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才
作者:清清楚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19

我将一串问题抛给锦夜,锦夜默然不语。长风温和地看着我,那副含情脉脉的样子让我一阵心猿意马,都忘了该说什么了。

倒是依旧捆着的杨同礼叹服道:“夫人巾帼不让须眉,竟有如此见识,杨某实在是佩服之极……”

还没说完,就被马公公冲上来又是一脚,“还说你不是窥视我娘……”

杨同礼挨了一脚,呲牙咧嘴,仍挣扎着问:“敢问夫人……对解决之道可有高见……哎呀……”又挨了马公公一脚!

我赶紧指挥长风将“护母心切”的马公公拉开,“看住他,别让他再踢人!”

我见一个牢房的人都看着我,一阵心虚,我就是信口一说,我哪有什么解决之道啊!如今奇虎难下,没有也得硬编,“这解决之道吗……有道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朝廷现如今最缺的是什么?”

我眼光扫过众人,别人都默不作声,唯有马公公跟比赛抢答似地喊出来,“银子!”

“不对!”我不敢问锦夜和长风,只能一指杨同礼,“你说!”

杨同礼思量着,“朝中缺少浩然正气。”

我一挥手,“也不对!满脑子的浩然正气,呆板迂腐。人都要死了,光要正气又有什么用,况且被别人泼了一身污水,死后也落不下好名声。说你遗臭万年还抬举你了,你还没冤到那个地步,不过你们杨家就别指着你光宗耀祖了,死了也是白死!”

我不待别人发言,一拍双手,“现如今朝廷缺的是:‘人才’!(向《天下无贼》里的葛大爷致敬!)千军易得,良将难求。没有具备执行力(现代词儿啊!)的人,安邦富民的宏图伟业就无法得以施展。现在朝中官员主要靠世袭得来,外省地方官吏靠士大夫举荐,说白了就是谁会溜须拍马,谁就有机会当官儿。这些人中大多是不学无术之人,更有甚者,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不过手里有方官印,就敢发号施令。问题的结症是,人才在哪里?谁是人才?是那些世袭的爵爷吗?是那些只知道搂银子的,却不顾百姓疾苦的士大夫吗?是那些只懂得钻营官场,巴结权贵,钩心斗角,结党营私,连句真话都不敢说的朝廷命官吗?”

杨同礼也是个痴人,听到我的一番“高论”,连自己被绑着就要千刀万剐都忘了,向我问道:“那夫人觉得,朝廷如何方能得到人才?”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对他的求知好学表示肯定,“所谓人才应是那些学富五车的有识之士,兼有报效朝廷,造福苍生的宏图大愿。朝廷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广纳贤才,参与朝政。考题由翰林院统一拟定,待考试当天发放,题目可以是时政,也可是治国之道,甚至是国家面临的政要问题,限时由考生作答。再由专人批阅考卷,选取见解独到,立意高远的才俊。”

“龙耀全国人口众多,如何举办全国大考?”这回问我的是长风。

我看了他一眼,见他晶亮的眼睛也注视着我,神情专注。我赶紧扭头,稳稳心神,凭借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那点儿了解,接着搜肠刮肚道:“科考可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为地方考试。在各府县举办,每两年一次,考中者称举人,有资格参加转年的会试。会试是全国考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都会试,考中的称贡士。最后一级是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一道,当堂口试。殿试毕,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些人也可称为天子门生,无党无派,经历练后,视其见识专长,再分派到各部或地方为官。此举可以解决国家近期的人才问题。当然常言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若要长远打算,还是要广开学馆,普及教育,让百姓的子女都有机会识文断字,上通天文,下暁地理……”

我一下子住了嘴,怎么扯到义务教育上去了呢?抬头见大家都盯着我不说话,心虚地补充道:“我就是提个建议,其中具体的运作细节,还有待商榷细究。”

“好!”杨同礼第一个喊好,“如此一来,便能收录天下有学识,有抱负的人入朝为官。这些人可能来自城镇乡野,自是了解百姓疾苦,受朝廷重用,必会感恩戴德,鞠躬尽瘁。况且,如此选官,各人良莠一视可知,不会让不学无术的人沾得便宜。入朝为官者俱为天子门生,也不会有党派之分,能够秉公办理朝政。夫人一席话,醍醐灌顶,让杨某茅塞顿开啊!”

我微微一笑,“杨大人不一心求死了?”

杨同礼仰天长叹,“杨某愿留下残躯为朝廷略尽绵薄之力。”

“杨大人高义,生死只在一念之间。然而死有重于泰山,也有清于鸿毛,古人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大人肯将一腔碧血丹心效忠朝廷,造福苍生,实乃龙耀之福,若溪替龙耀百姓谢过杨大人。”

杨同礼若不是捆着呢,早就拜下去了,“多谢夫人点醒,杨某愧不敢当。”

马公公看看我,看看杨同礼,看看长风,又看看依旧阴着脸的锦夜,纳闷道:“怎么说不死就用死了?这事儿是由他自己定的吗?我爹他老人家还未发话呢!”

对啊,那阎王还一直没有说话呢!我有种感觉,锦夜将我的话听进去了,不然他不会一直由着我喋喋不休而不加阻拦。说到底,锦夜把持着朝政,朝中多少弊病他比谁的清楚,那些溜须拍马却不干实事儿的朝官,他也一早感到厌恶。他只是不愿就这样放过杨同礼。

锦夜看看我,目光又荡到长风身上,“科考选官确实是奇思妙想,闻所未闻,摄政王认为该如何处置?”

长风沉吟道;“杨大人的案子尚有不实之处,不宜草草定罪。朝廷此时正是用人之际。既然杨大人一心报效朝廷,必能秉公执法,不会徇私舞弊。便由杨大人戴罪立功,任今年科考的主考官。额定秋季完成乡试,明年春季完成会试。”

锦夜冷笑道:“王爷倒是避重就轻。那就请摄政王督办此事。至于杨大人……若办差得力,便饶你不死,若搅得人心惶惶,举国不定,便数罪并罚,判你与你夫人一同问斩。摄政王可有异议?”

长风审时度势,缓缓点头道:“本王没有异议。”

锦夜嫣然一笑,如盛开的鲜花美丽炫目,他拉起我,“摄政王还是与杨大人商讨公务吧,我与溪儿先行告退了。”

经过长风身边时,他侧头低声道:“朝中都是我的亲信,我还真怕三年不到就将你整死了,我便给你个机会让你培植自己的人马,如此才更加有趣,王爷说是不是?”

说完他不等长风回话便拉起我往牢外走。我被曳得脚不沾地,百忙中回头冲着长风展颜一笑,看到我的笑脸,他也微微牵了牵嘴角,眼中的眷恋象阳春三月的一江春水脉脉流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