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校道上有人喊:
“王伯当,王教练!”
胡建军一边从自己包里掏钱,一边转头看去:是保卫科的科长张天顺。.
张天顺在校道上叫道:
“校长刚来电话,说你们把教学楼的玻璃都给打碎了,让你管好你的队员!明天开始,校门口凭校牌进出,外来人员禁止来我们操场踢球!”
“挖槽!说什么屁话?”胡建军叫道。
保卫科科长指着胡建军,保卫科科长说:
“我只是转达校长的意思!王教练,您自己去和校长说吧。”
“他吗的!”王伯当不怒反笑,“看来这事还不是250能摆平的了啊?”
“我来当这250!”张大勇醒了擤鼻子,“我来摆平他!”
“你?”
“你不知道吗?我老丈人可是教育局局长!”
“你老丈人?”胡建军似乎想起了什么。
“是啊!准仗人……”张大勇拍了拍胡建军的肩膀说,“要想发展个校长之类的当当,可要拍好我的马屁哦!我们教练教的。哈哈……”
*********************************************************
应该说,拍领导马屁,或拍领导家属的马屁,是需要天分的。这是对上。
同样的,承担不必不一定非得承担的责任,也是需要天分。这是对下。
不管对上还是对下,胡建军都觉得很费劲。
除了张飞和张关羽这两个还读小学的干儿子,张飞还有一个亲姐姐,叫做白养活,开学读初二。
还有张关羽的两个姐姐,大姐姐张思男,刚刚参加了中考。二姐张思弟,和张飞的姐姐白养活是同伴同学,也是开学读初二。
虽然现在号称是义务教育,可是中考报名要不要钱?教辅材料要不要钱?圆珠笔、本子、擦子这些,也没听说有义务提供的。
还有,校服要不要钱?三个干女儿,两个干儿子,这就是五套校服。然后总得吃饭,总共五张嘴!
一想起这些,胡建军就把头皮都要给挠破了。
哦对了,除了吃穿,还有住。胡建军家是几十年前计划经济时代,父母单位的福利分房。30平方不到的预制板建筑,属于标准意义上的危房。
现在一家三口挤在里面就有点够呛了,如果再把这五个小孩给弄进来,总共8个人住30平方不到,恐怕是会让这危房更危的。
所以,这五个小家伙便暂时和他们的干妈,黑妹,住在一起。
一个废弃工地的竹棚子。
这一天,胡建军和阿忠踢完球,回家路上顺道去看他们。
随着他们脚步的不断靠近,胡建军发现:这五个整天闹腾的小孩,今天怎么这么安静?
门没有关,他们悄悄的推开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排成一排的四个小孩:张飞、张关羽、白养活、张思弟。
白养活最先看到他们进来了,她低声的,“悄悄”的,叫了声:
“干爹……忠叔好……”
几次黑妹带着孩子们去医院看他们干爹的时候,他们干爹都是猫在忠叔的病房里。所以孩子们都认识阿忠。
可是,奇怪的是,现在,其他孩子都只看了他们一眼,都不说话?
胡建军满心狐疑的走进来,转头看去:
张思男跪在地上!
而黑妹手里拿着一根竹条子,似乎正在教训张思男?
“你干什么?”胡建军生气的大叫。
他冲上去,一把抢下黑妹手里的竹条子。
“孩子犯了什么错,你好好的,慢慢的教育嘛!”胡建军说得十分的激动。
他心里想着:
“嘿!才当了人家一个月的干娘,就这么有派头了?”
却听张思男在干爹身后哭着说道:
“干爹,是我错了,干**评我批评得对……”
“这叫什么批评?这叫批……”
胡建军的话被黑妹打断,黑妹说:
“慈母多败儿!”
“什么?我成慈,慈母……”
“不过,等我把事情处理清楚了,可以让你给孩子们慈祥一下。”黑妹说,“给我五分钟,五分钟行吗?”
“你……”胡建军又要冲动,被阿忠拉了一把。
胡建军想了想,最后“哼!”了一声,就到边上坐着去了。
胡建军心道:
“得!老子成慈母了,你个小姑娘倒成了严父了?”
却见黑妹也不是特别凶狠严厉的样子,她只把竹条子晃着晃着,并没有真的打在张思男身上。
或者说,胡建军是因为没有看到张思男身上有伤,这才勉强到旁边安心的坐下的。
阿忠也在胡建军旁边的凳子上坐下,一起看那“严父”如何教育孩子。
黑妹继续晃动着手里的竹条子,晃得张思弟她们面如土色。
黑妹说:
“好了,现在干爹也来了。你也说给干爹听听,你今天错在哪儿了?”
“我,我早上偷懒了,5点半才起床……”张思男哭着说,“还有,今天轮到阿飞煮饭,阿飞没有煮饭,是我这个当大姐姐的没有教好他……”
“这……”胡建军差点忍不住又要发作了。是阿忠拍了拍他的大腿,胡建军才泄了气,把头转开。
虽然胡建军很不赞同这种体罚的教育形式,但他只想了想,就不得不承认:不过,这似乎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黑妹自己也是要出去上班赚钱的,这个废弃工地竹棚子“家”里的孩子们,就只能学着自己照顾自己了。他们轮流煮饭的规矩还是胡建军想出来的呢!
至于“5点半才起床”这个事情,胡建军也是始作俑者。
因为这些孩子是从小由农村民办“啦输”教育出来的,学习成绩根本无法和城里的孩子比,根本就不可能考上高中。所以,张思男中考结束后,也是从事教育工作的胡建军便为她联系了闽南的一个艺校。
这个艺校有一个专业,是目前产业化教育体制下十分难得的“委培”形式。是由资本主义国家,新加坡的一个“封信迷信”组织,叫做“圣乔治庙会”,出资培养的,“歌仔戏”专业。
他们面向闽南语地区,或者像张州这样的准闽南语地区,招收定向学生。一旦符合他们的招生要求,不仅学费全免,而且“圣乔治庙会”还给提供每月一千块新加坡币的“生活费”。
***********************************************
小乔按:
没有爆发起来,收藏反而下降了。今天回到两更,原则上早晚各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