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族还是不能筑城,没那么多人力可用。.虽然炼铁方法被家主公开了,但是来秦地交流学习的工匠,如雪片一样飞来的订货要求,让秦族仍然不堪重负。原计划到目的地筑城的计划失败了。就是想修个小城都不行,修路的人力才勉强够。
人妖问:“现在怎么办?”
我愁眉苦脸:“不怎么办,修不了城,修几个土堡还是可以的。”
“什么意思?”
“鬼子的岗楼知道吧?”
“你修一排岗楼过去?”
“对了。不过看来一个月的马程是办不到了,半个月吧。”
“那补给怎么办?我们没那么多人手支撑啊。”
“交换,和游牧蛮族换。”
这时候的游牧蛮族,首领对牧奴的控制力很差,部落又经常追寻水源四处流动,很难集结起较大的战斗集群,战斗力不强。加上河流阻隔等地理因素,秦地基本还算安定,只有小规模冲突爆发。现在,秦族只有西面领地越过洮水,向析氏蛮族延伸。但析氏蛮族只有几十万人口,又是被夏国打怕了的,首领们只想向西迁徙。反正天地那么大,打不过还躲得起。
河水西北面的禹氏蛮族则不同,他们与夏人的冲突都是小规模,还从未爆发过大战。人口又超过百万,他们并不惧怕与夏人接触。老师负责开发秦地领内河流后,建造了很大的船只,每只船上足可容纳五十名水手。这种船,行使缓慢,载重能力较强,甚至可以运载马匹。即使我看不上眼,秦家在河水上的船队,仍然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内陆水军。所以,连单人小船都没多少的禹氏蛮族,只好远离河水,避开秦族的威胁。
如果向析氏所在的西方发展,以后就会进入前世青海的方位。虽然这时侯的气候较好,那边的土地也称得上肥沃,但矿产资源没有西北丰富,唯一的优势就是盐。现在秦地并不缺少这种战略物资,获得的渠道很多,岩盐、井盐都还算丰富,甚至生意往来也可获得大量储备。
要向西北发展,主要是因为那边的铁矿和石油。只要控制住这两种战略物资,我和人妖就有了争霸天下的物质基础。然后,我可以发挥现代人的内政优势,利用先进文明快速增加治下人口。到人口和物资都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消耗的时候,就可以快速提高科技水平了。真到那时候,就只有我去抢人家,不准人家来抢我,实力决定战略。
起初想在矿产地筑城,就是用西方国家殖民时代的办法,不过会略有变通。我不想残酷压榨当地人,他们都被我当成以后的领民看待,得用怀柔政策。这样虽然见效较慢,但反抗力较弱,长远看,实际上是更快同化的办法。
人妖丝毫没有因为那天的感动,而改变跟我抬杠的习惯:“你想得是不是太美了?你说同化就同化?你愿意,牧奴们愿意,头人们能愿意?”
“他们当然不愿意,肯定要打仗,所以我才修建土堡啊。”
“就那么几个人,能干什么?人家的人口跟我们比,一人一口吐沫就把你淹死了。”
“我没想要跟他们硬拼啊。再说,我要造的土堡里至少要放进一卒兵力。”
“人家来一千人,你怎么办?”
“那么点人?那就好办了,死守就是。”
人妖一副被闪到的表情:“一千人还少?你才五十个。。。”
我打断她:“我要修的是欧式城堡。你知道吧,前世别说一千人,就是几千人,上万人都攻不下一个几百人把守的堡垒。一千人能干什么?”
“人家那是石堡,你是土的。”
“混凝土的。”
“你那是劣质混凝土,怎么跟石头比?”
“蛮族有什么武器?”
“。。。”
虽然要对和禹氏蛮族发生武装冲突做好准备,但这时候的蛮族只有弓箭勉强看得过去。箭头是石制或者骨制,弓就不行了,只能把箭射到几十步远。他们不会制造复合弓,全世界只有一个岛上才有能制造长弓的紫杉。那个岛离这边有十几万里,还隔着一片大海。他们不会冶炼金属,连烧煤都不会,只会折树枝和收集干草烧火,有时干脆只能烧牲畜粪便。顶多有极少量交换来的青铜制品,砍些木头做武器都难。他们也不会纺织,衣服只有兽皮,帐篷是几代人储备下来的财产,甚至很多人没帐篷,只能跟牲口睡在一起取暖。头人们的生活好些,东西都是跟中原文明社会交换的。
指望这样的蛮族有能力攻城,那是天方夜谭。前世的时候,他们获得炼铁能力,造出合用的工具,要再过上千年。攻城的办法理论上只有一个,围困。他们只能指望城堡里的粮食耗光,但肯定他们的粮食得先吃完。因为他们不会种地,大量食物只有肉类,蛮族可没有冰箱来长期保存。就算他们带着牛羊来,那片草场也支持不了多久。要是能在一处地方放牧就可以,他们还游牧干什么?还有一点,为了五十人的城堡,谁会傻得赔上老本。一个那样的城堡,真打下来,才是得不偿失。人家虽然是蛮族,可也不是傻瓜。
想想前世的几百万印第安人,实在不行,我也只好下黑手了。其实应该没那种必要,只要我一边修路,一边筑堡,把城堡用道路连接起来,我就不怕蛮族来打。他们来少了,我的援军可以沿着道路迅速支援。来多了,那我不用动,他们自己就亏了老本。
我都算好了,一日马程筑堡一个,三年内计划筑造十五个城堡。每个城堡一个卒,一共驻兵七百五十人。现在秦人青壮年男子比例较多,可以常备两千五百正兵,这些人将分成三批,每批驻兵一年,轮换。
夏庄公二十一年冬末,禹氏蛮族惊奇地发现,几百秦人开始大规模越过河水,并且人越来越多,(主要是奴隶多),来到他们世代放牧的草原上。他们用白色的粉末,(石灰),拉了笔直的线条,然后使用一种黑色的块状燃料烧火,(蜂窝煤),拌好泥浆,(混凝土),用木板隔成整齐的方块,等到干结,就出现了漂亮的道路。修到骏马一日脚程的时候,一种双马拉的四轮车开始沿着道路运输物资,然后,这些人开始修筑城堡。
禹氏蛮族的头人们不知道该做何反应。从来都是禹人去秦人那儿抢东西,(当然什么都抢不到,被马镫骑兵打惨了,来的人一个都跑不回去),秦人还从来没到禹人的地盘来过。再说,现在是冬天,也没法集结人力。(这个就不解释了,游牧民族不能在冬季作战,很多小说里都说了原因)。还有,这些秦人不是来打仗的,当然更不可能是抢劫,就没有富人抢劫叫花子的道理。
因为秦人没有主动攻击禹人的记录,再加上很多牧奴都快饿死了,总有些胆大的牧奴接近去交换,这些人无一例外受到了热情接待。但也要小心,他们必须远离秦人的骑兵,一但过于接近,不但会被驱赶,甚至会被抓走消失。交换也很公平,只要有牛羊、马匹,就能换到粮食,甚至一些稀罕物品。比如,皮蛋,咸蛋,腌肉,咸菜,衣服,布匹,还有人好奇,连蜂窝煤都换。
这些秦人不仅是友好,还有恩赐。他们中间有大本事的匠人,无偿教授硝制皮革的本领,硝制工艺所需的物品也可以交换。到后来,附近的头人们也坐不住了,不顾寒冷,也去交换。头人们换得东西更多更好,有洗涤用的肥皂,精美的陶瓷,柔软的纸张,高贵的玉器和金银工艺品,厚厚的棉布大帐,天仙才能穿的五彩丝绸,套在手上和脚上的手套棉鞋也非常温暖。那些秦人匠师也教授了头人们一门技术,堆砌火炕。这下,头人们再不用穿着厚厚的毛皮,还冻得发抖。
跟秦人一比,自己还叫人吗?难怪人家老叫蛮奴蛮奴的,没文化啊!蛮族有语言,没文字,没技术,没工具,没见识,。。。跟秦人一比,他们什么都没有。可是,既然秦人肯交换,那自己为什么还要去抢呢?交换的东西,不过是些草原上到处都是的牲畜,每个冬天都要死掉一大批。还有死不完的牧奴,甚至黑色的石头(天然煤块)。天然铜块和盐也行,这些东西,头人们虽多,可绝不给贱命一条的牧奴,只用来跟秦人换那些宝贝。
这些秦人虽然有在城堡定居的意思,可那才巴掌大的地方,没人会在意,也不影响放牧。他们也知道,秦人才几万人,不可能真来占他们的地盘。别说几百人,就是几万秦人全来,撒在这大草原上,只能象一小撮沙子,风一刮,就看不见了。反而是,有了这个秦人定居点之后,交易有了保障,禹人的生活可以改善很多。秦人保证了,以后附近部落的过冬口粮,可以定量交易。这样,附近的禹人都不会再饿死,头人们也会有更多的奴隶可用来交换。
对蛮族的反应,人妖评价说:“那是人家还没看清你吸血鬼的本质。你的东西是那么好拿的?等他们看到你露出狰狞爪牙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是后悔!”
我正气凛然地反驳:“你这是污蔑!绝大多数禹人绝不会后悔,后悔的顶多是那一小撮头人,真正的吸血鬼们。”
实际上啊,我心里认为,就是那一小撮头人也不会后悔。毕竟是我,秦厉,将把他们从蛮荒带入文明世界。只不过我的把握还不是很大,在人妖面前,话不能说得太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