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奉军已拥有21个陆军“师”80多万人、还有优势海、空军的情况,吴佩孚为了减小与奉系军事上的差异,在岁末进行了大增兵,将其4个混成旅扩编为4个师,分别以手下大将彭寿莘、董政国、王维城、王怀庆任师长。除此之外,还新增了2个新编师,兵力一下子扩大到了12个师20多万人,尚不含山东、江苏的直系二督。他打的如意算盘是直系人马在北方抱成团,控制着两条铁路,无论向南或向北都是劲敌。好在河南、河北都为人口大省,兵员不是问题。奉军与人民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有这么多省份要驻守,又分散在各地,很难在短期内形成局部优势兵力。
</P>
问题是吴佩孚的军饷主要依靠京汉铁路的运营收入。当人民军控制武汉之际,他的路款收入已经有部分被人民军所控制,而且又少了英美外援,本就入不敷出。再增加军队,财政方面就越来越吃紧了,免不得做些搜刮地皮、强征税款之事。在山东由于田中玉政府催钱紧了,民不聊生的百姓纷纷落草为寇,使得本来就很猖獗的匪乱更加引人注目。局势混乱,许多强盗也趁火打劫,占山为王,其中山东匪首孙美瑶占据山东临城一带当上了土皇帝。
</P>
严兴国是“奉怀局”在山东的负责人。现在“奉情局”的势力已遍布全国各地,张汉卿也认为乱世中仿照“军统”、“中统”这样的特务机构可以完成很多场面上无法启动的项目,每年花在情报上的费用就达500万元,这是张氏父子特批的,足可以供养奉军1个标准陆军师。“奉情局”也不负重望,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的任务。
</P>
远在天津的张汉卿秘密派人安排予严兴国一件重要的事情,经过无孔不入的“奉情局”眼线联络上了活跃在山东临城一带的大盗孙美瑶。
</P>
孙美瑶虽是一介土匪,却也耳闻得少帅张汉卿之名。不过因山东不在奉系控制下,山高皇帝远,又本着官匪不两立的念头,因而对严兴国的到来抱有强烈的警觉之意。他安排手下摆下了规模宏大的鸿门宴,摆刀弄枪请严兴国赴宴。
</P>
严兴国大风大浪见过许多,哪会在乎这点恫吓。他从容走过刀阵,径直走近孙美瑶座前,微笑着说:“久闻临城皇帝大名,原来见面不如闻名----孙大头领就是这样待客?”
</P>
孙美瑶不愠不恼,嘻嘻笑着说:“严兄弟是官场上人,兄弟只是在刀头舔血过日子,不能不提着小心。咱俩可谓不打不相识,有何贵干,孙某有力的出力,不过严兄弟背景渊源,只怕兄弟我帮不上什么忙。”
</P>
严兴国说:“兄弟这次来,只是奉一个口谕。内容很简单,想请兄弟帮我们抓几个人。”
</P>
孙美瑶大笑着说;“我当是什么事,不就几个人吗?想当初临城县长的公子我们都绑票过,在临城地界上,还没有我抓不住的事!”
</P>
严兴国眼珠一转,说;“兄弟此次抓的人不一样,只怕有些困难。”
</P>
孙美瑶想了一想,忽然摇头说:“原来兄弟是和第7团有过节,这可难办了。兄弟杀人越货,可是从不和军人斗啊。你想想,他们有机枪大炮,我们这些散兵游勇怎么和他们比?”他知道挺进济南的人民军第4师和田中玉的陆军第5师为山东控制权明争暗斗,以为严兴国是奉命借他之手打击鲁南第7团驻军。自己虽然自诩为临城土皇帝,但是现代的真皇帝也要害怕兵“匪”的!
</P>
严兴国啼笑皆非地说:“要想打这区区一个团,用得着费这么大的周折吗?”他静静看着孙美瑶,从胸前掏出一张银票:“兄弟担保只要孙头领按兄弟所说的做,不但对你的势力毫发无损,而且这十万块大洋立刻就是你的了。”他附耳向孙美瑶说了几句话,竟吓得号称杀人不眨眼的大匪枭面如土色。
</P>
严兴国微微笑道说:“此事也不用害怕,田中玉不过一个师万把个人,真的动手,我们第4师立刻就可以将他全部包了饺子。何况事成之后,很多事情不是他可以一手遮天的!”
</P>
民国12年,就是公元1923年的端午节,孙美瑶手下截住津浦线上的一列客车,将几百名乘客当做人质,想借机敲诈巨额钱财,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临城劫车案”。正史上因为这个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在山东境内,1923年10月18日在各国公使的强大外交压力下,田中玉被迫引咎辞职。
</P>
由于乘客中有不少洋人(记者和游客),靳云鹏政府怕惹来外交麻烦,忙派田中玉去谈判。田中玉经过艰苦斡旋,先与劫持者达成了允许被劫持人质与家属通信联络的协议,并在山东枣庄与抱犊崮之间,设立了临时通讯机关,后又企图达成有条件释放人质的协议。
</P>
孙美瑶按照严兴国的交待故意拖延,使得田中玉在各国驻华公使的联合压力下几乎崩溃。直系元老曹锟、吴佩孚也受到奉系大员的质疑,谓其身为直鲁豫巡阅正、副使,却在治下发生如此大的治安问题,足为中国之耻,使北洋政府颜面尽失。
</P>
虽然这件事情最终以和平收场,但是奉系却不想它随便就结束,张汉卿果断地拿此事开刀。他就此事大做文章,先是抨击田中玉作为一省督军行政上不作为,应对劫车案负重要责任;其次点到了直系穷兵黩武,以致于民不聊生,逼良为盗。据此发起声势浩大的倒田活动。
</P>
在各方压力下,田中玉果然无法抵挡,只得下台,去天津、大连居住,顺便看管一下他私人筹建的“河北省田氏私立中学校”。这是他在任山东督军兼省长期间,遵其两代孀居的祖母孙氏和母亲阎氏造福乡里的意愿,四年前出巨资在山海关筹建的。为解决建校和办学经费的来源,田中玉出资陆续购置学田14500余亩,领取荒山一百平方里,并开始在荒山造林,以每年的地租收入充做主要办学来源。当时的田氏中学,田中玉本人亲任校董。校园东以长城为邻,北以山海关北城墙为界,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这是作为旧军阀的田中玉一生的闪光点,值得后人感念并为其书写一笔。
</P>
驻兵德州的奉军乘机向南进发,担任进攻山东的前锋是人称“狗肉将军”的张宗昌(张宗昌嗜赌成癖,终日与骨牌为伍。当地人称玩牌九叫“吃狗肉”,故张宗昌有“狗肉将军”绰号。)因杀人很多,又称“混世魔王”,足见其人劣迹斑斑,罪恶满盈。还称“三不知”将军,即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正如蒋梦麟于《西潮》一书中曾这么写到:“这位声名狼藉的军阀体健如牛,脑笨如猪,性暴如虎,他的爪随时会伸向他不喜的任何人,或者他垂涎的任何漂亮女人,那副尊容,真叫人望而生畏。”
</P>
他年轻时闯过关东,做过土匪,先后投靠过革命军和直系冯国璋,因攻打南方军失利,转而投靠曹锟,但吴佩孚等将领容不得这位土匪出身的师长,一怒之下,张宗昌和曹锟手下一名失意军官许琨,远赴奉天投靠张作霖。
</P>
投靠奉系之后,张宗昌也只能从头干起,先任宪兵营营长。不久,吉林军旅长高士傧(原吉林督军孟恩远外甥)联合胡匪卢永贵,要和张作霖作战。张作霖也看不起张宗昌的土匪习气,有心借故除去此人,于是决定派张宗昌率宪兵营去应战。这本来是一场势力悬殊的较量,但由于卢永贵手下的大小头目很多都是和张宗昌当年一起闯关东的同乡,凭着这种关系,张宗昌兵不血刃,即把胡匪收编成三个团,张作霖很高兴,任命他为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旅长兼吉林省绥宁镇守使。这样,张宗昌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不久,俄国内战,白俄卫军败逃到中国,大多投靠了张宗昌,不多久,张宗昌已有近万人马。他所率领的部队如果在今天,就很时髦了,可称之为“外籍兵团”,包括有已改入中国籍的白俄军,以及日本、朝鲜、法人,据说这些“洋兵”均曾参与欧战,精娴新式战术,善战而无军纪。张作霖把张宗昌放在最前线,本来是让他作炮灰。
</P>
可是没想到张宗昌竟然接连交了狗屎运,一枪未发,拿下山东全境----人民军第4师全副武装就守在济南,吴佩孚想帮也得能突破黄河天险。直军徐州镇守使陈调元,原为张宗昌部将,受过张宗昌很多恩惠,这次张宗昌南下,他不忘前恩,并未干涉。人民军忙于接收胶济铁路,张汉卿忙于北方选举及奉军改编,根本没来得及照看这一块,倒让张宗昌做了几个月的事实上的山东太上皇。
</P>
张宗昌作为一介武夫,治鲁的能力没有,却极擅笼络人心。一日,有一杂牌军来投效,张批示拨款一万大洋。杂牌军头目却在“一”字上加一竖,于是“一万大洋”变成“十万大洋”,施施然到军需处领钱时,被发现有异,事经上报,张宗昌竟点头称是,军需处就拨出十万大洋。事后,张宗昌召见那头目时,拍拍其肩膀说:“老弟!幸好你只添一竖,倘添两竖,不就变成二十万大洋吗?军需处一时可能付不出。钱嘛,日后多的是,老弟可得好好干呀!”那头目果然竭诚效劳,危难时还救过张宗昌,再三立功。
</P>
张宗昌尽管粗鲁,却也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任山东督军时,正逢大旱,他亲自到龙王庙,却不丰敬祭拜祈雨,而是对着泥塑龙王的面颊就是一巴掌,并厉声斥骂:“混蛋!你不下雨,害得老百姓好苦呀!”随后,他下令炮兵团在济南千佛山上列炮十九尊,实弹轰天。他本来只想泄愤,不想真的下起大雨。张宗昌以极特殊方式求雨成功,并不显示他有精明头脑,只显示他运气奇佳。
</P>
张宗昌觉得自己既然身为孔圣人的父母官,不带点斯文,枉来山东一趟。于是,现场拜师学艺。一番苦练之后,那张宗昌功力大进,不久便出版一本诗集,分送诸友同好。尝谓“少帅多才,只不过才写了两首,俺张老粗不如少帅,自然以多取胜。”百年中国,诗人成群,但象张宗昌这样仍有诗句流传、仍被人惦记的诗人寥寥无几:
</P>
《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P>
《咏闪电》:忽见天上一闪电,疑是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闪电?
</P>
《笑刘邦》: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P>
张宗昌入鲁后大事扩张,不久后又将原田中玉一个师编在麾下。由于人多枪多,张宗昌的军费开支庞大,虽然张作霖不断从奉天拨款资助,也是入不敷出,无奈,张宗昌便在自己辖区内让士兵种植鸦片,弥补不足。这事引起奉军各部不满,要求张作霖遣散这支队伍。无奈之下,张作霖趁陆军各部演习,派出华北军总参谋长郭松龄到张宗昌所部,名为校阅,实则遣散。一次视察张宗昌的部队,两下一碰,话说岔了,郭张口便骂,操娘声不绝于口。谁知张宗昌接口道:“你操俺娘,你就是俺爹了!”随即给郭松龄跪了下来,害得比张宗昌年轻好多岁的郭松龄红了脸,整肃也就不了了之了。显然,这种急智,还得配上过人的厚脸皮才行。
</P>
张宗昌又想法拢络住郭松龄,郭松龄不仅没有实行遣散,反而在张学良、张作霖面前为张宗昌说好话。于是,张作霖对张宗昌大加宠爱,一个月后,正式将张宗昌部命名为“联合兵团”,辖有“外籍兵团”共1。8万人,和中国兵1万人。不过因为这位老粗将军把奉军形象败坏得一塌糊涂,所以张汉卿仍将“联合兵团”调往天津麾下,准备亲自治理。
</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