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如从水窖里提了一大盆水,端到屋里,*衣服狠劲地搓洗身体,心里一片惆怅,一双农活磨得粗糙的手,在细腻的肌肤上蹂躏,她真想撕掉一层皮,直到搓得凝脂上一道道浸血。她的整个神经是木木的,躺在床上,觉得自己无法搂抱纯洁的儿子,直到中午,她不知道自己睡过还是醒着。
婆婆咣当咣当推门喊她吃饭声,惊醒了武一,静如才勉强睁开眼睛,望着坐在身边的孩子,觉得一切显得陌生。对于昨晚的事儿,她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置,找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告主任强暴?哪能说得清?这又无证据,是自己晚上让这个禽兽帮助浇地,才……静如无法抉择,如果告不赢主任,自己会落下更丢人的笑柄,被乡亲们传来传去。
静如恍恍惚惚吃过饭,她看见昨天挑选的一袋子西瓜,和一篮子甜瓜,她狠狠地踢了蹲在屋地上西瓜袋子一脚,自己真是太善良,太轻信了!这挑选的最好的一袋子西瓜,不舍得给爹娘送,打算感谢主任的。静如把西瓜和甜瓜放到车子上,回了娘家。
武家寨大街上很热闹,原来村民们在“抬九爷,”九爷是掌管布云下雨的神。静如知道,每到天旱的时候,村民们便祭奠九爷神像,求上苍普降甘霖。“抬九爷”就是把九爷像从小庙里抬出来,大街上搭建神棚,村里妇女们便早晚来磕头上香。
后半晌,九爷神棚前无人上香磕头,就老庙爷独守神像,怕狗来衔走了摆在香案上的贡品。
静如经过九爷神棚口,她狠狠地瞪那神像一眼,觉得神是如此的不公!当静如看到老庙爷坐在神棚里打盹,便想起了儿时跟着老庙爷身后听故事,当然还有茂林。静如心一软,停到神棚口,轻声说道:“老庙爷,给你老俩甜瓜!”
迎着炽烈的阳光,老庙爷手搭凉棚仔细辨别了一下,沙哑着说道:“是静如,来看娘了。”老庙爷接过俩甜瓜,像是自言,“这俩甜瓜是上供给九爷的吧!”
“俺不是上供的!”静如忽然提高了嗓门,高声说,“俺是让老庙爷吃的,俺才不相信这泥胎呢!”
“这闺女!”老庙爷愣住了。
静如推着车子继续向前,到十字大街等死场,坐在阴凉处旧梁上的耄耋老人,有靠墙闭目养神,有头拱在膝盖上昏昏欲睡,静如快走过的时候,车响声惊醒了“德国造”。德国造说:“这闺女,来给娘送啥好吃的来了?”
“送几个甜瓜西瓜。”静如只好停步,说道:“爷爷们,你们来吃甜瓜。”
“俺们没牙了,那甜瓜是‘老头面’吗?”几个老人都醒了。
德国造摁着膝盖起身,来的静如车前;静如用手捏捏,找软一点的甜瓜给德国造;德国造一手拿了一个甜瓜,静如还给,他回头向那几个老人说:“你们真懒,吃嘴不伸手!”
又一个老人过了接住静如递给的甜瓜,喜滋滋地说:“行了!行了!还没进门看娘呢?瓜去了半篮子。”
“俺再给爷爷们掏俩西瓜。”
“吃西瓜,还得回家拿刀,这就行了。”德国造手摁着静如车后的袋子,不让她解开,并推着静如车子道,“走吧走吧!”
坐在车前的小武一,看看娘,看看老人,他不知道娘咋把甜瓜给他们。
“甜瓜甜呢?”
“是这闺女自己种的吧!”
“也没问,咱就吃了。”
“嗨!真是个好闺女。”
“敬国两口子有福气啊!”
“唉……,好闺女,命不好。”
吃着静如给的甜瓜,等死场里的耄耋老人感叹不已。
进门,就静如娘一人在家。武一抱着姥姥的腿说:“姥姥,娘傻,娘傻,把甜瓜都给了他们!”
“你娘不傻,是心好。”当然静如娘知道闺女是在大街上遇到村里人放了粮,这是闺女回娘村里的习惯。
静如从袋子里掏出一颗西瓜切开,红壤黑籽,娘和武一坐在屋中央的地桌子上,一老一小比赛一样便吸溜吸溜吃了起来。静如一块不想吃,她问娘,爹干啥活去了,她要去帮爹干活。娘边吃西瓜,边吐籽,说道:“你爹你哥哥,都去架电线了。村里的机井都要换电泵,再不用柴油机了。村里男人像过节,高兴着呢!这么热的天,中午都不休息。说是今儿后晌架好线,安好泵,明儿就能浇地了。”
天太旱,又是浇地,静如刚平复的心情,又乱了起来。她目光呆滞地盯着桌上的西瓜皮,感到浑身发冷。娘认为静如也在为浇地愁,便道:“不浇不浇吧!又饿不死人!”
静如在家里歇不住,便给娘说,到地里看看。走到街上,碰见胡华英和王青云也去地里,静如放慢脚步想躲;胡华英和王青云停步喊她:“静如你啥时候回来的,这要去咋哩?”
作者题外话:有几个跟着读小说的网友,到Q留言,问咋不更新?
既然这样,从拾起来继续更新,可能速度不会快,因为我不想让网友有吃剩饭的感觉。要写的情节的全新的,给尊敬的您眼前展开一个新鲜的画面。
谢谢您还记着这些文字。请尊敬的您不忘投票收藏。谢谢!</p>