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拿银子打水漂
作者:清清楚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97

科考之事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我每日在内阁都能看到有关科考的奏章和批文。朝中老臣纷纷抨击科考会紊乱朝纲,公开表态耻于与乡野村夫,市井小民同朝为官。更有甚者扬言要讲妖言惑众者揪出来,让我惧怕了许久,每次去内阁都吓吓唧唧的,偶尔锦夜不在跟前,我还假装义愤填膺地跟着他们一起声讨一下,生怕别人知道科考的起源都是我一时的信口开河。

长风顶着巨大的压力从中周旋,他每日都是深夜在内阁批阅折子,白天要奔波在皇宫、各个部司和翰林院之间,我很少能见到他,即便见了也是远远地匆匆一瞥,不是他被一干朝臣团团围住,就是我被锦夜拉走。但虽然仅仅是一个眼神的交流,也让我们脉动的心跳到一起,诉说着地老天荒的誓言。

每天在内阁,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长风写的奏章批复,条理清晰,字字珠玑。他的文章跟他的人竟然有很大的不同,针砭时弊,文笔犀利,很难想象这样的文字竟然出自他那么一个温润如玉的人。这让我看到另外一面的长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在长风的不懈努力和推动下,龙耀三年的乡试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杨同礼被任命为首次科考的主考官,从此翰林院多了一位拄着拐杖的独眼学士,披星戴月,斗志昂然。

朝廷发放了科考公文,各地张贴了告示。举国上下的百姓见到有学识的便可以为官,实现治国的抱负,一时龙耀国学习之风大盛,各乡县报名参加科考的人逾万。

盛夏之际,宫中传来喜讯,皇后娘娘诞下一位皇子,病榻上的皇上龙颜大悦,大赦天下。依龙耀国历,第十二代子孙,为“辰”字辈,于是皇上为小皇子取名为沐辰宇。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江映雪历尽万难,终于平安生下了她和皇上的孩子。那个崭新的小生命,承载多大的欢欣和喜悦啊!

这日清晨我因吃坏了肚子(这回真是肚子疼了)没有随锦夜去内阁。中午时分,我喝了两碗粥,感觉好多了,在府里待得闷得慌,便要出去溜达溜达。当然也不是自己溜达,还得带着二十几个保镖呢。

我换上一身天水蓝色的男装,因昨日大雨,填了几分秋意,便又披上一件宝蓝色的软缎披风。

牵着我的悍马出府的时候,薛大管家跟了过来,我想起赈济灾民的事儿,便问他,“上回让你捐给南方旱灾的那笔银子送到江南知府那里了吗?”

薛大管家毕恭毕敬道:“回夫人,在下让妥靠之人将银子送到江南了。并按照夫人的嘱托,说是锦大将军特拨的款项。”

我点点头,“虽说做好事儿不留名,但是不拿咱家爷的名号压一压,恐怕那些官吏贪了那笔银子,中饱私囊,不用在老百姓身上。”

薛大管家苦着脸,“夫人想得周全,只是锦大将军若查起这笔银子的去向,在下如何交代?”

“没关系,打着他的名号行善,他有什么好生气的,他若发现,你只推到我身上便是。”

正说着,就听一声嗤笑,“你倒会拿你夫君的银子打水漂。”

我一抬头,就见西门庆华胜似闲庭信步地走了过来。一身暗碧色的薄纱锦衣,蜜色的肌/肤若隐若现。乍一看吓了我一跳,以为他穿的是透视装呢。仔细看时才发现,纱衣上以墨绿色的丝线绣着落英缤纷的图案,花纹的地方是深色的,而薄纱的地方却是半透不透的。

自那日送过十万两银子之后,西门庆华来过几次,应名是拜会锦大将军来了,却专拣我在而锦夜不在府中的时候来,对于这点儿我也不奇怪,这府里肯定有他的眼线,给他通风报信。他每次来都送些古玩珍宝,这要是能让我捎回到现代一两样,我就发了,随便一件都是价值连城。我这个人眼皮子浅,为了那些东西也能忍着点化他一下现代的经商之道。我因连日跟着锦夜四处跑,倒也有多日没见他。今日不成想他又来了。

薛大管家恭敬地向他行过礼,识趣地退到一边去。我见躲不过,只能冲他一抱拳,“西门堡主,多日不见。”

他咧嘴一笑,“你夫君将你看得紧啊,庆华日思夜想,单独见你一面都难。”

我哼哼了一声,也就是锦夜这会儿不在,要不然听见这话还不定怎么想呢?我懒得跟他在想不想的问题上多纠缠,于是问他,“又给我夫君送银子来了?”

“给你银子,你也是去送人情,早知道你这么败家……”

“行了,行了!”我打断他,“败家也没有败你的,你只管往这儿送就行了,管我怎么花?”

他叹息着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要不说你就会拿你夫君的银子打水漂呢!”

我听着怎么这么便扭呢,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又被他占了便宜了。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不在家守着你那三十几个媳妇,上我跟前碍眼来了!”

“女人啊,就是善妒。庆华可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沧海万顷唯系一江潮’”

水仙不开花,装什么蒜啊!把自己说得跟个情圣似的。我被他雷倒,哀怨地看了他一眼,“西门堡主不必无病呻吟,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什么话直说吧,用不着绕这弯子。”

西门庆华用手中的折扇一拍掌心,“还是咱们两个心有灵犀,庆华还未开口,桑妮就知道我的心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