,奉系人马主动进行了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手下高级将领冯玉祥趁机发动“北京政变”赶曹下台。在1925年元旦孙中山在冯、张的联合邀请下赴北京共襄国事,但是因健康原因,在3月25日病逝。从此国民党群龙无首,分裂为“西山会议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地方势力。然后拥蒋的冯玉祥、阎锡山等或分或合,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又是一番龙争虎斗,让日本人趁机占了个便宜。
</P>
历史的滚滚车轮在张汉卿的努力下,终于按照他的努力有了些变化。在张汉卿盛情邀请下,到上海后“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并和廖仲恺、朱执信等筹办理论刊物《建设》的孙中山欣然离沪赴京,筹开国民会议,比异时空整整提前了1年。
</P>
正憧憬于力排各派系(尤其是奉系)、保持对北方局势的影响的曹锟与吴佩孚两位直系首领被张作霖的通电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对孙中山的到来有一丝敌意和慌乱,但是也不得不做出一种姿态,通电表示欢迎孙中山北上。
</P>
面对党内各种各样的猜测和怀疑,以及对他北上安全的考虑的质疑,孙中山以一个革命者的伟大气魄,坦然面对,置生死于度外,于1922年10月25日携夫人宋庆龄乘专列北上。
</P>
10年前的1912年,他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身份,依“颠覆满洲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的誓约,亲赴北京,与袁世凯面谈,向袁表示,退出政界,建设中国铁道。8月,经宋教仁从中斡旋,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合并,改组为国民党。25日,孙中山在北京举行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中被选为理事长,但孙中山以“决不愿居政界,惟愿作自由国民”,即委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而自己出任总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经理。从此再未踏足北京。而今重游故土,物是人非,前生往事如梦般在眼前影现。
</P>
自己注意到张汉卿还是在民国7年,这个时年18岁的人称“少帅”的公子哥儿,虽然出身大军阀家庭,却思想新潮,身体力行鼓吹民主。在自己革命的低潮时,高举“三民主义”大旗,让他欣慰不已。作为东北王张作霖的长公子,他的影响力非常巨大,自己在东北的国民党干部们所传来的消息都是正面褒扬张汉卿,东北新政已经显现出来的巨大成就和发展潜力常常让他心慕不已。他也曾指派李章达经黑龙江前往苏俄考察,以切身调查真正的状况,亦得到了正面的评价。暨张汉卿为国家计,毅然出兵收复蒙古,解决了影响国家统一的大祸患,更是显示出他忠心为国的责任感和爱国之情。再后来的表现更让时人大跌眼镜,张汉卿竟然先得甘肃,而后乘直皖战争之际,果断取陕西,而后又以自治为幌子在短短数月内克湖北、湖南、安徽,接连得手。最后才以直系江西作为胜负手,逼其应对。连吴佩孚这政治老手也在这种局势下乖乖束手,听任人民军逐走陈调元。这对直系的威信的打击是沉重的。
</P>
也是这个少帅,不畏日本强敌,敢于言战,无论动机为何,其全面战争、人民战争的思路却是非常正确的。人民军辖下政府已完成从军政到训政的转变,照此趋势,他也预见到人民党将会在未来毫无悬念地执政----这是确定无疑的。至于人民军在一党专政后是否能够勇于放下手中的权力,达到他的另一个理想“宪政”阶段,以彻底实现全民选举,他虽无法预料,但想到统一国家的理想可能会在他这一代完成,终究还是十分开怀的。
</P>
作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公”为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的大思想家革命家,年届56的他,在感慨国民党内部人才凋零的同时,多么欣慰有一个合格的革命人来继承他未竞的事业啊!
</P>
列车徐徐停下来,北京站到了。宋庆龄掀起车帘,望了望窗外台潮的欢迎人群,轻轻说:“先生,到站了。”此时的北京城,晴空当日,万里无云。数十万民众奔走相告,皆云国家统一在即,从此可以告别军阀纷争、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了。
</P>
列车未稳,忠心耿耿的孙大元帅贴身卫兵范良率先走出车厢,身后跟着十几个同样忠诚的士兵。他们一字儿排开,两眼警惕地观察着欢呼的人群,准备随时用身体挡向未测的变故。
</P>
张汉卿对孙中山可谓敬仰已久。他一早就命令驻廊坊的28师副师长扈先梅亲率1个团在北京车站周边戒严,又安排自己的卫队营穿便衣在人群中穿插。另暗中联络直系担任陆军检阅使兼11师师长的冯玉祥,请他设法保护孙先生。
</P>
冯玉祥本驻皖北,在此扩充兵力,短短数月,竟也让他新增了1个步兵旅,也与人民军相安无事一段时间了。但是吴佩孚认为长此以往有失去控制的危险,于是安排其进京,担任有名无实的陆军检阅使职务。冯玉祥也是人才,将其麾下4个混成旅全部以列车装运北上。吴佩孚无法,只得让其兼任了11师师长职务。冯玉祥为了安身,便走了曹锟的门路。总算张绍曾和张廷锷当时对冯印象不错,联合拍电向首领曹锟陈情,曹乃打电报给吴着冯玉祥晋京。冯入京后,曹遂发表冯为陆军检阅使,仍兼十一师师长,冯虽失了皖北镇守使,却换了一个检阅使。吴佩孚一来碍于面子,二来外有奉系压力在彼,只得暂时容忍。皖北镇守使名义上虽然远比不上陆军检阅使,但职称一虚一实,相差可不止一点。好在冯玉祥兼任了师长,大权倒没旁落,但是两人的梁子却结下了。
</P>
冯玉祥与孙中山早有联系,早在年前冯玉祥驻湖南谌家矶时,孙中山就派徐谦、钮惕生带着他的亲笔信来见冯玉祥。徐、钮二人与冯玉祥是旧识,大家也都信奉基督教,二人劝冯玉祥和孙中山一致从事革命工作。冯玉祥对孙中山十分钦佩,也认为北方大都受清廷遗毒,误国害民,全国民众和有志气的将领都仰望孙中山。后来冯又派秘书任佑民到广州拜访孙中山,表示只要孙中山用得着他,他无不尽力以赴。此时正是用的着的时候,自然格外尽心。
</P>
此际站台上迎接的都是中国北方的巨头:皖系在任总统徐世昌、在任总理靳云鹏;奉系的张作霖、张汉卿父子,元老孙烈臣及与孙中山有数面之缘的郭松龄(1917年前郭松龄在护法军政府成立后投奔孙中山,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张汉卿为取得孙中山的信任,直接让他从奉天赶来),此时郭已是人民党秘书长兼华北军总参谋长,署上将衔;直系的曹锟、吴佩孚;山西督军阎锡山,参议院院长王家襄,众议院秘书长郑林皋,国民党籍众议长吴景濂及南方的老革命党员,如黄郛、王正廷、李书城、李烈钧等林林总总数百位军政大员。除此之外,上百位中外记者齐聚京师,镁光灯闪个不停。
</P>
徐世昌此际心内苦涩。段祺瑞倒台,作为皖系的重要人物,他的处境非常尴尬:一方面,京城最大的实力派直、奉两系都逼迫他离职另立傀儡。自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弃世以来,先后有黎元洪(原鄂督)、冯国璋(直系)等几任总统因实力盛衰而沉浮。这次诸方面势力齐聚北京共襄所谓“国事”,摆明了要在明面上免了他的总统位置,还要冠以法统的名义,但他却无能为力。直系要先迫自己下台,拥曹派中积极分子由冯玉祥打第一阵,指使陆军军官天天包围总统府、包围国务院索讨军饷。他已渐渐受不了军队逼宫。在前一天,他已向国会递交了辞职请求,但直系控制下的国会以事出非常为由,延后表决。实际上是因为孙中山北上事出突然,直系人马尚未做好准备。
</P>
孙中山一身中山装,缓缓走出车厢。他在车站即席发表了简短的声明,他说:“孙文此次北上,是怀着结束分裂与内战,建立一个统一与民主之共和国的愿望而来的。我相信当政诸公及各位民国的元勋们都有一颗安民保国的心。中华民族已经遭受过巨大苦难,是时候结束了。此次总统选举,期待着能有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褒扬民意,实现天下大同。”
</P>
当天晚上,张作霖父子与郭松龄相偕拜访北京铁狮子胡同孙文行辕。
</P>
孙中山的秘书李是男迎接3人入内,宋庆龄亲自奉茶。她笑着说:“大帅少帅和一个上将军(郭松龄)亲自上门,先生欢喜都不禁,还用的着带这么厚的礼吗?”
</P>
张作霖大笑着说:“按照中国人的习俗,首次登门当然要送点礼。作霖好歹也是东北的主席,只要夫人不嫌礼轻才好啊。”张汉卿送的是一本《中国人民党党章》和《东北发展三年纲要》,及两只拳头粗的野人参。另有两件貂皮大衣,一件黑裘,声明敬献孙先生。一件紫色,显是为宋庆龄量身定做的。张汉卿说:“北京的冬天很冷,我特意询问了先生和夫人的尺码做了这两件外套,希望能合适。”
</P>
孙中山十分高兴,倒不是这份礼如何珍贵。他一生建党为革命,却屡屡被实力派军阀所掣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张作霖父子分别是东北旧派、新派的领袖,对自己却都非常尊敬,张汉卿更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虽然这位少帅自行成立了人民党,但自己所描述的初级理想,人民军麾下政府正在实现中。对于信奉“天下为公”的孙中山来说,这比什么礼品都要合他的心意。他笑着说:“东北有俗语说,‘关东山,三件宝,人蔘、貂皮、鹿茸角。’关外一共三件宝贝,少帅倒送给孙文两件了。”
</P>
双方着重就此次选举交换了意见。张汉卿深切表达了对孙中山的尊重和支持之意,他说:“奉系17省坚决支持先生选举,学良已要求人民党推举先生为唯一候选人,郭秘书长全权负责组织工作。学良只希望先生和夫人在有空的时候到东北去走一走,看一看。‘东北新政’已进行了4年多,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先生和夫人指点。”
</P>
孙中山的到来,严重冲击了直系高层的应对计划。直系屡屡怂恿广东地方实力派驱逐孙中山,孙、直一直存在矛盾。以孙中山的巨大威望,整合东北势力作支持,万一此次选举得利,对直系的势力不啻是重大打击!可是以现在国民的心态,任何的阻挡和反对在政治上就是大失民心、自掘坟墓。
</P>
张汉卿正是看出这点才力促孙文北上。张汉卿不用说,张作霖自己对孙中山也是非常钦佩的。既然大家都叫嚣着民主选举,不如让孙文来搅一下。败选,则对国民党是一大打击,也会让奉军内一部分有国民革命倾向的官兵死心,从此安稳后方;胜选,则大大打击直系,而没有军事、财力支持的孙文必然要借重奉系,奉系可不战而达扩充之目的。且无论胜选败选,东北联省自治政府一心为国为民的形象都大入人心,可谓一石数鸟。
</P>
不过张汉卿还是为孙文选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在他看来,孙中山如果成功,则极有可能在不久后完成真正统一之大业。中国或许有一个为期10年的发展强国步伐,面对一个稳定、统一、蒸蒸日上的中国,日本是否有胆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那两场旷日持久、一再阻碍中国强大的战争尚在五五之数。为国为家为民族计,他都要努力。
</P>
张汉卿按照之前的要求,电告在奉天留守并代理人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副主席王永江,鼓动全部东北籍及奉系所控制地方议员投票于孙中山。
</P>
直系也召开大会,共推首领曹锟为总统候选人。在吴佩孚看来,如果不能在这场总统选举中险中求胜,将来奉系上台,则会明言正顺地以统一军令政令的口号剥去直系的军权,从而使直系彻底在民国政界消失。而一旦选举成功,则可以在法理上占有优势,再徐图发展则胜负未可定也。
</P>
一时各路人马口沫纷飞,各拥其主,各逞其能,各个军阀元老口必称民主,言必讲人权。各省均选出民意代表赴京议政,国际上英美日各国使领馆人员电报频仍,频繁与国内政府探讨中华民国大选局势。
</P>
总统大选宣传如火如荼,国民党和直系人马都开足了马力,为自己的候选人大造舆论。孙中山在上海期间已将自己亲手缔造的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全力宣扬三民主义观点,立誓要第二次引导国家步入民主程阶。而直系推曹锟为首,依托在京城及北方的绝对势力,层层游说各方参、政议员。竞选虽无硝烟,但方方面面都是“心事浩茫连广宇”,处处“于无声处听惊雷”。
</P>
张汉卿也没闲着。他虽然期望孙中山会当选,却不能想象真的当选后能如他所愿建立一个天下大同的社会。要这些军阀乖乖地交出手中大权“还政于民”对他来讲有些像天方夜谈,而且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日本人,像抗战的任务能交给这个目前党内派系林立,后来秉承攘外必先安内、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吗?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