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不知道这标题应该怎样写,所以就写实吧!
真是想一万想也想不到,我写的小说中有一幕主人公男女,烧麦穗吃的场景,有个大学生网友读了问我:什么是 麦穗啊!黑皮。我真被问得崩溃啦!如果说上小学的都市里的孩子不知道麦穗是什么样子,还有情可原,一个上了大学的成年人连麦穗都不知道。这真是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这可爱的网友问我的时候,我当时没在线,他就开始了百度,直到百度出一幅干麦穗的图片,望着那图片不解,这麦穗咋能烧吃呢?
我上线后看到他的留言和图片,给他讲解了什么是麦穗,告诉他麦穗干了就是成熟了,就不能烧吃了;麦穗籽粒灌满浆以后,麦穗还是绿色的时候才能烧吃啊!他还是不解。我忽然想起我博客里有篇图片博文就是拍的未成熟的小麦,便给了他博文的地址,他看后说好美啊!唉!你说现在的形而上学应试教育,把个别孩子害到什么程度,他们每天吃馒头吃面条,就是不知道麦穗是什么样子。
这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村里大人们调侃城里人的一个笑话,说是春天小麦返青以后,从城里来了个下乡女干部,叫胡秀英。胡秀英来到村里让干部陪同到地里视察,她看到满眼一望无垠,绿油油的麦苗,便好奇地问村干部道:“咋你们村光种韭菜不种葱啊!”村干部一愣反问,那里种的韭菜?胡秀英指着刚起身的麦苗道:“这不是韭菜吗?”村干部恍然,于是哈哈大笑道,这不是韭菜这是麦苗。从此村里人都知道了说:胡秀英胡秀英,光种韭菜不种葱!
到现在,村里对这样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法,往往开口就是说,你咋像“胡秀英胡秀英,光种韭菜不种葱”一样?中国的老百姓虽然逆来顺受惯了,但是调侃那些脱离了老百姓脱离了土地的干部的顺口溜还是编得有水平的。胡秀英把麦苗说成韭菜的无知,在我们村已经传了两三代人,估计还要传下去。
今天这个可爱的网友,还是让我怪感动的,为了小说里出现的一个麦穗词汇,百度来百度去,真是不耻下问。进一步想想,又让我对现行教育,感到悲哀。难道以后写小说的时候,遇到“麦穗啦毛豆啦豇豆啦”等等,都需要作者注解吗?我小说里写到一种叫“香附子”的草,我做了注解,因为这草的名字对多数年轻人或者都市人来说是生僻的。但是像水稻啦小麦啦棉花啦!这些我们日夜打交道,谁也离不开,永远离不开的农作物都不知道,想想初高中都学过生物啊?给教育联系在一起,这多少有点黑色幽默。
上学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文凭等于脱离现实的无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